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設計集團
蕪湖軌道交通項目負責人表示,
鏡湖之畔的北京路站是
1號線、2號線一期共用的
重要換乘車站,
附近還有正在建設的
蕪湖軌道交通控制中心。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他們曾結合
鏡湖公園、安師大等建築物分布、
道路現狀規劃條件等
周邊環境控制因素,
對鏡湖公園範圍內交叉處線路方案
進行了詳細研究論證,
包括地下敷設、路中敷設、
路側敷設等多種方案。
水面設立8個墩柱
初步設計階段,又結合鏡湖公
綜合考慮兩線交叉角度、
高差及線位轉彎半徑、
地面交通通行能力及安全等因素,
經專家評審,
最終確定交叉處線位採用
道路南側敷設方案。
效果圖 來源:蕪湖軌道交通中鐵設計單位
初步設計階段,又結合鏡湖公園
遊客集散中心、地下管線、
黃山中路道路改造方案進一步細化,
最終確定鏡湖公園水面設立8個墩柱。
如果按市民建議,墩柱直接設在車流量、人流量較大的北京中路與黃山中路交叉口,一是車輛轉彎、通行不便,交通安全隱患大,二是直接堵在了安師大的南大門,嚴重影響美觀和出行。
蕪湖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跨座式單軌以高架敷設方式為主,
結構輕巧美觀,還可俯瞰風景。
鏡湖水中墩施工工期約6個月
為最大化減少對鏡湖的影響,
鏡湖水中墩設在
黃山中路小鏡湖西北側。
一個墩柱僅占2.5-3平方米水域面積,
建成後對鏡湖廣域水面影響非常小,
且不妨礙鏡湖公園迎賓閣、觀嵐亭、
步月橋等任何景觀和基礎設施。
同時,水中墩柱採用圍堰法,
待6個月施工周期結束後即拆除便道,
還鏡湖一片碧水。
點圖了解《蕪湖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初稿)》
根據《蕪湖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初稿)》,1號線、2號線一期計劃於2021年通車運營。
截至7月底,軌道交通1號線車站已開工22座,區間已開工22段,占比達到91.67%;2號線一期車站已全面開工,區間已開工90%以上。
2年多的建設期間,
眾多建設者歷經艱難,
堅守崗位,
鏡湖水中墩的開工
也標誌著蕪湖軌道交通進入
主城區的全面攻堅克難階段。
讓我們向背後的眾多建設者們致敬,
你們辛苦了!
來源:大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