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絕地反擊,精靈王子最新硬核大片

2020-07-25     電影雜誌

原標題:真實故事、絕地反擊,精靈王子最新硬核大片

近年來,戰爭片越拍越寫實。

不再一味展現暴力血腥的大場面,或浪漫的個人英雄主義。

而是聚焦真實存在的個體,儘可能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或戰役。

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有時候,現實往往比電影更為驚心動魄。

比如《血戰鋼鋸嶺》。

講述了一位二戰士兵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故事。

若不是影片上打著「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誰能想到這樣的傳奇故事竟然是史實呢?

而今天小妹要介紹的也是一部連編劇都不敢這麼寫,但卻真實發生過的電影——

《前哨》

The Outpost

本片根據CNN記者Jake Tapper著作改編。

主演之一是曾風靡全球的「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

也就是海報中間那一位。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沒認出來也沒關係,因為顏值在這種硬片中根本不要緊。

2006年,美國陸軍在北阿富汗建立了一系列用於提升反叛亂能力的前哨站。

目的是聯合當地人並阻止武器流動,以及來自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士兵。

其中之一便是「卡姆德什阿省重建組」。

它被建在一處完全被興都庫什山包圍的遙遠山谷里。

分析員將其稱作「卡斯特營」,原因是美方由下往上,視野受限,處於四周都暴露在槍線中的不利條件。

而敵軍站在高處卻可以將基地與人員配置一覽無遺,且能從多方包圍進攻。

因此,基地成為了最差的防守據點。

被預言是身處那個前哨站的人都將難以活著離開的「不出之地」。

實際上,後來美軍高層也意識到了這種前進觀察哨所戰略很荒謬,已計劃關閉。

但因為阿富汗大選,關閉計劃延期到了2009年10月6日。

影片聚焦的則是前哨站關閉前的這段暗潮洶湧的時間。

首先是內部。

哨所里的日常生活單調無聊,士兵們普遍性壓抑。

有女朋友的,整天拿著伴侶的貼身衣物望梅止渴。

單身的則對著別人老婆的照片,「手指頭告了消法」。

然後是外部。

哨所與村民、塔利班、美軍里的阿富汗雇員的關係十分微妙。

美軍為了拉攏村民,讓他們不支持反政府武裝,便主推重建進程。

為村民架橋修路通水通電,同時僱傭其參與施工,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

而村民呢?也不是省油的燈。

長期身處戰亂之地,他們的生存哲學是,明哲保身。

美軍來了就表面合作,塔利班來了也表面合作,總之誰也不得罪。

並且,他們還學會了兩權相害取其輕。

知道美軍不會亂殺無辜,也不願激化矛盾,就時不時地參與塔利班,襲擊美軍。

或者暗中收取好處,跑到哨所里偷拍照片以提供給塔利班。

甚至是故意製造傷亡,來騙取美軍錢財。

對於村民的行徑,美軍自然瞭然於心。

只是礙於上頭的規定,加之每次襲擊規模不大,沒啥實質性損失,因此也就習以為常。

每次發生襲擊後,奧蘭多飾演的軍官就會找村民談判,維持著亂中有序的局面。

然而,有天夜裡,奧蘭多接到上級命令,要把卡車開回去。

因為考慮到山路危險,奧蘭多不願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下邊人。

於是,便親自駕車。

結果不出所料,真如眾人所擔心的一樣,摔下山崖,掛掉了。

然後,上頭又派來了新一任長官。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這個新官著實有點背。

剛接手帶著大家外出巡邏,路過一個吊橋,走到橋中央時,說話間就被不知從何而來的炸彈給炸飛了。

真真是應了那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接著,上頭很快就派來了第三任長官。

這個新官奉行保守主義,保守到整天躲在防禦工事裡面不露頭,連大小便也不出門。

眼看外賊得寸進尺,長官又如此投鼠忌器,因此,士兵們都不服氣。

於是,上頭又只好把第三任長官調走了。

而真正的危機就恰好發生在這段群龍無首的日子。

影片中有一個阿富汗雇員,充當美軍和村民之間的翻譯。

每次一有襲擊,就會跑來提前告知。

但因為之前喊了太多次「狼來了」,美軍自然也就沒當回事。

然而,就在此時,狼真的來了。

400多名塔利班步步逼近。

面對如此敵我力量懸殊的戰役,哨所里正在訓練的阿富汗偽軍,紛紛跑路,只留下53名美國士兵。

由於第四任長官還未到達,因此便由職位低一級的男主之一,斯科特·伊斯特伍德飾演的中士等人代勞。

他們一邊奮勇抵抗,一邊請求支援。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直升機要40分鐘才能趕到,轟炸機更是要苦等兩個小時。

而底層士兵又良莠不齊,技能和意志都非常一般,好些還是第一次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戰。

好在以斯科特為代表的基層士官經驗豐富,技能熟練。

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從清晨開始,差不多鏖戰整個白天。

期間,塔利班一度衝進圍牆內,搶救傷員也只能靠無檢驗現場輸血。

美軍孤軍奮戰,絕地反擊,最終陣亡7人,受傷27人,守住了哨所。

戰役結束後,第四任長官趕到,獎勵了大家各種軍銜。

但劫後餘生的大夥並不感冒,因為加薪對他們沒啥意義,反正在此地有錢也沒處花。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戰場中拚死救下來的同伴,最終也沒有活下來。

那些軍銜,對他們來說,挺過去就是榮譽,沒挺過就是生命。

經此一戰後,美軍立即關閉了這個哨所,並加速關閉了所有類似的哨所。

作為一部寫實片,電影前半段難免顯得有些瑣碎冗長。

最關鍵的就是後面這一場可以預見的激戰。

混亂不堪的戰場,敵我難辨的對手,閃閃發光的人性,最終勝利的戰役。

雖然結局振奮人心,但真實的另一面卻也讓人不勝唏噓。

子彈會打完,機槍會壞掉,通訊會阻斷,生命會逝去。

所以,請記住,我們可以歌頌英雄,但一定不能拔高苦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4Dkh3MBd4Bm1__Ydn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