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銀行承兌匯票被重罰!全面取消有望?

2019-11-07     鋼市早參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布了鄂爾多斯銀保監分局開出的處罰信息。因違規辦理商業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鄂爾多斯農村商業銀行被罰款258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86萬元,合計處罰344萬元。

銀行承兌匯票因銀行信用擔保,成為很多大中企業周轉資金,緩解資金緊張,延遲付款的常用工具。然而,近期市場卻傳來「承兌匯票的使用加大了中小企業成本」的聲音,由此引發業內關於這一融資工具「全面取消還是健全發展」的熱議。

承兌匯票違規頻遭處罰

對於銀行而言,銀行承兌匯票包括已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將票據在到期日之前賣給銀行,也就是所謂的貼現。票據貼現後就成了銀行表內的貸款,即為票據融資。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的表外融資,體現了銀行對企業的信用支持。

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承兌匯票違規案件也時有發生。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銀行因盲目擴張業務,降低票據業務准入門檻,對票據貿易真實性確認流於形式,未按要求嚴格履行票據承兌的相關程序,對相關證明文件核實審查不嚴,存在相關要素不齊全,增加了銀行票據貼現業務風險。

大連銀保監局近期開出的罰單中,就有多張指向承兌匯票違規。

近日,華夏銀行大連分行因「對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來源審核不夠嚴格,未能有效識別保證金實際來源於本行貸款或貼現資金,信貸資金回流本行作銀承保證金」,而被罰款50萬元。浦發銀行大連分行、哈爾濱銀行大連分行也分別因「滾動開立無真實性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不嚴格,導致形成大額信用風險」,而各自被罰5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導致上述違規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銀行承兌匯票風險防範機制不健全,內控制度存在盲點和漏洞;有的銀行承兌匯票法規不盡完善,業務操作規程不盡嚴密,審核不嚴;還有一些問題則發生在銀行經辦人員身上,比如風險防範意識淡薄,缺乏有效的防範措施,致使不法分子鑽了管理和制度上的空子。

有小微企業反饋稱,在實際運用中,這個「欠條」的流通卻並不通暢。一是影響資金周轉,因承兌匯票有半年或一年的期限,企業的流動資金滯後,影響各項經營活動,增加財務成本;二是貼現進程困難,企業不僅需要繳納各種資料,還要付出時間成本,承擔高額利息。「持票企業拿承兌匯票去銀行貼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既有繁雜資料的手續過程,還需要較長的等待時間。」

要扶持微小企業,取消承兌匯票就是最大的扶持,現在大企業付貨款幾乎都是承兌,微小企業購材料、工資、交稅、付利息等等都要現金。這樣就出現貼息,現在貼息3個點多,這無疑利潤就少了,這日子怎麼過。

那麼問題來了:承兌匯票還要吸中小企業的血多久?究竟何時能取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2eaRG4BMH2_cNUgKN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