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是處決犯人的刑場,為何曾國藩、左宗棠等要扎堆居住

2021-05-24   勇哥讀史

原標題:菜市口是處決犯人的刑場,為何曾國藩、左宗棠等要扎堆居住

眾所周知,北京菜市口是法定刑場,清廷在這裡處決了許多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如咸豐時期的權臣肅順、戊戌六君子等。

在我們想像之中,菜市口作為法定刑場,一定陰森可怕,人煙罕至吧?事實上,菜市口非常熱鬧,還是名人扎堆居住的地方。曾國藩、左宗棠、李鴻藻、徐幹學、洪亮吉、龔自珍、畢沅、陳元龍、劉光第、蔡元培等人,都曾經居住在菜市口附近。

1840年,曾國藩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暫住在位於原宣武區的椿樹胡同的長沙會館(長郡會館)。3天後,曾國藩在南橫街千佛庵以每月4000文的租金,租賃了4間房屋,安頓下來。1842年,曾國藩因為患病無人照料,搬到騾馬市大街南果子巷外的萬順客寓住了2個月。病癒後,曾國藩又搬到果子巷南頭賈家胡同內的關帝廟內休養了一段時間。

不久,曾國藩父親曾麟書護送他的妻兒進京,在千佛庵的房屋住不下了。曾國藩幾經選擇,在繩匠胡同以每月20千文的價格,租住了一座房屋,共有18間,足夠曾國藩一家人居住了。

1844年,曾國藩由於這幾年添了3個女兒,再加上僕婦增加了不少,又搬遷到一座更大的房屋,位於前門內碾兒胡同。1847年,曾國藩舉家搬遷到南橫街路北的一座宅院。這種宅院有40多間房屋,是曾國藩在京城租住的最為宏敞氣派的房屋。

從1840年到1852年,曾國藩在京城生活了12年,搬遷了多個地方。他所租住的房屋,除了前門內碾兒胡同那一座外,都圍繞著菜市口打轉。椿樹胡同位於菜市場西北,南橫街位於菜市口南部,騾馬市大街位於菜市口東部,都與菜市口相距不遠。

無獨有偶,左宗棠與菜市口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1835年和1838年,左宗棠兩次進京參加會試,住在同鄉好友周華甫的家裡。周華甫住在北起西草廠街、南至騾馬市大街的鐵門胡同。鐵門胡同緊挨著菜市口。當年,戊戌六君子被押上刑場後,就是以這條胡同的南口為起點,以此向西排開,英勇就義。

1880年,左宗棠卸任陝甘總督一職,進京擔任軍機大臣。左宗棠這次進京,是打算駐紮下來,在京城度過晚年生活。為此,他在出發之前,就給住在京城的好友徐小雲寄去2000兩銀子,請他幫忙購買一座房屋:「能如京官住宅款段,即可相。惟宅旁須有隙地可以畦蔬,庶有生趣。」左宗棠對房屋的路段沒有要求,只希望與京官們住在一塊即可。如果住宅旁邊有一塊空地能夠種菜,就最好不過了。

看來,久經沙場的左宗棠,也希望過上「農夫、山泉、有點田」的田野生活。

不過,對於買房屋這樣重大的事情,徐小雲不敢自作主張,而是先給左宗棠在上斜街租了一座宅院,讓他進京後暫時居住。左宗棠如果想買房屋,可以在安頓好後慢慢決定。

上斜街位於宣武門以南、菜市口以北,有山西會館、番禺會館、河南會館等住所,年羹堯、查慎行、龔自珍、康有為等歷史名人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然而,左宗棠對這裡並不滿意,希望能夠搬進環境更好的內城居住。只是,第二年10月,左宗棠被外放擔任兩江總督,離開了京城,搬家一事就不了了之。

為什麼曾國藩、左宗棠等歷史名人紮根居住在菜市口周邊地區呢?

一方面,與菜市口的地理位置有關。

菜市口位於廣安門以東、宣武門以北。在清朝時,外省人士來京城,如果走陸路的話,大部分要從廣安門進京。那時候信息不暢,交通落後,人們到了京城後,不可能當天就往回走,一定會找一個地方住下。如果事情辦得不順利,往往一住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曾國藩第一次進京參加會試時,名落孫山,乾脆住在京城溫習功課,以便第二年繼續參加會試。那次曾國藩一住就是一年多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各省人士以菜市口為中心,沿著廣安門、虎坊橋、宣武門、開陽橋一圈修建了許多會館,供來京趕考的學子和往來辦事經商的人士居住。最多時,菜市口周邊的各省會館多達70家。曾國藩、左宗棠、李鴻藻、徐幹學、洪亮吉、龔自珍等人居住在這裡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是菜市口是最有旺氣的地方。

在晚清時期,大家都認為菜市口是最有旺氣的地方。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考中進士後,分配到刑部,任職廣西司主事。有一年,他希望被外放出任考官,主動搬到繩匠胡同(今菜市口大街)居住,並在家書中解釋:「此胡同系京師最有旺氣之街道(即如今年主考,亦惟此街放得最多,此系地脈所管,街背南半截胡同次之)……蓋氣旺則無事不旺也。」

然而,命運跟劉光第開了一個玩笑。他並沒有如願以償地成為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