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有個「知心姐姐」,有困難就找12355

2019-07-28     大眾融媒




「有人失戀需要傾訴,有人厭學尋求幫助,有人輕生呼喊救命,有人受虐期待救助,甚至還有人把熱線當成了110……」

我市12355青少年服務台工作人員鮑萬平,每天都會接到各式各樣的電話,認真回復微信和網站論壇上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想到青少年朋友把12355當作訴說困惑、解決煩憂的「知心姐姐」,她就心滿意足了。

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檢察院、團中央通報了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工作十大典型案(事)例,其中一個案例發生在我市。在該案件中,團市委所屬12355青少年服務台及時救助了兩名困境未成年人,並建立起青少年維權長效機制,因此被團中央、教育部等12部委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光榮稱號。幾天前,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來到我市,專門對此進行了採訪報道。

12355到底是幹什麼的?他們又為青少年做過哪些工作?本報記者日前走進我市12355青少年服務台,挖掘出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維權救助故事。


01

受驚姐妹走出陰霾


12355,原本是一串普通的數字,但因它「援助」「維權」「公益」等內涵成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伴侶。

受到《今日說法》關注的維權案例發生在2018年12月。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丈夫家暴妻子致死的案件中,發現案件當事人的兩名未成年女兒小花(化名)和小朵(化名)陷入了心理、情感和生活的困境,就委託團市委所屬青少年維權專員開展救助工作。

當救助重任壓上兩位維權專員——鮑萬平和瓮芳翠肩頭的時候,她們的心裡沉甸甸的。初次見到兩姐妹,兩個女孩眼中充滿了驚恐、逃避和拒絕,讓她們一陣揪心。辦理案件的檢察官告訴她們,兩姐妹目睹了父親家暴母親致死的過程,心理受到巨大傷害,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失去父母已然讓兩姐妹受傷,更為痛心的是,她們身邊沒有其他成年親屬願意對她們進行監護和撫養,只能由所在村委會代為監護。村委會雖然為她們安排了寄養家庭,但由於種種原因,寄養家庭也已更換過多次。

此時,兩姐妹急需心理疏導和幫助,但她們又極度排斥陌生人。鮑萬平和瓮芳翠多次與她們所在學校進行溝通,最後以學校邀請心理諮詢師為由,讓她倆巧妙接觸兩姐妹,給予她們心理救助。於是,鮑萬平和瓮芳翠融入了兩姐妹的生活,像媽媽一樣與她們相處,雙方逐漸建立起了親近感和信賴感。

兩姐妹是不幸的,但她們又是幸運的。在兩位「維權媽媽」的協調下,她們得到了社會全方位的救助。學校、村委會、檢察院、社工都將愛心凝聚在兩個女孩的身上,竭盡所能地幫助她們。縣檢察院為她們申請到2萬元司法救助金;鄉長和民政員為其申請到「五保戶」補助款;學校從多方面保護她們,把兩姐妹的學習、生活、安全及心理等問題安排處理得妥妥噹噹,共同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在學校的一次演講中,小花動情地說:「雖然我們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但得到這麼多叔叔阿姨的呵護。他們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鮑老師和瓮老師雖然不是我們的媽媽,但卻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

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兩姐妹的性格從自卑、怯懦變得自信和開朗了,她們的生活和學習也逐步走上正軌。


02

輕生男孩回歸家庭


「叮鈴鈴,叮鈴鈴……」今年3月的一天,12355熱線急促響起。小強(化名)家長來電,聲音有些哽咽,「我兒子被迫休學,要自殺,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別急,先穩定孩子情緒,24小時監護,儘快帶孩子做心理疏導。」生命比什麼都重要,鮑萬平不敢怠慢,趕緊囑咐家長作出相應的防範。

第二天,小強一家人如約而至。經過仔細觀察,鮑萬平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身上。原來,小強父母的關係不好,經常爭吵,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他變成一個性格內向、不自信甚至頹廢的男孩。去年小強考上了外地一所中學後,因沒有朋友傾訴,加上家長的不理解,他的內心不堪重負,遇到問題就想到用跳樓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學校為此作出讓他休學的處理。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的問題。鑒於此,鮑萬平給出建議:首先考慮轉學,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其次要改善夫妻關係,彼此尊重對方,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第三,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關心孩子,耐心聽取孩子訴求。她再三勸導這對夫妻,只有夫妻關係緩和了,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性格和學習才會變好,家庭才會走向和諧。

後來的日子裡,他們一家人認真地照著鮑萬平的要求做,並定時向她反饋家庭情況。現在,小強學習成績優異,父母關係和睦,一家人正在外地旅遊,小強還在微信里把快樂分享給了鮑萬平,並代表父母向她表示感謝。


03

困境學子躍龍門


中高考是每個孩子求學生涯中重要的關卡,歷屆考生中有20%左右的考生出現過或輕或重的焦慮,這些現象極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考前成績下滑、高考失利等狀態。所幸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開始認識到心理諮詢的意義和作用,而12355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竇躍武是12355的總督導,也是省教育廳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今年4月份,老鄉邀請竇躍武為孩子小麗做考前心理疏導,幫助她達到最佳的應考狀態。竇躍武發現小麗內向、膽小、信心不足,還有輕度的抑鬱,他對症下藥,教給小麗深呼吸和肌肉放鬆的方法。「小時候,每當父母帶你去遊樂場玩耍,你高興極了……」竇躍武通過想像法,把小麗帶回快樂的童年,令她感到如釋重負,輕鬆許多。在接下來的諮詢中,竇躍武針對小麗的學習問題進行了一番引導後,小麗終於明白,模擬考試失分的關鍵在於問題把握不准、觀點不明確。因此,她客觀對待模擬考試,從中發現盲點及時補漏,綜合能力有了提升,最後以570多分的好成績考上北京林業大學。


04

有困難,找12355


一樁樁、一件件,付出的是心血,收穫的是感動。以上案件及事例,僅僅是12355熱線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他們所做的遠比這多得多。

據團市委書記王棟介紹,12355是共青團中央權益部設立的專門面向青少年提供服務的熱線電話,是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和法律諮詢援助的綜合性工作平台,工作人員可廣泛收集信息,及時掌握青少年思想動態、服務需求和社會敏感問題的輿情動態,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動員社會力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引導青少年採取理性、有序、合法的途徑反映問題,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

我市熱線服務台自2005年9月開通以來,在團市委的領導下,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擔任熱線服務的志願者,幫助青少年及家長解決了幾百例關於厭學、網絡成癮、認知偏差、考試壓力、情緒困擾、親子關係等方面的求助,成功解決了2例有自殺傾向的危機干預個案。服務台通過講座、團體輔導、個案、電台、微課、考點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中高考服務,通過公益片和心理輔導開展留守兒童的關愛行動,拍攝了青春自護的安全影視作品,2018年開展的「陽光自護」項目服務了50所學校,覆蓋受益人群5萬左右。服務台與市檢察院、法院聯手展開涉罪未成年人的社會調查、幫教、司法救助27例,其中涉案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案入選最高檢、團中央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如今,被稱為「解憂線」「希望線」「維權線」的12355青少年服務台已成為團市委直接面向和服務青少年的一站式、綜合性窗口和平台,「有困難,找12355」也逐漸成為廣大青少年和家長的共識。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景秀紅 郭 璞 郭秀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dovO2wB8g2yegND_R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