堆放4年垃圾野蠻填埋!物業搪塞以後處理,只顧眼前的國人思維

2019-09-29     排頭觀察

近日,西安某小區爆出物業直接在小區內進行垃圾填埋,填埋的主要垃圾是堆放近4年的建築垃圾。儘管小區物業的解釋:"後期會拉走。"

但明眼人都明白,這只是拖延的話術,一旦被草草掩埋,誰還會去挖出來重新處理?以我們的常識判斷,基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間一久,便拋之腦後了。

之所以物業會做出這樣的不負責操作,他們的理由是因為防霧霾,政府管得緊,暫時不讓建築垃圾往外拉,而將堆放4年的建築垃圾直接填埋,就是出於眼前效益,只關注處理與否,而不再乎未來如何?

其實,垃圾問題早已成為了當代社會的一大難題。"垃圾圍城"是國內大多數城市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在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同時,工業垃圾、建築垃圾等城市垃圾也日益增多。令人們更為困擾的是,垃圾處理量不及垃圾產量。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驚人的20194.4萬噸,至於處置量,只有20084.3萬噸,雙方存在了超過100萬噸的差距鴻溝,毫無疑問,垃圾產生量和處理量的不平衡就會導致垃圾的堆積,從而引發污染土地資源、滋生蚊蟲、破壞空氣品質等問題,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但即便知道垃圾本身具有的巨大危害,部分國人也會為了方便快捷等原因,從而採取只顧眼前利益而不管後患無窮的做法,比如造成了極大危害的豆腐渣工程,就是修建的時候只圖快、圖省錢,最後的結果是生命都受到了威脅。相比之下,國外對於此類社會問題的處理眼光,就會放得很遠。

舉個例子,為什麼歐洲眾多已開發國家的下水道系統,經歷百年還能正常使用,這便是雨果筆下的"城市的良心",他們不圖眼前,把質量保障到最好,把危害降低到最小,而我們許多一線城市一到雨季便"水漫金山",難道真的是我們排水系統技術不行?

再回到垃圾處理問題上,目前所面臨的處境,一部分原因在於其本身存在的問題,另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垃圾處理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並沒有給垃圾處理提供一個更好的處理環境。

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對於垃圾分類的嚴苛程度幾乎達到極致,除了要將廚餘垃圾、家電、其他廢棄物單獨分類外,還要根據不同日期,在政府規定的指定地點,進行處理,這樣在國人看起來"多此一舉"的操作,讓日本的環境治理得到了極大提升,不僅如此,日本每一戶家庭,幾乎每一年都要參與垃圾回收地點相關工作3次左右,這些工作內容包括負責給每家每戶放置垃圾袋上蒙網罩等,通過全民參與,共同治理的方式,讓城市環境煥然一新。

無獨有偶,關於美國垃圾處理制度,同樣是由專門的回收公司,並且在固定日期進行收取工作,而民眾們需要每月繳納清運費,要知道,在美國亂扔垃圾或者違章處理,都是屬於犯罪行為,而這些"近乎嚴苛"的規定,都是我們國家暫時沒有的。

因此,我們要邁向這一階段,要經歷的時間是漫長的,而如何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效率,減少垃圾處理帶來的不良影響,才是當前垃圾處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同時無法忽略的是,垃圾處理大背景的缺失,很大程度也在於我們只圖眼前的思考慣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h11i20BMH2_cNUgbI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