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後苻堅為什麼敗得那麼徹底?

原標題:淝水之戰後苻堅為什麼敗得那麼徹底?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當之無愧的大亂世。在這個大亂世里,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名臣宿將,英雄名士。

苻堅就是其中一位。與許多北朝統治者一樣,苻堅並非漢族,而是氐族。苻堅的祖父苻洪作為當時氐族的首領,先是投靠羯族君主石虎,後來又趁著後趙內亂時不斷擴充地盤,甚至試圖奪得中原。然而由於苻洪最終慘遭手下降將的毒手,因此功敗垂成。苻洪死後,其三子,也就是苻堅的伯父苻健繼位。苻健子承父業,成功率領氐族進入了關中地區,並在此建立了前秦政權。不過創業容易守業難,之後的歲月里,苻健都不得不一邊小心的經營著自己辛苦得來的關中,一邊還不得不對付那些對關中地區虎視眈眈的敵人。然而,即使苻健擊敗了包括東晉在內的外敵,然而在苻健晚年,前秦皇室為了爭奪皇位卻發生了動亂。雖然這場動亂很快被已經風燭殘年的苻健鎮壓,但是卻依然在當時的太子苻生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這也使得苻生即位之後,變得多疑並且嗜殺。因此苻堅和其部眾立刻先下手為強,在除掉苻生之後,即位稱大秦天王。

苻堅是五胡十六國時代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最大的優點在於他驚人的魄力和寬廣的胸懷。在稱帝後,苻堅著力提拔漢族人王猛,一年之內王猛連升五級,迅速成為了前秦朝內權傾一時的主政重臣。為了樹立王猛的威信以便給王猛搭建一個伸展拳腳的舞台,苻堅將對王猛不滿或者懷有敵意而排擠王猛的前秦舊臣,氐族貴戚進行了毫不留情地大力打壓,為王猛樹立了極高的權威。王猛對於苻堅的知遇之恩,也是鞠躬盡瘁以報之。在主政前秦後,王猛竭力抑制氐族貴戚的權力,力壓豪強名門的勢力,在中央樹立了皇帝的絕對權威。在用人方面,王猛不拘一格,破例提拔了眾多的人才,使得前秦朝堂之上局面煥然一新。由於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權,所以民族矛盾,主要是漢族和氐族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王猛在主政期間將氐族和漢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施政賞罰無論民族,用恰當的手段處理好氐漢兩族之間的關係,穩定了前秦社會。在經濟上王猛著力發展前秦農業,他興修水利,勸課農桑,使得前秦的經濟迅速提升。最可貴的是王猛將教育放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他將很大的精力投放在了教育上,著力為前秦培養有用之才。王猛傑出的政治才能在苻堅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苻堅和王猛這一對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前秦政治清明,國力達到了鼎盛。

公元378年,苻堅調兵十餘萬,兵分兩路攻晉。西路由大將苻丕率領進攻襄陽,東路由將軍彭超率領進攻彭城。此戰是苻堅對於東晉的一次試探性作戰,其中西路軍在苦戰八個月後攻下了襄陽,俘虜了晉軍主將朱序,獲得勝利。苻堅習慣性的寬宏大度使他沒有責罰朱序,而是讓朱序做了前秦的官員。苻堅的這次對朱序的寬宏為他的敗亡埋下了禍根,因為他不知道有一種人是無法用恩德改變其信仰的,而朱序就是這種人。東路軍作戰則並不順利,彭超的大軍遭遇到了東晉少有的傑出將領謝玄所率領的北府軍的強烈抵抗,節節敗退,不久就被迫退回淮北。公元383年,苻堅御駕親征,前後徵調兵力達一百一十二萬,準備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滅亡東晉,統一中國。苻堅此次南征將兵力分為兩部分,他的弟弟苻融率領步騎聯合部隊二十五萬作為先鋒,苻堅則率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作為主力兵團隨後跟進,兵鋒直指東晉邊境重鎮壽陽。苻堅南征的消息傳到建康,東晉上下一片惶恐,只有東晉掌權的宰相謝安並不驚慌,這倒也不是謝安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胸中藏雄兵百萬,早就想好了退兵之策的原因。謝安的不驚慌不過是他從小所養成的大家氣度使然,也就是涵養好,即使是天塌下來也可以當沒事發生。當時東晉所能夠仰仗的只有謝玄和另一位東晉大將謝石所率領的五萬北府軍以及大將胡彬所率領的五千精銳水軍。北府軍事東晉謝氏招募江北流民組建的一支強軍,卻有一戰之力,此時更成了東晉最後的救命稻草。鎮守荊州的東晉大將桓沖曾經向謝安表示要派遣精銳部隊三千進入首都建康協防,可是謝安擔心桓家藉此機會是要謀奪謝家在長江下游的利益,侵占謝家的勢力範圍,拒絕了桓沖的請求。謝安命令謝玄和謝石出戰,可自己對此戰卻不做任何指示也不找任何人商量對策,他就像一隻鴕鳥一樣將腦袋埋在他的宰相府,不敢面對現實,只是繼續用他的從容麻痹自己和其他的人。可問題是謝安有著空前的好運。

謝玄和謝石的大軍推進到了淝水,懼於前秦軍隊的強勢,不再前進。這時壽春已經陷落,而東晉派往援助壽春的大將胡彬所率領的水師又被前秦軍隊切斷糧道,情況危機。胡彬派人前往謝玄和謝石處求救,偏偏這個傳令兵又被前秦軍隊擒獲,胡彬告急的密函也被苻融所獲。苻融看過密函後馬上向苻堅報告說晉軍疲弱缺糧,只要行動迅速,一擊就可以消滅東晉主力兵團。苻堅聽完苻融的報告認為很正確,於是命令前秦主力戰團隨後急進,自己則親率八千精騎趕往苻融的先鋒部隊督戰指揮。苻堅想兵不血刃地完成南征,於是派遣在襄陽一戰中俘虜的朱序前往謝石和謝玄的晉軍大營中勸降,結果是朱序雖然接受苻堅的厚恩,可他壓根就沒有拋棄故國的意思。在到達晉軍大營後,朱序向謝石和謝玄彙報了前秦軍隊的情況,並且向其建議請晉軍在前秦大軍完成集結以前痛擊其先鋒部隊,以挫其銳氣。謝石與謝玄同意朱序主張,決定孤注一擲,在淝水與苻堅先鋒部隊決戰。

秦晉決戰開始,前秦軍隊在淝水北岸修築工事,謝石派人向前秦的前線指揮官苻融傳話說希望前秦軍隊可以讓晉軍過河後雙方再進行決戰。苻融將晉軍這一請求報告給了苻堅,苻堅是用兵大家,他認為晉軍提出渡河請求簡直是自取滅亡的行為,前秦軍隊完全可以在晉軍渡河首尾不能相顧之際對其施行毀滅性打擊,於是乎苻堅答應晉軍的請求並下令前秦軍隊向後退開一段距離,讓出空地讓晉軍渡河。苻堅的軍事思路是絕對正確的,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下達了後退命令後前秦軍隊由於其人員來自不同的民族而使得其構成過於複雜導致軍隊缺乏統一性,根本無法進行協調指揮而發生了大混亂。由於前秦軍隊人數過於龐大,一旦發生混亂就會像山崩海嘯一樣不可遏制。更為可怕的是秦軍中大部分的主力是由鮮卑和羌族這些曾經的敵對民族百姓所組成,由於苻堅的民族同化政策因為時間短暫而沒有發生效果,所以在這些異族百姓的心目中還是將氐族人當成敵人,根本無心為其效力,前秦大軍一亂,他們卻很樂意讓這種混亂局面繼續下去。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都是傑出的軍事統帥,可惜的是前秦軍隊的組成結構過於複雜,裡面存在著太多的不穩定因素,而這支大軍又不是由苻堅或苻融親自帶出來的,上下級之間缺乏一種習慣性的隸屬關係,他們根本無法結束這種混亂局面,所以前秦軍隊的混亂遂成為定局。

東晉軍隊的統帥謝石精於用兵,另一位主將謝玄更是一代將才,他們趁秦軍大亂之際迅速指揮大軍渡河,並閃電般的向前秦軍隊發動進攻,秦軍潰敗。苻融親自出馬掠陣,妄圖遏制秦軍的敗勢。可不幸的是苻融的坐騎在亂軍中受到了驚嚇,將苻融摔了下來,苻融這個戰功彪炳的一代悍將居然被亂軍踐踏而死。前秦軍隊的前線指揮官亡故,加速了秦軍的敗勢。也就在這個時候,還在秦軍陣營中的朱序率著他的親信在秦軍中大聲呼喊說苻堅敗了,進一步瓦解了前秦軍隊的鬥志,使得秦軍更加迅速地敗退。苻堅自己也在混亂中被飛矢擊中,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選擇撤退。淝水之戰最後的結果是前秦慘敗,東晉獲勝。從東晉方面我們找不出他們有什麼制勝的原因,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軍事方面,東晉都已經腐敗透頂。政治上支持東晉的名門大家都已顯示出衰敗之相。東晉軍事方面更顯羸弱,除了謝玄帶出來的一支北府軍,東晉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軍事力量。前秦軍隊其實不是敗在了晉軍的手下,他們是敗在了苻堅一個後退的命令下,淝水之戰其實並沒有真真正正的戰。前秦軍隊嚴格來說也不是戰敗,而是退敗。可是這一次戰爭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戰爭本身,它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得原本統一的北中國再一次四分五裂,並且使得中國的統一推遲了將近兩個世紀。

為什麼苻堅會敗的那麼徹底?

第一,淝水之戰是在苻堅統一北方後的六七年進行的。當時,前秦只是軍事上的統一,內部統治不穩,更沒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苻堅連年征戰,致使人民厭戰,軍隊的士氣不高,缺乏群眾基礎。正如恩格斯所說,「連年的戰爭會使甚至是最強大的國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對苻堅說,東晉是應該伐的,但是,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厲兵積栗,以待暴主」。苻堅本應接受這一意見,繼續恢復、發展北方經濟,以便使本不穩固的軍事行政聯合的統一政權建立在較深厚的基礎上,然後統一全國才有希望。然而,由於驟勝而日益驕傲的苻堅卻不顧主客觀條件,匆匆忙忙地發動攻晉戰爭,徵兵百萬,給北方各族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因而不得人心,戰鬥力低,以致於與東晉軍隊局部接觸便使前秦數十萬軍隊全線潰敗。

第二,苻堅用人不擇賢愚,賞罰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戰中遭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苻堅寵信投降前秦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忠奸並蓄,而對於一心忠於他的漢族官員卻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雖然符堅說他們的關係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對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後,苻堅自以為是英主,更加驕傲,任人更是不擇賢愚,群臣的逆耳忠言再也聽不進去,對順耳的阿談奉承之語卻倍加讚賞。在伐晉向題上,他拒絕聽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勸阻,反而聽信懷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讒言,一意孤行,「愎諫違謀」,「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這樣就沒能組成一個堅強的團結的領導集團,其兵敗淝水是可以預見的。

第三,苻堅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觀分析,戰前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這也是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苻堅不顧主客觀條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眾百萬,資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於江,足斷其流」的軍威,認為征服東晉「若商風之隕秋籜,貿然遠征。他報有僥倖求勝心理,戰略上驕傲輕敵。在其前鋒軍梁成所率五萬人被東晉大將劉牢之全殲於洛澗後,士氣大傷,苻堅為之震動,開始產生了畏晉思想。所以,當他與前鋒軍統帥特融登上壽陽城樓,望見晉軍「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憂然有懼色」。於是,苻堅由輕敵變為怕敵,由冒進轉為敗逃,終子落了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可悲結局。

第四,雙方交戰的兵力相當,但東晉的北府兵的戰鬥力遠勝於前秦軍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BXf33gBMMueE88vgIBc.html
















漫話六朝青瓷

2021-10-06







朱溫的崛起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