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范曾師徒畫筆下的牛圖,平分秋色

2019-07-22   美學與藝術

范曾評說恩師李可染:

可染先生,是我深深景仰的恩師,自少小廁身先生門牆,三十多年來,他博雅深邃的學識、謙遜和藹的性格、崇高堅韌的品節,無時不黽勉著我,成為我在任何艱難顛厥之中自強不息的典範。

可染先生當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在他異乎常人的語言方式。這是一種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語言方式,一種極具個性化的符號,它的存在表現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長嘆的襟懷,這不是每一個苦學者所可達致的。「生而知之」,我們可以在未來找到科學的答案,而這種天才的存在則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這隻屬於為數極少的人物。

李可染《榕蔭放牧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這與他長期深入生活、靜觀默察,對牛的動作習性熟稔於心,不無關係。其筆下的牛,或行、或臥、或鳧於水中;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觀山,或引吭,或競渡,寥寥數筆,他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

vs

范增的繪畫作品,構圖是頗講求的,望重空間安插,人物之間、人物與其他動物也許物件之間,有先後、高低、擺布的穿插干係,在互相掩映參差傍邊,有了場景的真實感。中國畫的高妙的處所,雖是散點透視,雖是在二維平面之間造型,但必定要有空間的造境感,否則,總不能蕭灑一樣通俗文字的條理,實現氣韻生動的尋求。

《柳溪歸牧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李可染《看山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李可染《柳塘牧牛圖》

李可染把牛的形狀、比例、動態掌握得恰到好處,更把牛的樸實無華的性格和充滿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他畫的牛多一筆嫌碎,少一筆不夠。

vs

范增《老子出關》

李可染《歸牧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放牛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牧牛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浴牛圖》

vs

范增《牛》

《杏花春雨江南》

vs

范增《牧牛圖》

李可染《放牧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李可染《五牛圖》

vs

范增《五牛圖》

《牧牛圖》

vs

范增《老子出關》

《牧牛圖》

vs

范增《五牛圖》

李可染(1907.3.26—1989.12.5),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范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

(本圖文旨在文化分享,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