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東站到達層的一處垃圾分類宣傳點 記者 張冰 攝
浙江在線杭州9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冰 見習記者 朱研)近日,浙江在線記者到杭州火車東站採訪垃圾分類。沒想到,記者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很快就被人「盯」上。
事情發生在到達層的一家肯德基。這裡將垃圾分為3類:液體(冰塊)、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於是記者隨手將喝完的礦泉水瓶放入了「其他垃圾」桶。結果,不遠處的一位店員馬上走過來,戴上手套,伸手將礦泉水瓶拿出,並放到垃圾桶旁的空處。
左上角的礦泉水瓶,就是記者丟進垃圾桶後又被店員撿出來的。(視頻截圖) 見習記者 朱研 攝
店員為什麼要這樣做?帶著疑問,記者走上前想問個究竟。「我們會把瓶子收起來,是因為礦泉水瓶屬於可回收垃圾。」店員小卜說,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
記者看到,每次有顧客用完餐準備離開,店員總會主動上前接過餐盤。對於餐盤內的垃圾,店員將杯子裡的飲料和冰塊等倒入「液體(冰塊)」桶,紙盒內的食物殘渣等倒入「易腐垃圾」桶,將一次性手套、餐巾紙等放進「其他垃圾」桶。小卜說,如果記者剛剛丟的瓶子裡還有水,店員要先把水倒掉,再把瓶子收集起來,放到裡面的「可回收垃圾」桶里。
據了解,這裡的物業公司負責清運餐飲店產生的垃圾,目前是按桶收費。肯德基等「洋快餐」按上述步驟進行分類,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會在保潔員過來收垃圾的時候一起拿走。
火車東站某中式快餐店裡的「垃圾分類參考」和「獎罰制度」 記者 張冰 攝
而針對有更多湯湯水水的中式快餐店垃圾,目前大多採用「兩分法」,即分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兩種。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好餐飲店垃圾分類,城管部門和物業、餐飲店等也是想了不少辦法,除了讓物業經理和餐飲店店長分別擔任片區和店鋪的「桶長」(垃圾分類質量負責人),有些店鋪還推出了專門的獎罰規定。
「出現垃圾分類錯誤沒有及時整改到位的,第一次口頭警告,第二次罰款50元……」「每個月評出一個優秀崗位……評選標準為垃圾分類正確等。」當天,記者跟隨杭州江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東站中隊的執法隊員,來到站內某家中式快餐店,看到後廚垃圾桶旁邊貼著一份「垃圾分類參考」和「獎罰制度」。
執法隊員石瓊艷告訴記者,這是前不久該餐飲店被處罰後採取的新措施。原來,該餐飲店因垃圾分類不到位,在宣傳指導、責令整改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接連被城管部門罰了兩次款。按照此前的規定,第一次罰款200元,第二次400元,如果再有第三次,罰款金額可能就翻到800元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後,處罰措施會更嚴厲。」石瓊艷說。
事實證明,一系列措施有了明顯成效,該餐飲店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垃圾分類正確率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記者從東站中隊了解到,城管部門每周都會對物業、餐飲店負責人進行宣傳、培訓,並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目前,火車東站內150餘家餐飲店均實現垃圾分類,且垃圾分類正確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