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退火、淬火有什麼區別?

2019-06-24     美麗的女工程師芸倩

退火是生產中常用的預備熱處理工藝。大部分機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經退火後,可消除鑄、鍛及焊件的內應力與成分的組織不均勻性;能改善和調整鋼的力學性能,為下道工序作好組織準備。

對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鑄件、焊件,退火可作為最終熱處理。

鋼的退火是把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退火的目的在於均勻化學成分、改善機械性能及工藝性能、消除或減少內應力並為零件最終熱處理作好組織準備。

鋼的退火工藝種類頗多,按加熱溫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臨界溫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稱為相變重結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和擴散退火等;另一類是在臨界溫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稱低溫退火。

包括再結晶退火、去應力和去氫退火等。按冷卻方式可分為連續冷卻退火及等溫退火等。

鋼的淬火與回火

鋼的淬火與回火是熱處理工藝中很重要的、應用非常廣泛的工序。淬火能顯著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

如果再配以不同溫度的回火,即可消除(或減輕)淬火內應力,又能得到強度、硬度和韌性的配合,滿足不同的要求。 所以,淬火和回火是密不可分的兩道熱處理工藝。

鋼的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點以上,保溫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Vc)冷卻,以得到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鋼的回火

回火是將淬火鋼加熱至A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以適當方式冷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它是緊接淬火的下道熱處理工序,同時決定了鋼在使用狀態下的組織和性能,關係著工件的使用壽命,故是關鍵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或消除淬火應力;保證相應的組織轉變,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穩定;提高鋼的熱性和塑性,選擇不同的回火溫度,獲得硬度、強度、塑性或韌性的適當配合,以滿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正火和退火區別

正火和退火主要有四個區別:

(1)正火的溫度較高,退火的溫度較低。

(2)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的冷卻速度快。

(3)使用效果不同,在滲碳處理以後,正火能消除網狀滲碳體,退火則不能。對含碳量在0.25X以下的, 正火後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退火卻做不到。

(4)正火的周期短,操作方便;退火的周期長,操作較麻煩(指需要控制一定的冷卻速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f5ILGwBmyVoG_1ZdT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