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不是催來的,滿足這些現實問題,再要寶寶也不遲

2020-05-24     布丁媽媽私享會

原標題:二胎不是催來的,滿足這些現實問題,再要寶寶也不遲

昨晚上辦公室的小趙發了個朋友圈,說得特別逗,主要內容就是她們家親戚瞎操心他們兩口子的二胎問題,小趙狠狠的懟了回去「你家有王位等著繼承啊?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自己家的事都操心不過來,還管人家老大是不是女孩,管人家生不生二胎,都是閒的。」

這句話把我們樂得眼淚都出來了,真夠狠的,這回估計她們家親戚沒有再敢多嘴的了。

很多只有一胎的家庭都遇到過催生,但真的考慮「當滿足什麼條件時,你會選擇生二胎?」這個問題時,我一個朋友說她還是要考慮三件事

第一、生孩子之前她攢足生孩子住月子中心和產後半年不上班而需要的所有開銷。

現在生個孩子從懷孕開始各種營養及檢查費一直到生完了坐月子,正常情況下,在目前的這五線小城市也得需要至少4萬塊錢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孩子出生後要吃的奶粉錢。

父母沒有錢想生孩子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讓他跟著你受苦的,而且為了生孩子,上一份工作可能沒有辦法繼續,或者是繼續下去也沒有太好的前途。

等你生完孩子回去,很多原本的優勢就都沒有了:如果你的位置以前經常是加班、熬夜的,那麼顯然你是沒法再跟上團隊的了甚至在假期裡面,自己的位置已經被頂替了。

第二、沒有人幫忙帶孩子的話,自己還得準備三年的育兒經費。

生活是很實際的,每個月固定的支出就有房貸、車貸、物業費、水電費、電話費,生活費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節省的,但這個媽媽不想一邊忍著身體的疲憊和刀口的疼、綿綿不絕的惡露還要發愁下個月的支出、孩子的奶粉錢,老人能搭把手最就算是幸運的了,生活還得靠自己去支撐,都已經是成家立業的人,老人不需要你支持就很不錯了,怎麼能再去啃老。

第三、等老公學會了做飯

兩個人的時候因為忙、因為自由,想出去吃就出去吃,想熬夜就熬夜,想夜宵就夜宵。但生了孩子以後肯定是不行。老公不會做飯,你坐月子的時候誰能幫你?

即便是能去月子中心也就是一個月的事,生活里如果事事指望你,你有個頭疼腦熱的連個給你熬口粥的人都沒有,你是啥心情?過日子是細水長流的事,有了孩子以後肯定是更要節儉,除了必須的支出,自己做飯是最經濟實惠而且健康的。

每個人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必備的,將來帶著孩子,必然要進行分工負責,而且你不要認為做飯是多難的事,想學就能學會。

有孩子的生活跟沒孩子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很多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匆忙要了孩子,結果到時候弄得自己窘迫不已:少了一個掙錢的、多了一個超能花錢的,僅憑一個人的收入支撐全家。

現在年輕人的收入雖然相對高點,但是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沒有點儲備就貿然生了孩子,不僅自己受累,而且孩子也跟著受罪。而想過稍微能保證生活質量的生活,就必須籌劃好了至少3年的生活大致需要多少錢。而沒有計劃性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逼到崩潰:

第一、經濟壓力導致的家庭矛盾升級

很多家庭因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要了孩子後家庭矛盾頻發,特別是如果沒有母乳,孩子後期的奶粉錢就要占到家庭支出的很大份額。

家庭之前的儲備這時候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此時光靠一個人的收入是勉強維持著。丈夫一個人支持著這個家,必然感覺壓力山大,而產婦的身體及精神狀況也是很差了,兩人之間情緒都很難穩定,有個導火索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第二、矛盾升級導致的夫妻感情破裂

鄰居家的兒子成家了也一直在家裡住著,媳婦沒工作,又生了個孩子,婆婆嘴碎,經常吵架,左鄰右舍的開始還勸,後來就沒人再勸了,天天打、天天吵。

後來發現有一陣子他家沒什麼動靜了,才知道倆人離婚了,媳婦帶著孩子走了。孩子奶奶天天哭,後悔自己不應該那麼嘴碎,挑兒媳婦的各種毛病。周圍鄰居又開始勸老太太,老太太一上火住院了,兒子也後悔不迭的跟鄰居們說是自己不對動手打了媳婦。

第三、感情一旦破裂孩子必然受到影響

夫妻不分手生活壓力都這麼大,一旦要是成為單親家庭,生活壓力和情緒失控就可想而知了,孩子的成長必然受到影響。

前幾天隔壁小區有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在頂樓上坐了一個下午,很多人都在勸她不要做傻事,而最後消防員把她救了下來,三歲的孩子凍得臉都紫了,那個單親媽媽說是因為去討要生活費,前夫拒絕支付孩子的學習費用,一氣之下想不開。

單親家庭的情緒不穩定的父母還經常被爆出拿孩子撒氣的、虐待孩子的,各種家庭不幸事件的最終受苦的還是孩子。

現在的生活成本升高導致的養育一個孩子比以前老一輩生一堆孩子都困難,而且的確是為了孩子能有好的生活質量就儘量有個豐厚的物質條件,這對孩子來說是負責任的父母,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再搭上孩子的幸福了。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esESHIBnkjnB-0zDP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