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出生後,寶媽就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剛出生時,寶媽會擔心母乳不夠,孩子哭了,寶媽會想孩子是不是餓了還是尿了,孩子5、6個月時,又要考慮添加輔食,寶媽的心每時每刻都在操心著孩子。
昨天,小編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她說寶寶4個月,現在是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婆婆說寶寶現在可以添加米粉,於是這位寶媽買來米粉試著給寶寶喂,可寶寶對米粉好像沒有興趣,總是把頭歪向一邊。
她在網上查資料,有說寶寶4個月就可以加輔食的,也有說寶寶6個月才可以加輔食的,還有說如果輔食添加晚於8個月,營養會跟不上,影響生長發育。
網上眾說紛紜,使她有些疑惑:寶寶不吃米粉是不喜歡這個味道,還是現在不想吃母乳和奶粉以外的食物呢?現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會不會太早呢?
寶寶何時添加和如何添加輔食,是每個寶媽都會遇到的問題,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給出建議,寶寶自出生後至6個月提倡母乳喂養,6個月後可適量添加輔食,網友們可能會問:養孩子,要不要嚴格遵守權威給出的時間表執行呢?
答案是否定的, 給寶寶添加輔食是一門學問,絕對不能盲目死摳權威機構給出的時間表,還要結合寶寶自身的情況再做決定,否則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需要加輔食呢?如何正確添加輔食?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添加輔食」的話題。
一、過早給孩子添加輔食,對寶寶有哪些危害
1、腹瀉
有些父母在孩子3個月就開始給孩子喂粥或有油水的菜,由於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不具備消化半固體或固體食物的能力,很容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或腹瀉。
2、過敏
過早地給寶寶添加輔食,會存在食物過敏的風險,尤其像蛋黃這一類食物很容易導致過敏。
3、窒息
對於月齡太小的寶寶來說,準確吞下固體食物是有難度的,因為吞咽固體食物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寶寶很容易被食物噎著,從而引起窒息。
過早給寶寶添加輔食的不利影響,父母必須要知道,不僅使孩子產生腹瀉或過敏,還可能引起窒息,所以添加輔食切不可貪早,父母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需要添加輔食呢?這就需要父母注意觀察寶寶,當寶寶出現下面4種信號時,就表明寶寶需要添加輔食啦!
二、想要給寶寶添加輔食,要觀看寶寶的這4種信號
1、體重變化
新生寶寶體重增長很快,如果父母發現寶寶的體重已經達到出生時的2倍,但體重的增速變慢,這是需要添加輔食的信號。
2、喂奶次數
如果寶寶喝母乳的次數明顯高於往常,或喝配方奶粉的量達到1升或明顯比以前多,但仍表現出飢餓,說明現有的食物無法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
3、行為表現
當家人吃飯時,寶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比如搶碗筷、搶飯勺,或看到家人吃東西,寶寶的嘴也在動,學家人咀嚼的樣子,或父母給寶寶嘗試輔食,寶寶表現出開心,或寶寶常喜歡把手、玩具塞到嘴裡,以上都是寶寶發出想要加輔食的信號哦!
4、身體發育
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發育,比如寶寶會不會靠著或扶著坐,會不會轉頭、前傾、後仰,看到不喜歡的事物,會不會把頭扭開,如果寶寶已經會做這些動作,就可以考慮給孩子添加輔食。
父母判斷寶寶是否需要添加輔食,可以從寶寶的體重變化、喂奶次數、行為表現、身體發育情況這4個信號,綜合做出判斷,父母找到添加輔食的時間,接下來就要著手行動了,那麼,父母該如何正確給寶寶添加輔食呢?
三、如何正確地給寶寶添加輔
1、添加輔食的順序
父母給寶寶添加輔食,可按照由稀到稠,再到固體的順序,父母可以先給寶寶添加穀物,接著是蔬菜類、水果、肉蛋類。
比如先給寶寶加米粉,因為孩子6個月後從媽媽那得到的鐵質會逐漸減少,米粉中含大量鈣、鐵、鋅等營養,所以嬰兒營養米粉是寶寶的最佳第一輔食,然後添加蔬菜汁、蔬菜泥,果汁、果泥,最後是雞蛋羹、魚肉、雞肉、肉鬆等,如果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出現過敏現象,就要立即停止。
2、由少到多,循序漸進
添加輔食不能求快,也不要奢望一次輔食能讓孩子吃飽,需要給寶寶一段時間去適應母乳或奶粉以外的不同味道,當寶寶適應一種食物的味道後,再添加新的輔食,從添加輔食的頻率上,可以從一天一次,逐步調整為一天兩次、三次,甚至更多。
3、輔食的調味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建議,禁止3歲以下嬰幼兒輔食中添加「游離糖」,「游離糖」指商家或消費者額外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常見的有白砂糖、冰糖、蜂蜜、果汁中天然的糖分,因此,父母在給孩子增加輔食中,也不要隨意添加以上這些糖。
另外,由於寶寶的嗅覺、味覺、腎臟功能並未發育完全,如果鹽的攝入量太多,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增加成年後高血壓的風險,所以,父母在給寶寶做輔食時要謹記少鹽的原則。
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什麼事情都貪早求快,但唯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不能太著急,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節奏,過分貪早、求快,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因此,父母只有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來做判斷,才能養出健康的寶寶。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寶寶添加輔食了嗎?你認為什麼時候才是最適合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呢?請把你的想法寫在下方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