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後一場17-32名的排位賽中,中國男籃以73:86不敵奈及利亞。
面對強大的非洲雄鷹,只有取勝才能確保直通奧運的資格。背水一戰的中國男籃沒能抓住這最後的救命稻草,最終喪失了直通東京奧運的機會。
賽後,籃協主席姚明在記者們的圍堵之下主動道歉,稱自己會是責任的最大承擔人。
坐擁東道主之利,卻連最低目標都沒能達成。
這一次征戰世界盃的失利,不論是男籃全員上下還是球迷,任誰都會感到心裡憋屈。
不少人更是不禁在心裡發問:中國男籃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比起擔憂奧運會資格,筆者更擔心姚明在「籃協主席崗位」的停留時間。
因為,哪怕我們現在僥倖在與歐美豪強混編的資格賽中取得東京奧運會的門票,怕也會和在里約似的,「羞恥地」全敗遭屠殺而歸。
這一次確實是沒有出成績,筆者也早有心理預期,現在也並不是出成績的時候。
不知道有多少球迷是和筆者一樣,依然堅定地認為中國男籃的未來能否真正騰飛與姚明的在任時間是緊密掛鉤的呢。
姚明任後主導的國家隊紅藍分隊、主教練應聘制、開放草根選秀、梳理國家隊和聯賽的關係、增加國內聯賽的比賽場次,從長遠來看,都是合理的。
有些人可能會借這一次的失利,而去全盤否定姚明的改革並讓他背鍋,原因只是因為自己既有的蛋糕被動了。
現在國籃正處於改革的陣痛期,改革是需要時間來執行的,重新建立起一個成熟的人才培養與選材機制,不是一個兩三年就可以解決的大工程。
在這一個困窘的節點,又有誰或許能解中國籃球與姚明的「燃眉之急」呢?
難道學習國足搞歸化麼?
先不說國人能否與否。日本、約旦、韓國、菲律賓這四個開放了歸化球員的國家,已經用成績為我們證明了,歸化一兩個外來球員也絕非縮短亞洲籃球與世界籃球的【靈丹妙藥】
短時間之內,在成熟的青訓選材制度、普及的體教結合機制建立起來之前,我們的男籃在未來的幾年內,到底還有什麼牌可以打?
時間回到2017年,在姚明上任籃協後準備「大開大合」地實現「引進來」,銳意借世界的先進經驗改革國內籃球體制的弊端。
與此同時,並不是很多球迷注意到,在張兆旭、常林、唐子豪這些不算太成功的例子之後,我們一直有越來越多的籃球少年在「走出去」。
他們背上行囊離鄉,奔赴美國,只為心中的籃球夢。
筆者相信他們當中的幾位佼佼者,能在這個男籃盛衰轉折過渡期發揮出獨有的力量。
1、張鎮麟 (小前)
張鎮麟,第一次吸引到了很多國內球迷的目光的時刻,莫過於他是入選今年男籃國家隊集訓名單的最年輕球員。
很多球迷對他不甚了解。很正常,因為他在13歲之後,一直旅美。
1999年出生的張鎮麟是遼寧籃管中心主任王芳之子,從小就有成為職業籃球手的夢想。
為了張公子的這個夢想,有條件的父母早早就狠心地把他送到了美國去學習。
2017年,他隨拉盧米爾中學問鼎全美高中冠軍。在ESPN的2018屆全美高中生小前鋒榜單上,張鎮麟位列全美第41位。
他就讀杜蘭大學,效力於NCAA的一級聯盟,他在大學時期的主帥是「不允許球員吃漢堡、薯條」的老鄧利維。
大一賽季,張鎮麟能當上球隊的普通輪換,場均出場22.6分鐘,數據為6分、2.5籃板。
在未來,張鎮麟還有很多成長空間。
以日本球員八村塁的成長足跡為例,,八村在他的大一的時候,同樣是球隊的邊緣人,場均僅能拿到2.6分,大二時就大幅進步到場均拿到11.6分。
目前,張鎮麟身高已經長到2米06,身體素質對標國內的小前算是非常出色,助跑摸高在360左右。
他是一位具備持球進攻能力的小前,投射上暫時還不是很穩定,其打球的風格酷似杜蘭特。
國家隊優秀側翼人才儲備已見底,這對於小將張鎮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衝刺機會。
在記者的鏡頭面前,張鎮麟曾經說過自己特別感謝這個時代,從小就有機會去到籃球職業化最發達的國家學習。
同時,這位小將也坦誠在美國那個競爭激烈的籃球國度,努力才是他最好的天賦。
2、王泉澤 (大前)
與張鎮麟一樣,王泉澤是國青隊的另外一條大腿,也是一位旅美的青年球員。
在去年的ESPN的2018屆全美高中生大前鋒榜單上,王泉澤位列全美第45位。
在今年的NCAA一級聯賽上,這位身高2.06米且未滿20周歲的大前鋒展現出了中國球員在NCAA歷史上的最強統治力。
效力於「常青藤校」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泉澤,整個賽季場均拿下12分4籃板1.2助攻0.7搶斷,投籃命中率為57.1%,三分命中率為40.5%。
要知道大一賽季的王泉澤,每場出戰不過才19分鐘,可以說是效率奇高。
從打法上看,王泉澤有一手穩定的中距離和能夠拉開空間的外線三分投射能力,在內線面框進攻上不畏和同齡黑人球員對抗,運動能力也十分出色。
這麼看,王泉澤有些許「年輕版」易建聯的風範?
在筆者看來,王泉澤會是未來國家隊大前鋒位置的有力競爭者。
另外一項重要的優勢是他的性格。
大家都愛說性格決定命運。王泉澤同學的性格十分外放、張揚,或許會讓他在旅美的成長過程中順利不少。
每天變強一點點,是王泉澤的座右銘。
從目前的進度來看,我認為王泉澤再練練身體和技術,在大三的時候參選NBA,是有機會在首輪被選上,並最終打上輪換的。
3、王翊雄(中鋒)
與王泉澤、張鎮麟一樣,北京小伙王翊雄也是在NCAA一級聯盟里打球。
在初中的時候,對籃球著了魔的王翊雄就立下了要當籃球運動員的夢想,並得到了家中父母的支持。
與大部分愛打籃球的京城少年不同的事,王翊雄沒有走常規的本地籃球名校高中校隊CUBA(或者俱樂部青訓隊)的道路。
他毅然在高中階段選擇了歐洲籃球最打發達的地方西班牙,隨後加盟美國的NCAA一級聯盟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繼續自己的籃球路。
比較遺憾的事情是,王翊雄在大一\\大二賽季在自己所屬球隊中還是屬於比較邊緣的角色,在後面的兩個NCAA賽季還需多多加油。
王翊雄是一位努力的球員,這可以從他身上的「腱子肉」看出。
從目前來看,他的速度和彈跳低於ncaa一級聯盟大個子平均水平,臂展條件比較一般,不過在球商與擋拆順下方面不錯,拼搶態度永遠積極,在隊內的人緣也極好。
假以時日,也許王翊雄能成為國內一流的藍領球員;即使他沒有成功的話,我相信在未來,遠比同齡人睿智與成熟的他也會成為一位對中國籃球有用的球員。
4、區俊炫(大前/中鋒)
區俊炫,99年出生於廣東,是99級球員中除張鎮麟外最具備天賦的球員。
他是今年王泉澤、張鎮麟以外第三個在NCAA D1出場的中國大一球員。
區俊炫目前的身高長到2.08M米左右。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出色,摸高在3.6米左右,並能原地起跳完成摺疊背扣。
高中時代,區俊炫場均能轟下20+11的數據。
大一賽季的區俊炫就在加州州立北嶺分校打上了主力,場均約有5分4板的樣子,參考大一張兆旭的3.1分2.4板,誠然已經是很不錯的數據。
經過這次世界盃,球迷該深刻地認識到目前的中國男籃正處於有史以來人才斷檔最嚴重的一個階段。
與之對應的事情,在資本的大幅進入下,國內的聯賽商業化蒸蒸日上,在國內打球的青年球員們的福利越來越好。
可是諷刺的事情是易建聯身後的下一波年輕人們,一個個拿著千萬級別起步的代言與薪水,一個能像當年被黑得很慘的劉煒一樣在國際大賽有自己的穩定輸出的人,似乎還沒有。
如果因為這屆的戰績,而影響姚明部署的大局,那實在未免太殘忍與太可惜。
改革肯定是需要時間的,可是成績的壓力任何時候都會扣在姚明的頭上,球迷也想在耐心被消磨的時候看到新驚喜。
在姚明徹底帶頭完成改革前,在我們下一代喜愛籃球的中國年輕人在本土就能經歷靠譜的職業化訓練前,這一批先暫時放棄「商業紅利」而一心謀求進步的旅美少年,大概會是中國男籃在短暫時間內的一種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