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別再說「你真棒」了,三招誇獎法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2019-05-23     大果小果媽媽

1

知乎上一位媽媽求助說:

女兒三歲前由於各種原因放在老家,我和老公隔二三天回去看她一次。

也許是為了彌補不能天天陪她的愧疚,只要回去看她,就對她各種疼愛,倒也沒有溺愛。

主要問題在我老公,孩子有一點點的小進步或者做了一點點什麼事情,他都無原則的夸上天,導致女兒現在七歲了,經不起一點點挫折。

在外面只要別人說句什麼話,不是捧著她順著她的,輕則甩臉子不高興,重則哭一場。

學跳舞,學彈古箏,都是這樣,老師都說,根本就不敢說她動作不標準什麼的,一說就哭……

7歲的「說不得」女孩,容易驕傲,還經不起一點小挫折,顯然,罪魁禍首就是——無原則的誇獎。

正如這位爸爸的疑惑和懊惱:

誇獎孩子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怎麼反倒會害了孩子?

教育學家說,孩子需要被誇獎,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正面的期待,因為被給予正面期待的孩子往往會順應這種期待,變得越來越優秀。

確實,孩子需要被誇獎,但不該被盲目誇獎。

誇獎不對,就是更深的傷害!

2

盲目的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弱

30年前,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團隊做過一項關於「誇獎」的研究:

他們花了10年的時間,跟蹤研究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

這些學生被隨機分成兩組,獨立完成一系列的智力拚圖任務。

第一輪任務完成後,一組孩子得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

「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

「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自由選擇。

測試結果發現:

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接下來的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則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明顯有挫敗感。

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現,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而且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德韋克後來在研究報告中解釋道: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

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也就是成長型心智模式。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

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為此,她也得出了一個結論: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所以,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經不起夸。

你越夸,他反而越弱,越差。

想起一件真事。

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看得家人很著急。

他的媽媽就跟他說,你不要那麼挑,先找個基層的工作先做著,攢點經驗。

一聽這話,他很是生氣的反問:

什麼是基層的工作?你是想讓我去做服務員,外賣員,掃大街嗎?你兒子是靠腦子掙錢的,不是靠勞動力!

從小到大一直被誇的孩子,長大後成了什麼樣子?

大概,很大可能就是,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不知道努力二字怎麼寫。

3

夸孩子,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如果夸的方法不對的話,你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還可能妨礙他將來的發展。

《最強大腦》的北大魏坤琳教授,面對別人誇獎他女兒時:

誇她會背詩:「哎呀,你真棒!」

誇她會算錢:「這孩子真聰明!」

誇她會彈電子琴:「真不錯,你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啊!」

他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我的孩子被誇獎,我應該很高興才對啊,按照現在大家的說法,這是在幫助我女兒建立自信心啊。

其實我是有點尷尬的,因為我很感謝他們的好意,但是又不得不反對他們這種表揚的方法。」

於是,每次有人誇她女兒,他都會把朋友說的不妥的地方,換一個表揚方式,再給孩子講一次。

比如說:

如果人家夸孩子背唐詩真棒,會立刻當著女兒的面,重新表揚她一次說:「她特別喜歡唐詩,花了不少時間背唐詩的。」

如果人家誇她在數學上有天賦,就會說:「她確實很喜歡算數,經常練習。」

如果朋友誇她有音樂天賦,就會說:「她在彈琴方面還是很努力的,因為她覺得音樂非常優美。」

與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觀點一樣,魏教授也認為:

夸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表揚得當,能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成長型心智,但如果誇獎不當,會讓孩子牴觸失敗,害怕挑戰,輕易放棄,甚至為之說謊。

所以,夸孩子,不單單是磨磨嘴皮子亂夸一通的事,而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4

三個方法,教你誇出優秀的孩子

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寫道:

「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第一,表揚努力,而不是聰明


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表揚孩子的努力,就是一種肯定行為。

孩子的付出被肯定,他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和上進。

假使,這次沒表現好,但他會把希望寄托在下次,因為在他心裡成功是可控的,只要努力就有機會。

而常夸聰明的孩子,往往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天賦,而不是靠努力。

為了維持聰明形象,會躲避挑戰、輕易放棄,甚至把時間都花在表現得更聰明的表面功夫上,以此來獲得更多的認同。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變聰明,就不能表揚他聰明,而是要表揚他努力。

第二,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

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比如說,孩子每次考試得了90分以上,你都跟他說「真厲害、真棒」。

但是他不知道厲害在哪裡,棒在哪裡,只知道是「分數」讓他得到了表揚。

那麼,孩子的眼睛就會局限在這90分的結果上,下次沒考到90分,就會很失落、生氣。

反之,當孩子每次都有進步的時候,你誇他的進步,他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次不成功,下次再努力就是了,從而養成成長型心智模式。

第三,表揚成長,而不是表現

舉個例子。

孩子彈琴彈得好。

你說:「你彈得真棒,一個音都沒錯。」這就是對表現的讚揚。

你說:「你比上次進步很多,上次有幾個地方沒彈對的,這次都對了。」這就是對成長的讚揚。

後者,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進步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起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分析錯誤,找到問題所在,這才是關鍵。

我們可以多誇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孩子的成就和天賦。願所有得父母都能學會這件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NcQmwB8g2yegNDw2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