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做生意,能做大做強的公司,往往會做到「汰弱留強」四個字

2019-11-09     賺錢做生意

在捕獵時,如果有狼受了重傷,無法行動,那麼狼王、頭狼、大狼等頭領都會果斷地把它咬死。這種殘酷的手段確保了狼群的戰鬥力,使狼群在作戰中銳不可擋。

做生意,能做大做強的公司,往往會採取一種殘酷的淘汰機制,做到四個字,那就是……「汰弱留強」。在公司內部,採取「汰弱留強」這種殘酷的淘汰機制,能淘汰弱者,補充強者,以確保公司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和旺盛的鬥志,顯示出無限的活力,在市場競爭中奮發圖強,不斷地做大做強。

來看生意場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是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在八十二歲高齡的這一年,松下幸之助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由他的兒子松下正治接任董事長,再把名不見經傳的山下俊彥提升為總經理。

在松下公司當時的二十六位董事名單中,山下俊彥排在倒數第二的位置。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董事,卻能夠出人意料地連續躍過前面的二十四名董事,甚至還包括德高望重的常務董事、專務董事和四位副總經理,一步登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松下幸之助老糊塗了?

松下幸之助對此的解釋是,公司就要迎來創辦六十周年大慶的日子了,必須實現公司領導機構的年輕化,而山下俊彥只有五十七歲,正是年富力強、敢想敢幹的時候。

松下幸之助對山下俊彥的才能自然也是十分欣賞的。十多年前,松下總公司下屬的西部電器公司陷入困境,虧損累累,經營停頓,工人罷工,令人束手無策。山下俊彥到了那裡,很快就解決了問題,而且沒要總公司投入一分錢。人才難得,松下幸之助早就想把山下俊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了,而現在正是時候。

松下幸之助早已敏銳地察覺松下公司內部存在一系列潛在問題,利潤在下滑,機構運轉不夠靈活,公司領導層卻仍是有條不紊,自以為天下太平。他希望山下俊彥能以大無畏的氣魄,正視這些問題,帶領公司改變原有的精神面貌,走上繼續做大做強的道路。至於他本人,則決定從此正式退休,把經營大權完全交給山下俊彥。

山下俊彥果然也沒有辜負松下幸之助的期望,他對公司的各部門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組織各部門通力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在常人看來不容易完成的重大改革。他當了五年總經理,公司的營業額就由原來的1.43萬億日元躍升為2.34萬億日元,使松下電器公司重新煥發了青春,並進一步做大做強。

在山下俊彥前面的二十幾位董事,肯定不是弱者,立下的功勞也應該被山下俊彥大,否則,也不會排在前列,但他們在功勞薄上躺得太久了,缺少了活力和動力,雖然不能直接作為弱者被「淘汰」,但松下幸之助能將更有活力、更有魄力的山下俊彥提拔上來,卻也是屬於「汰弱留強」的表現。

其實,在一個公司內部,有的人工作能力較弱,往往花費數倍於別人的時間卻還是做不好分內的工作;有的人年事已高,再也不像年輕時那樣敢想敢做,暮氣沉沉,工作毫無起色;有的人做出過成績,就驕傲自滿了,再也不努力了,工作出現了嚴重的倒退,並對其他員工產生極為消極的影響……如此等等,對這些能力較弱、表現較差的員工,應該怎麼處理呢?答案只有一個:堅決給予淘汰。當然,淘汰的方式不一定是強硬地踢出局。在這一點,無論是松下公司,還是國內的華為、阿里巴巴,都是一樣的,華為老總任正非就曾說過這樣的話:「公司不會遷就任何人,堅定不移地淘汰不稱職者。」

有的人或許會說了,這種「汰弱留強」的淘汰機制是不是太殘酷了?人的能力有大有小,總不能讓那些能力弱的人都去餓死吧;再說,這些人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總該給他們一條生路吧。有這種想法的人只能是令人尊敬的慈善家,但卻絕對成不了優秀的企業家。試想一下,如果把這樣的弱者長期保留在公司內部,影響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還不算什麼,嚴重的是將會極大地渙散所有員工的鬥志,使大家誤認為「干好乾壞一個樣」,誰也不肯拼了命地去努力,公司做大做強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這就和狼的做法一樣,狼咬死重傷同伴的做法,表面上看起來很殘忍,但細細推究,就會發現這樣做是十分明智的:將傷勢很重的狼咬死,就使它免除了日後艱難謀生的痛苦,對它來說,實在是一種莫大的解脫。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確保了狼群的戰鬥力,使狼群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成為名副其實的精兵強將,在作戰中銳不可擋。「汰弱留強」,在狼群中如此,對想要做大做強的公司,也同樣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XqWUG4BMH2_cNUglF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