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最辛苦、最無畏的就是我們的醫護人員。疫情面前,他們臨危不懼,砥礪前行,不求回報,不論生死,奮戰在最危險的第一線,用生命為人民築起生命安全防線,他們是我們的白衣戰士,我們最可敬的人。他們的溫情故事一次次打動著我們的內心。希望所有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保護好自己,戰勝疫情,平安歸來!
臨沂這6名護士入選「尖刀班」!
直插武漢金銀潭醫院!
加油視頻太震撼…
2月25日,山東第12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選派15人組成「尖刀班」前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臨沂6名白衣戰士入選!
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
臨沂市人民醫院入選「尖刀班」名單
宋建偉 護士長
李秀萍 副護士長
宋佳雋 護師
李向向 主管護師
李升美 主管護師
李 涵 護師
5天前,臨沂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正式奔赴湖北疫情一線。臨沂共40名隊員出征,他們全部來自臨沂市人民醫院!臨沂此次入選的6位「尖刀班」成員就出自這支隊伍!
而他們此次奔赴的戰場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是當地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
是武漢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
是這座城市乃至全國的焦點
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
是戰鬥最先打響的地方
也是「離炮火最近的地方」
重症、危重症患者被收治在這裡
救治任務比較重
這裡也聚集著全國最好的一線醫護人員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
顧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
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張定宇
就是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在這個「離炮火最近」的陣地上
工作難度和危險係數也可想而知
在這裡
小編代表1200萬家鄉人
想對你們說
白衣褂
破樓蘭
赤子切記平安還
牢記使命,逆風前行
她是發熱門診的一名普通護士,叫劉宗美。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有著二十多年醫護經驗本該從容的她也變得忐忑起來。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接到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設立蘭山區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同時劉宗美也接到通知,立即到發熱門診報到,負責發熱門診的護理工作。儘管在思想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可正式接到通知,她的心裡還是不由得生出一份緊張。但是戰爭已然打響,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初心和使命讓她們毅然臨危受命,逆風前行。
做好先鋒,打好響亮的第一槍
發熱門診是戰場上的第一道防線,劉宗美正是先鋒中的一員。開始一段時間由於防護服緊張,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盡力節省物資堅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戰場。此時,發熱門診的工作成為醫院乃至社會的焦點,也是醫院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不停的測量體溫、詢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是否有流行病學史等,每天要接待上百人。這一切讓她忙碌得忘記恐懼與擔憂,只記得自己是一名發熱門診的護士,是為人民群眾排除疫情險情的第一道防線。
前來就診的市民周某,在做好了體溫的檢測、血常規的檢查等工作後,確定其只是普通的感冒,但是他偏執的認為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情緒上有些激動。劉宗美同接診醫師耐心地向他講解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不斷地安撫才讓他緩解了焦慮的情緒,繼續接受正規的治療。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前來就診的諸多病人,他們或焦躁或緊張或恐懼,做好就診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也成了劉宗美她們的一項重要任務。
除此之外,發熱門診護士還承擔了定時環境消殺、清理醫療廢物、更換消毒液、防護服包裝消毒及處理等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忙的沒空吃飯,更不要說喝水了。儘管很累,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劉宗美深深地認識到只有發熱門診工作做到位了,才能真正消除疫情擴散的潛在威脅,才能在這場阻擊戰中打好響亮的第一槍。
秉承信仰,用忠誠詮釋孝道
新年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陪伴孩子、陪伴老人。劉宗美的父親重症,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她紅著眼圈說:「我本該陪在他身邊好好過年。可是面對疫情,至今我都沒有時間去照顧父親、陪伴母親。父親怕我牽掛,打來電話叮囑:『不要牽掛,專心工作,盡好職責。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盼望你們早日勝利。』父親的話中,有對我的牽掛和驕傲,也有一名老黨員發自內心對家國的信仰。」忠孝兩難全,就這樣女兒帶著父親的囑託,承繼著老黨員的信仰,疫情面前,臨危不懼,砥礪前行,用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來詮釋心中的「孝道」。
「戰友」並肩,戰疫之中共盡力
劉宗美的愛人是一名人民警察,此次戰疫中,他也有屬於他的使命——加班加點做好治安排查工作。在這個新年,夫妻二人都為抗擊這次疫情,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丈夫曾經開玩笑的說,「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戰友』。四妮兒,你來守護健康,我來守護安全,我們小家庭的忙碌不僅僅是為了工作,更是因為使命。」
劉宗美笑著說:「每次上班之前,他都為我加油打氣。軍人出身的他無時無刻都在鼓舞著我,用身體力行影響著我,我們並肩作戰,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擔當,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各種好消息的傳來,臨沂市的抗疫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發熱門診的護士,要保持一種本能的警惕,總結經驗教訓,在工作中不存絲毫僥倖心理,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大疫面前,牢記初心使命,逆風前行,用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劃出一抹閃亮的中國紅。
致敬奮戰在每一個崗位的醫護人員!
(張丹麗)
抗「疫」戰壕,並肩是你
新年伊始,一場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迅速打響,疫情突如其來,猝不及防。蘭山區人民醫院作為我區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患者必做的影像診斷工作這一重任落在了南醫療區影像科,他們毫不猶豫,立即衝到了戰役的最前線。
此時,電視里播放著春節晚會,作為放射科老資歷的診斷醫師主國正,今年跨年夜註定與以往不一樣,該院首批新冠患者疑似篩查CT已經呈現在他的眼前,身為醫生的他沒有猶豫,顧不上害怕,身體力行,認真細緻地檢查每一位患者的情況。晨光初現,因接觸疑似患者主國正按醫院要求醫學隔離觀察,此時他女兒的第一個生日已經註定要錯過。
疫情比想像中更加來勢洶洶,自感不適發熱患者檢查日益增多。而科室中有新婚的、有初做媽媽的,這些年輕人心裡產生了巨大的壓力。身在濟南進修的張佃春主任了解情況後,召開視頻會議,及時調整班次,做好人員防護工作,組織網上新冠肺炎影像診斷培訓,同時耐心做好大家的心理疏導。
常規檢查流程在疫情來臨時顯得繁瑣,主任與在崗職工不斷探討,改進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減少新冠患者逗留時間,杜絕院內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科內疫情期間工作制度。
院內防護物資稀缺緊張,無形中給工作氣氛帶來了些許壓力,王小花作為科室唯一護士,肩負起科室感控及物資發放任務。每天耳邊總是她「消毒、消毒……」的督促聲;為了不影響家人,全科人員自覺自我隔離,看到思念孩子的張曉慧與幾個月的女兒手機視頻,大家都跟著在視頻里哄孩子;孔軍、路超、蔣曉霖是科室里的年輕男同志,他們勇於沖在操作一線,隨時在崗待命,從來沒有抱怨過一聲;蔣曉霖為了不影響工作班次,扁桃體發炎身體不適,還堅持不請假;科里人聽到蘭山區後備收治醫院啟動時一起積極報名,這樣的相互包容與鼓舞,讓所有人心中呈現出的是堅強和使命感。
隨著感染科確診、疑似病人的增多,為了保障嚴格的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新冠患者的複診常常做到深夜,凌晨結束時才能處理完報告。啟明星升起的時候,長椅、桌案就成了夜班人員暫睡的床,辛華、張曉慧、唐娟幾個年輕姑娘因為工作強度和壓力臉上帶著重重的黑眼圈。
與子同袍、並肩戰鬥!為了患者和同事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的防護用品留給最需要的夜間,白班人員一人多崗儘量減少物品損耗,所有人交接班前總會提前擦拭桌面、地面消毒,安全交接給下一班,這已經成了大家不用說卻都遵守的「制度」。
不言棄、不放棄、不畏懼,在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的抗「疫」戰壕里,我們所有人一起。未來可期!
(張丹麗)
抗「疫」路上的「火頭軍」
抗疫路上,不缺故事!
2020年的開局讓每一個人都沒有料到。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在這冰冷的寒冬里,一個個平凡的人正頑強地散發著光和熱,在這場災難中無人能置身事外,作為疾控工作人員,更是責無旁貸。
今天我們來講講抗「疫」路上的「火頭軍」——疫情應急處置隊中的消殺隊員。
為了流調隊伍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消殺隊員們專門製作了消殺「明白紙」,在消毒箱上提前「劃好槓」,讓消毒液配備快速完成。聽到「出發」這兩個字後,他們便熟練地按照標準化流程:領裝備、消殺箱、噴霧器、裝水配「84」消毒液,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一手提箱、一手拿壺」,腋窩夾著防護服,他們像極了急行軍中的炊事班,「出去一大包,回來一大包」,大家戲稱他們是抗疫路上的「火頭軍」。
消殺隊員們總是說:「你們衝進的是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做這點事不值得一提。」但一旦接近目的地,他們總是在室外就把免洗手消毒液恰到好處地遞到流調隊員面前,這並不是他們的多次練習,而是他們的彼此默契,流調、採樣、消殺,一個也不能少,崗位不同,責任相同,抗疫的路上「三兄弟」總是守望相助。
正是這樣一次次默默地守護,才有了疾控人的堅守。他們背負的不是40餘斤的噴霧器,他們背負的是疾控人的使命和擔當。
流調消殺、疫源消殺、終末消殺,不知道這場戰「疫」還要持續多久,接下來還有多少考驗。把病毒全部幹掉,他們平安歸隊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我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贏得這場戰役!疫情不退,絕不後退。
(劉雨)
來源:臨沂在線 蘭山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