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網 唐硯/攝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餐飲行業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作為全國大型火鍋連鎖企業,海底撈也受到衝擊。據業內估算,僅從銷售額損失和員工成本支出來看,海底撈休市15天,損失已超過11億元。
疫情之下,海底撈於1月26日對外表示,其內地所有門店自1月26日起暫停營業,預計將於元宵節之後恢復營業。
按照當時海底撈的規劃,預計停業約15天左右,約占全年經營天數的4%,且停業期間仍產生一定成本。不過,隨著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進展,2月2日,海底撈再次發布公告,表示將延遲門店恢復營業的時間,這次卻沒再提具體再營業的時間。
截至2月9日,海底撈在中國境內的550家店(海底撈2019年上半年報數據)已經「熄火」了15天。元宵節已過,海底撈恢復營業的時間卻依然遙遙無期。
公開資料顯示,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創始人為張勇,2018年9月,海底撈在香港上市,上市一個月後,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作為大股東,張勇夫婦身家也達到1200億港元,躋身胡潤富豪榜前十。
上市後曾上演造富神話的海底撈,市值一度高漲。但受此次疫情影響,截至2月7日收盤,海底撈股價為每股30.05港元,較1月20日的每股33.55港元下跌了10.4%,市值縮水逾180億港元。
根據海底撈2019年的中期報告,截至6月30日及截至該日的六個月內,海底撈從國內市場獲得的收入為104.2億元,簡單計算,平均每天(按六個月180天計算)海底撈的國內收入為5789.6萬元。套用這個單日收入數據,海底撈休市15天,損失收入約為8.68億元。
同時,根據中期報告,海底撈海內外員工總數為88378,其半年總員工成本為36.52億元,相當于海底撈每天支付的員工成本約為2029萬元。就按這個數字計算,休市15天,海底撈若正常承擔員工成本,則要為此付出3億元的人工成本。
考慮到此時正值春節,海底撈的實際損失還會更多。
另據測算,海底撈2020年總營收約為352.46億元,歸母凈利潤約為30.16億元。與疫情前預估收益相比,2020年,海底撈營收損失約為50.4億元,歸母凈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如果停業時間進一步延長,損失程度還將進一步加大。
除了營收減少之外,停業主要損失還包括,停業期間成本、員工基本工資,且運營後恢復期,門店運營成本等占比提升,以及翻台率預計下半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業內觀點認為,雖然現在受到疫情影響,海底撈的損失很大,但是疫情結束後,如果可以快速恢復,那麼火鍋龍頭將會繼續自己的擴張之路,但是未來的餐飲業如何找到轉折點,還要看餐飲企業能否真正地走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底撈的外賣業務雖然全線暫停,但是其預包裝食品線上銷售依然繼續。據京東平台數據顯示,受疫情的影響,海底撈線上商城銷售額從1月20日開始上漲,春節期間成交額比上月同期增長超過兩倍。
2月6日,京東邀請餐飲企業加入「餐飲零售發展聯盟」推動餐飲品牌開拓半成品速食生產,海底撈、西貝等加入。目前在京東生鮮可以買到「撈派」的滑牛肉、蝦滑等。
「受此次疫情影響,國內部分中小餐企甚至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餐企可能存在被出清的情況,而海底撈憑藉深厚的護城河優勢和較強的資金實力,有望加速自身對餐飲多元化賽道的布局,迎來對部分中小餐企的併購機會。」中信建投在研報中表示,「從長遠來看,此次疫情也或帶來餐飲業的一波供給側改革,對於公司的長遠發展或有一定整合促進的作用。」
(綜合自:華夏時報、每日經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Lo0M3AB3uTiws8Kry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