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13點30分,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病房內,一種淡黃色的液體緩緩輸入患者血液。七八雙眼睛緊緊盯著各種監護指標,隨時做好應急處理準備。10分鐘,20分鐘,30分鐘,1小時……過去了,患者平穩,各項指標穩定。所有人不禁長長緩了口氣……。
這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針對與移植患者血型不合開展的骨髓血分離新技術。
隨著兩名血型不合的健康供者成功開展,標誌著鄭大一附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在此領域有了新的突破。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某些血液病的唯一治癒技術。尤其是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採集骨髓血後混懸液中含有大量紅細胞,其中當受者與供者血型不合時容易發生溶血反應,限制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開展。
在鄭大一附院血液內科姜中興主任、萬鼎銘副主任指導下,王沖副主任醫師、邢海洲副主任醫師查找資料,反覆論證,在前輩經驗基礎上,利用羥乙基澱粉沉澱紅細胞技術成功實現了造血幹細胞與紅細胞分離。解決了血型不合患者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難題之一。
鄭大一附院血液內科主任姜中興、副主任萬鼎銘、護士長張娜、主任護師劉長鳳組織全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護士進行學習和探討,覆蓋率達到100%。
8月9日行第一例血型不合供者採集骨髓血工作,術中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採集過後在嚴格無菌環境下將1:1的羥乙基澱粉加入骨髓血混懸液中混勻,之後懸掛放置2-3小時,由兩名責任護士協作將沉澱下來的大量紅細胞過濾掉後移植至受者體內,移植成功,受者移植中、後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生命又多了一層保護傘。
通過此次新技術的引用,使血液科的醫療及護理技術得到了新的發展與提高。未來,鄭大一附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將不斷致力於研究診療水平,不斷創新及學習新的護理理念及護理技術,為更多的惡性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專業、更放心的診療及護理服務。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曹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