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夫妻有了孩子之後,時常感慨二人世界的幸福和美好。自從孩子出生後,夫妻間的衝突和矛盾就一直沒有斷過。這是是什麼原因呢?從眾多的生育過的學員當中,我梳理出了下面的四點原因。
1.睡眠不足。嬰兒是沒有什麼白天,黑夜概念的。餓了,尿了,冷了,熱了,只要一有不舒服就會哭鬧。夫妻,尤其是母親即使再晚,也要起來查看。這往往導致了,妻子的睡眠不足。隨著睡眠的減少,情緒容易變差,容易發怒。緊隨其後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夫妻二人的衝突和矛盾變得不可避免。
2.社交隔離。孩子的出生,會影響自己的社會交往。老朋友很少走動,新朋友很難結識。社交的缺乏,會導致負面情緒難以宣洩,轉而成為夫妻矛盾的導火索。不過幸運的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新的社交會逐步建立。
3.家務分配。兩個人的時候,家務是比較簡單輕鬆的。添了一個人,家務不是增加了二分之一,而是兩倍三倍的往上增加。女性往往承擔了大多數的家務,很多男人卻對女人的貢獻視而不見,而把它歸結為女人應盡的義務。女人一面承擔著和男人同等的掙錢的任務,回到家,還有一堆家務在等著她們。這種不公平會引發她們的憤怒。家務理應男女共同分擔,這樣的家庭才是和睦的。
4.產後抑鬱。生育後,女性體內的激素紊亂,容易發生「產後抑鬱症」。具體表現為:暴飲暴食,情緒崩潰,嚴重的還會有自殺傾向。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必須及早的干預治療。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正視它們,積極的去解決。新生命的降生,很多人在經歷了最初的喜悅之後,都會這樣抱怨:「沒想到養一個孩子,這麼麻煩。」只有意識到帶孩子的不容易,接受由此而來的矛盾,是保持夫妻間親密關係的基礎。
首先,遇到夫妻關係不和諧,就要正視問題的源頭。承認睡眠不足,社交隔離,家務分配,產後抑鬱等問題的存在。提升夫妻關係的親密度,就需要培養共情能力。
1.情感識別。要學會發現對方的情緒變化。
2.移情。學會換位思考,從對方身處的環境,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行為學家戈德曼曾經提出共情是決定婚姻質量的關鍵。妻子如果感覺丈夫理解自己的行為,傾聽自己的感受,並且願意付出,願意改變,這樣的婚姻是穩固的。反之,如果妻子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婚姻就會有隱患。有研究顯示,有70%的夫妻矛盾是無法徹底解決的。如果雙方都能接受這個事實,那婚姻就便會足夠穩定。共情,不是要去解決問題,而是要求我們能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