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有一次,兒子在超市發脾氣了。
因為我跟他媽媽一直在討論著貨架上的東西要不要買。
他在那大聲地叫了我很多遍,我還是沒有理會他。
他開始不高興了。
等他氣沖沖地扯我時,我倆才意識到自己不對。
我跟他說:「你再說一遍,爸爸聽著,這次我們只聽你說,好不好?」
但是他不講了。
很氣憤地跟我說:「我說了你又不聽。」
我說是爸爸媽媽沒聽到,對不起。
跟他道歉,小傢伙過了很久才原諒我。
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找理由。
很多時候會說自己沒聽到。
而有時候又覺得孩子說的也是無足輕重的事。
父母總是喜歡跟孩子說:你要聽話啊!
但是很少會去反思,自己是不是「聽話」的父母。
2
我們太多的父母,說的太多,聽得太少,甚至不聽。
只想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於是想著去控制孩子。
有時,孩子回家想對爸媽說點什麼,還沒開口,就被打住。
「快寫作業去!」
「趕緊睡去,明天要上學!」
「我現在還有事,明天說!」
然後就沒有結果了,希望孩子像機器人一樣按照自己編好的程序執行命令就好。
而最可怕的是,孩子也許很認真地想說一件事。
卻發現父母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手機,甚至都沒瞧自己一眼。
你能想像孩子的心情麼?
這樣的溝通只會讓說話的人感到被忽視。
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再找你講話了。
有時,父母覺得孩子不懂,或者出於保護孩子的立場,沒有去聽孩子的話。
可是傷害卻被忽視了。
有一個朋友說過一個故事。
那次他因為有個小腫瘤,需要做手術。
一家人在討論這個手術,家裡4歲多的女兒聽到了。
就憂心忡忡地問媽媽:「爸爸要做手術,是不是很危險?」
孩子媽怕孩子憂心,所以就沒理會,跟孩子說:「沒事,這是大人的事,你去玩你的吧。」
過了一會,女兒又回來問爸爸:「爸爸,你做手術,會不會疼?」
這時他聽到了,也沒有理會,繼續在跟妻子討論。
當他們討論完的時候。
才發現女兒在房間裡一個人小聲地哭著。
這時他覺得好笑,就笑呵呵地跟女兒說:「你怎麼啦!來,爸爸抱抱。」
沒想到她哭得更大聲。
還聽到孩子抽抽搭搭地說:「爸爸不要動手術,萬一你死了我就沒有爸爸了。」
這時他才明白沒有好好聽孩子說話,原來已經給她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她只是關心爸爸的安危,想了解真實的情況會怎麼樣。
很多時候,孩子找你說話,是為了確定你的情緒怎麼樣?你是不是愛他?
因為這是安全感確立的一種方式,他們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注。
3
還有太多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話無足掛齒。
所以就隨便應付。
而就是因為父母的忽視,往往讓孩子受到傷害。
前段時間帶孩子回家過節。
剛好姑姑也回來了,兒子很喜歡跟姑姑玩。
那天晚上,姑姑去了朋友家玩。
當小傢伙聽完故事,說了晚安準備睡覺的時候。
他就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過一會就會回來的。」我隨口一答。
沒想到過了一會他又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看來他對我的答案不滿意。
「我想她半夜才會回來,我會給她開門,你先睡吧。」
過了一會,我們以為他睡著了。
沒想到他又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這時媽媽跟他說:「姑姑什麼時候回來,不關你的事,你趕緊睡覺。」
聽到媽媽這樣說,他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時我意識到是我們沒有真的理解他說的這句話。
他只是希望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是希望知道什麼時候能見到姑姑。
所以這次我放下手裡的活,走過去,趴在他的身邊跟他說:「姑姑現在還在她的朋友家玩,很安全,你就放心。應該還過一小時就回來,你明天早上醒來後就能見到她,我跟你保證!」
這時他點點頭。
「快睡吧,明天早上早點起來,去找姑姑玩」
當爸媽認真聽了自己的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很快入睡了。
4
請去發現孩子,聽見孩子的內心。
上帝給了每位父母一個任務: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你也許已經夠慢了,蝸牛也已經盡力爬,卻只有那麼一點點。
於是催它責備它,蝸牛抱歉地說: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而你根本就聽不見,因為你覺得他要快一點才行。
父母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揣度和約束孩子。
而孩子呢,他有自己的節奏和天賦。
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得非常奇怪。
那就要仔細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千萬不要打罵或者喝止,強迫孩子屈服。
因為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常常是在喚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的不一樣。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擠公交車,兒子一定要我抱。
我常常跟他說要獨立,小小男子漢,多鍛鍊鍛鍊。
平時也堅持地挺好,在外邊走路,走很遠也沒見要我抱。
今天怎麼了?
怎麼能要我抱呢?
我堅決不抱。
但是他一吵鬧,我也有點著急上火。
幸好還是控制住情緒。
我蹲下去,想安慰他,公共場所哭鬧打擾了其他人。
沒想到蹲下的瞬間,我就明白了他的感受。
從他的角度看,四周都是腿,一條條大腿和一雙雙手。
還有各種包包的角在你的臉上蹭來蹭去。
這個弱小的身軀裹在其中,甚至喘不過氣來。
這時我明白了兒子哭的原因。
從那一次之後,我看到美好的風景。
激動地跟孩子說的時候,也會蹲下來,頭挨著他的頭,看看他的角度能不能看到。
很多時候,孩子真看不到我們眼裡的景象。
父母常常說要好好愛孩子。
那我們跟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一定要近一點。
孩子還小,只能靠我們去努力。
像孩子似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如果可以,請這樣對待孩子:
跟孩子蹲在一起,或者趴在一起。
與孩子一同遊戲,分享彼此的小秘密。
當孩子的話,我們能懂,
那他會跟你說很多很多秘密。
當你的話,孩子能懂,
那孩子也會比你想像地更懂你。
記得常常擁抱他,鼓勵他,
好好聽他說的話。
孩子對我們的愛與信任,
比什麼都重要。
聆聽孩子的話,真的是一門值得我們去好好鑽研的學問。
因為孩子的話,並不是我們大人的話。
他們的話有著特殊的編碼,需要懂他們的父母才能解碼。
小心自以為是和強權,那只會給孩子造成心靈傷害,失去了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有個「聽話」的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
對孩子而言,那是甜蜜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