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長壽是折磨!瓊瑤:死得要快!他們說得對嗎?

2019-09-20     悅讀越樂

1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

不動大手術,

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5月23日,著有《還珠格格》的知名台灣作家瓊瑤的丈夫臥病3年後離世,享年92歲,她以花葬方式送他最後一程。

提及生死,81歲的瓊瑤在2017年3月12日曾經公開過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其中很多的觀點,讓人震驚。讀完這封信,久久不能平靜。

以下是書信的內容:

親愛的中維和銹瓊:

我已經80歲,明年就81歲了!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

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我的叮囑如下:

一、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二、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三、 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四、 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我。

五、 將我儘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

五、 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煩別人,更不可麻煩愛我的人——如果他們真心愛我,都會了解我的決定。

六、 不了解,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我來時一無所有,去時但求乾淨利落!以後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何況地球在暖化,燒紙燒香都在破壞地球,我們有義務要為代代相傳的新生命,維持一個沒有污染的生存環境。

七、 不要在乎外界對你們的評論,我從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後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不要「死後哀榮」!後事越快結束越好,不要超過一星期。

等到後事辦完,再告訴親友我的死訊,免得他們各有意見,造成你們的困擾!

「活著」的起碼條件,是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會愛懂愛、會笑會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動……到了這些都失去的時候,人就只有軀殼!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萬一我失智失能了,幫我「尊嚴死」就是你們的責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

中維,銹瓊!今生有緣成為母子婆媳,有了可柔可嘉後,三代同堂,相親相愛度過我的晚年,我沒有白白到人間走一趟!愛你們,也愛這世上所有愛我的人,直到我再也愛不動的那一天為止!

我要交待的事,都清清楚楚交待了!這些事,鑫濤也同樣交待給他的兒女,只是寫得簡短扼要,不像我這麼嘮刀。

不寫清楚我不放心啊!我同時呼籲,立法「尊嚴死」採取「註記」的方式,任何健康的人,都可在「健保卡」上註記,到時候,電腦中會顯示,免得兒女和親人為了不同方式的愛,發生爭執!

寫完這封信,我可以安心的去計劃我的下一部小說,或是下一部劇本!可以安心的去繼續「燃燒」了!

對了,還有我和我家那個「貓瘋子」可嘉,我們祖孫兩個,正計劃共同出一本書,關於「喵星人」的,我的故事,她的插圖,我們聊故事就聊得她神彩飛揚,這本書,也可以開始著手了!

親愛的中維和銹瓊,我們一起「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吧!切記我的叮嚀,執行我的權利,重要重要!

你們親愛的母親

瓊瑤寫於可園

2017年3月12日

(編者註:中維和銹瓊是瓊瑤的兒子和兒媳。)


2

巴金:「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瓊瑤活得瀟瀟洒灑,對死也十分透徹!而另一位偉大作家巴金的晚年卻充滿了唏噓。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


一番搶救後,保住了性命,但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裡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他都被嗆得滿臉通紅。

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讀者不同意。

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或幾年裡花掉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痛苦後,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3

醫生自己身患絕症時 如何選擇離開?


在美國,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甚至還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作為醫生,他們明白藥物和醫療手術的局限性,以及它們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選擇了生活品質!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照片里是一名叫陳作兵的醫生以及他的父親,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

如果可能,就適當用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很多時候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讓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讓他們安詳地離開!



但願每一個看完本期節目的人都懂得生的意義的同時,也能學會試著去理解死亡!

正視死亡或許才是幫助我們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實的方法。

而健康的人生或許也在於12個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也希望在若干年後的我,能夠有勇氣告訴我的親人,不要難過,都是自然規律而已,我很愛你們!

在此之前,珍惜時光短暫,珍惜眼前人,去做想做的事!

免責聲明:我們注重知識分享也尊重原創,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原作者後台留言聯繫小編,特此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95ST20BJleJMoPMAx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