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牛媽彭小蹦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思想家,教育家盧梭
這三種,尤其是打罵發脾氣、講道理,簡直就是各家父母的必備武器,即便這句話聽了不止一次,可依然停不下來,因為,熊孩子犯錯我怎麼辦?不打不罵還不講道理,我怎麼辦?!
有沒有覺得這些咆哮好熟悉!
是不是說得特熟了?!
咆哮完之後呢?
人間多少與孩子的芝麻小事,
最後,演變成一頓打收場!
暴雨之後呢?!
會怎樣?
內疚到突然變態的好,前一秒後媽,這一秒親媽
1
往往嚇得孩子直接蒙圈……
陰晴不定,忽冷忽熱,真是整暈孩子的節奏!
裝好人,歇斯底里後的平靜
2
"威嚴 "之下,孩子只能屈服,
問孩子錯了沒,哪個孩子不會迎合一句「我錯了!」
下面總結一下,我們通常使用但沒用的懲罰手法
不許哭,也不許笑!折磨到你難過到不行!
1
剝奪孩子最在意的東西或事,讓孩子難過
2
實在不難過,就打到難過為止!
3
講很長很長的道理,讓孩子難過!
4
總之,想盡辦法讓孩子痛苦難過!!
蘭鵝,
並沒有什麼鬼用!
孩子依然「不聽話」
依然「屢教不改」
逼急了還會「撒謊」而逃避懲罰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我們處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那我們為什麼喜歡想盡設法的讓孩子難受呢?
因為我們覺得孩子難受,就等於長了記性,
就等於認識到自己錯誤了!
但事實上,並不是!
孩子難過時,究竟會怎樣呢?
如果打罵懲罰,讓孩子害怕,
就可以停止犯錯,
那教育實在太簡單了!
每個孩子都能做個完美而無差錯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犯錯!
犯錯是教訓也是經驗,
不要妄想通過一次犯錯就能
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很多成長,註定需要無數次犯錯,
才換來一次醒悟。
(而你的打罵企圖代替孩子自己的成長,很多時候都是徒勞)
讓孩子承擔因為錯誤而帶來的自然後果!
這個後果是孩子的錯誤造成的,
而不是你強加上的!
因為他的行為影響到了別人,所以暫時不能再帶他去客人家,
這是這件事情的自然後果。
再例如,孩子總是把襪子亂扔,那麼嘮叨和責罵都不是好的處理方式,亂扔襪子就自己負責洗乾淨,這就是自然後果。
例如孩子總是尿到馬桶外,尿到外面去由孩子打掃馬桶和洗手間,收拾殘局,這就是自然後果,而不是懲罰他或通過剝奪其它而讓他難過。
犯了錯的人,也需要尊嚴,被尊重!
通常對犯錯的孩子,很多人習慣這樣處理
1、嘲笑
2、落井下石,事後知葛亮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
犯了錯的孩子依然需要被尊重,
你越是尊重他,
越是能幫助他反省錯誤,而不是鬧情緒!
不要急著去懲罰和數落孩子:
如果孩子因為犯錯已經給自己造成了困擾,我們就不要再落井下石了,孩子受到了錯誤而帶來的懲罰,應該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急著告訴他「這是你自找的!」我們愛孩子不能有任何條件,不能「你不犯錯我就愛,犯錯了就不愛!」
如果孩子因為犯錯給他人造成了困擾,我們也不要過於責備,事已至此,儘量去幫助孩子面對錯誤,承擔責任。曾經看過一個報道,有個孩子有意刮壞了一輛車,孩子的媽媽帶著他去整棟樓道歉,最後找到了這個車主,承擔了責任。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不犯錯,犯錯之後的態度,應該是勇於承擔責任,不逃避。
你決定自己做什麼,孩子怎麼做由孩子決定
4
例如,孩子玩具到處亂扔,你只要決定你做什麼,玩具應該放在該放的地方,如果沒有放在該放的地方可以由你處置。
例如,提供午餐和洗碗是你的事情,而錯過了飯點沒飯吃,應該是孩子的事情。
與其歇斯底里,不如把安排的權利給孩子,你只需要決定你做什麼。
牛媽心語
其實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類似的,這說明,孩子們很多時候只是正常在長大,
說一百遍孩子都沒聽,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他們的成長離不開犯錯!
需要在尿了無數次褲子,尿了很多次床後,學會如廁,
在同一個地方摔了很多次後,才有了教訓,
需要在不斷犯錯,修正的過程中,真正形成他自己的思考方式。
一個畏懼犯錯的人,勢必就會瞻前顧後,不敢 創新,不敢嘗試,因為這樣就會少犯錯。
一旦懲罰過度,就會讓孩子學會逃避,甚至撒謊,因為這是人性趨勢。
如果要幫助孩子面對錯誤,需要的絕對不是讓孩子難過,而是讓孩子在冷靜和理性的環境下,學會思考!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國際鼓勵諮詢師,30歲自學漫畫,推送了600多篇原創育兒漫畫,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