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國內孩子忙著刷題,我女兒在日本刷馬桶

2019-06-23   家長會了麼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原生家庭」這個詞最近常聽到,尤其是孩提時代的家庭環境和生活,似乎成年後的各種不如意不順遂,都能從這裡找到淵源。

你得承認心理學上的東西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我也發現一個事實:從小到大,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認真教過我們在家庭這個具體的物理環境中生活的常識

我們的孩子呢,在家裡被長輩和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上學後被無窮盡的學習和考試包圍,很多人直到上大學都沒怎麼做過家務,以為家裡住著個田螺姑娘。

這張令人啼笑皆非的衣物洗滌說明,說明了一切

以前還有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說法,現在各種家政服務又便宜又好,花錢也能不定期請個田螺大嬸,自己動手的人越來越少了。

「公主和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生活是什麼樣的?童話故事裡從來不提。幸福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吃穿用住、整理清潔,過好這樣的瑣碎日常,才是每個幸福的家庭時刻都在經歷的。

作為家庭成員的孩子們,越早了解這個真相越好。

上周六,大阪趕上個大晴天,趕緊洗衣服換床單,洗衣機還在轉,我得出門弄頭髮,囑咐先生待會兒晾衣服,他一口答應了,等我兩小時後回來發現:衣服晾曬好了,拆換下來的床單被罩洗了,衛生間的地墊也都晾在陽光下,而樓上樓下的地板乾乾淨淨,明顯吸過了。

我很慶幸,家庭成員們在家務這方面動手能力都很強,而且都很合作,一點不抗拒。

孩子們疊衣服的本領是幼兒園時期就學會的,他們每天穿制服去幼兒園,換成運動服再換回來,老師教著把衣服疊好放進柜子里;在家裡,兒子泉泉常哼著歌兒用吸塵器打掃房間,女兒珍珠用濕報紙擦鏡子,刷廁所也不含糊。

姐弟倆從小最喜歡乾的家務是一起刷浴缸,擼起袖子挽起褲腳,有時候恨不得穿著背心褲衩,在滿是泡沫的浴缸里奮力擦拭,再揮舞著噴頭沖乾淨,別提多開心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年級以後的女兒珍珠,書架和衣物櫃里總是擺放得整整齊齊,廚房裡也能看到她幹活的身影,還時不時攛掇我把縫紉機搬出來一起做點針線活兒。

我還以為是自己身體力行影響了閨女而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聊起她在學校最喜歡的科目,看到她的《家庭課》課本,才意識到:原來日本的小學裡還有如此實用而效果顯著的教育。

公立小學五六年級的小學生,都會開始上一門「家庭課」,不是偶爾活動或者做著玩,是每周兩次實打實的家庭生活課。

五年級的階段目標是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並初步體驗,到了六年級就會講到一些生活小技能,具體到如何做基本的食物以及收納、如何有計劃的購物、生活用品如何再利用等等,作為家長的我翻看著都覺得有收穫。

學校里有專用的料理教室和縫紉教室。料理教室我去過一次,案板、洗碗池、天然氣爐子一應俱全,縫紉教室沒去過,據珍珠說有一屋子的電動縫紉機,估計跟我在家裡用的那台差不多。

家庭課有專職老師,教孩子們如何用各種廚具,如何紉針、打結、手縫以及用縫紉機,都會讓他們實際上手操作。

如何縫製一件圍裙


女兒的成品

珍珠還在學校學習了各種切菜方法,以及煮雞蛋、做醬湯,手縫杯墊,還用縫紉機給自己做了條圍裙。據說六年級還要做餐墊和便當包,她非常期待。此外,如何收拾整理課桌、如何打掃房間,這些技術細節也是家庭課上學來的。

寒假時珍珠的好朋友來家裡住,兩個五年級小朋友一起下廚做炒麵,說起上家庭課時演練的切菜法,我在一旁偷笑:原來「田螺姑娘」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學校教出來的。

兩個認真切菜的小姑娘

我們來一起看看家庭課的課本里都有什麼內容——

:日本從北到南,口味上可能會有地域性差異,但飲食結構基本是一樣的,加上分餐制,家庭做飯基本上都是三菜一湯加米飯主食的標配,很簡單。

五年級的孩子要開始幫廚,首先要注意安全,安全切菜都有什麼手法,刀如何擺放才安全,站姿如何才方便操作,都有圖片說明。



廚房操作時的站姿,如何安全切菜,用菜刀的注意事項

:日本的房子除非自己有特別要求,一般來說不管是公寓還是獨戶都是精裝好的,整體浴室和整體廚房的配備率很高,基本上都是木地板,吸塵器使用比較普遍,壁櫥用的多,收納整理也有共通性。

以前還覺得因為日本的房子面積太小放不下東西,才會需要那麼多整理要訣,翻著《家庭課》的課本,我想「斷舍離」理論的發明者山下英子,肯定也是從小在學校接受了這些實際操作教育,才會在這基礎上總結出更具體實用的方法,使收拾家也成為一門學問。


衣服如何疊放,整理房間的要點

至於垃圾如何分類,把舊衣服賣掉、送給別人或者再利用的環保理念,更是從小就開始灌輸了。

:最讓人驚奇的是,雖然是面向小學生,課本里已經有了關於理性購物的環節。要買一樣新東西前,要考慮到底需不需要,如果確實想要,是攢錢買還是等到降價再買,不買的話,能不能修理現在的繼續用、借用或者接受二手。

你看,孩子從小接受這種訓練後,是不是將來可以避免成為被打折促銷左右的「買買買」一族?

家庭課在初中階段也有,而且除了家庭課,還有一門技術課。跟我學英語的兩個中學生說,她們最喜歡上技術課了,因為可以用到鋸子或電鑽等工具,每次上課同學們都很興奮,有些從家裡延伸到院子和戶外的感覺。

怪不得很多日本人一到星期天就喜歡在院子裡各種DIY做木匠活兒,還美其名曰「星期天大工」,敢情是打這兒來的。

但不得不說,這些教育內容都很實用,初中階段的孩子還有「職業體驗」課,在社區內的超市、幼兒園、麵包店進行各種實際體驗,高中以後很多孩子就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打工了,這都為他們將來了解社會打下了基礎。

相比讀書改變人生,我越來越覺得,日本公立小學的教育方針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教育」。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出人頭地——畢竟大多數的孩子長大後都會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而家庭生活這件事,擅長不擅長先不說,了解了它的瑣碎,但又能知道「有章可循,有技可施」,才不會產生嫌麻煩或畏懼心理

自己動手掌握技巧後又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才是一門應該從娃娃抓起的「童子功」。不管我家姐弟倆長大後過著怎樣的生活,作為父母,我已經能在小學階段享受到某些成果了。

作者簡介:史努比,豆瓣人氣作者,旅居日本大阪多年,家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學生;喜歡用文字記錄親子生活、兒童教育以及異國風情。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