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2020年2月10日,廣州復工第一天,一名上班族「全副武裝」坐地鐵。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於2020年3月12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一瓶殺菌洗手液就會涉及來自7個城市的19家供應商,一家中山市的包材供應商遲遲無法復工,最終由黃埔區防疫指揮部輾轉發函到中山,才為這家工廠按下重啟鍵。
2月17日,東風日產花都工廠復工首日,廣州市、區兩級領導到訪調研,協調珠三角各地允許該廠湖北牌照車輛通行。
2020年2月6日,廣州市黃埔區工信局為提前復工的寶潔公司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將遭遇復工難點的上游供應商一一拉入:有的缺防護物資,有的缺工人,還有的未獲准復工。
這家以廣州為樞紐的跨國日化巨頭,在中國聯繫著387家、供應九千多種原料的上游廠商,政府部門擬定公函,發往各地,為其打通產業鏈和物流線上的堵點。
3月9日,距離廣東省下達「不早於2月9日」的復工令已過去一個月。廣州市工信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3月的第一周,全市工業用電量已達節前的九成,大型車流已達高峰期的六成,復工進展好於預期。
對這座流動不居的工商業都市來說,每個復工季都是一場喚醒全球產業鏈的挑戰——吸引和留住工人、資本和訂單,而這個復工季的挑戰來得更猛烈一些。
特殊的復工備案
這場攻防戰最早在珠江北岸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打響,那裡聚集了整座城市近一半的工業產值,世界500強企業項目170多家,是全市實體經濟的壓艙石。
早在2月1日大年初八,政令已在部署。黃埔區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復工備案審批工作,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工作——節後復工向來無需政府審批。
當慣了「救火隊員」的該局黨組成員谷林的思考是:面對陌生的公共衛生危機,應急管理部門能夠做點什麼?「節後防疫的主戰場將從社區轉移至企業,應急管理局應該發揮熟悉企業的優勢。」
黃埔區納入安全生產監管的企業有五千多家,現場檢查審批的方式行不通,繼而該區採取線上監管的思路,由企業在安全監管系統中填寫兩份表格,監管部門審核內容完整後即同意復工。
「我們進行形式審批,即使企業是備案,至少會把指引看完。」谷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事後覆核的3305家企業來看,防疫措施是到位的,「企業在防疫上是有主動性的,畢竟一例病例就足以讓整個工廠停工」。
一紙「復工同意書」,對企業意味著心安,對簽發部門則意味著責任和風險。2月21日,黃埔區結束復工備案核定後,仍不斷有企業找到谷林,希望開具一張「復工同意書」,以便在簽訂訂單時獲得政府背書。
疫情當頭,復工企業的眾多環節需要打通:給勞務輸出地發函協調員工出村,給原料生產地發函請求優先發貨,給物流途經地發函請求放行……
寶潔在疫情中沒有間斷生產。這家曾抓住SARS機遇的跨國巨頭如今已深耕中國市場,其在疫情初期就作出預測響應,提高原料和防護物資備貨量,並將嬰幼兒紙尿褲的產能轉移至洗護產品。
「寶潔也只能調整企業內部的生產,面對疫情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擾動,就需依靠政府出面協調。」寶潔(中國)政府事務與公共政策總經理高嘉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一瓶殺菌洗手液就會涉及來自7個城市的19家供應商。高嘉嗣舉例稱,由於包裝材料不屬於提前復工的行業,寶潔上游一家廣東省中山市的包材供應商遲遲無法復工,最終由黃埔區防疫指揮部輾轉發函到中山,才為這家工廠按下重啟鍵。
各顯神通的復工路
流水線要運轉,工人是關鍵因素。返工路的兩端都在想辦法。
貴州荔波縣是廣州市白雲區對口幫扶的貧困縣。2月初,白雲區就向荔波縣推送了三十多家企業的1600餘個工作崗位。
2月19日,留守家鄉多年的張曉英通過遠程面試應聘了白雲區一家企業,確認錄用後第三天,她就搭乘復工包機前往廣州,「乘包機去廣州不用隔離,可以直接上崗,比其他交通工具划算」。
荔波縣政府出資16萬元包機費,102位乘客每位只需自費200元,抵穗後由白雲區派車送往工作單位。
同樣選擇包機的還有四川省巴中市。2月26日,國產支線飛機ARJ21首次到訪廣州白雲機場,搭載了88名巴中籍工人返崗。
「巴中沒有飛往廣州的航線,開往廣州的列車也停運了,但回珠三角的需求很大,我們就決定包機去廣州,找了兩家企業贊助。」巴中市巴州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返鄉和復工專列已是慣例。
相比四面八方飛來的包機,廣東選擇專列迎接外省務工者。
從2月18日開始,每天都有復工專列駛入廣州,由用工地埋單的專列通常將席位分配給重點用工企業。
廣州市南沙區人社局為轄區內的造船企業廣船國際提供了56個席位。2月24日,川籍員工熊朝暉抵達了廣州南站,他乘坐的「四川-廣東」復工專列搭乘了四百多名川籍務工者,他們將去往南沙區75家重點用工企業。
「每兩名乘客之間都間隔一個坐席,頭一回坐這麼寬鬆的動車。」當熊朝暉抵達廣州時,逾萬人的廣船國際返崗率約為69%,還有數千名同事正在返工路上。
廣州市人社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李漢章介紹,截至2月27日,廣州共組織專車專列接訪53批次,共3400多名異地務工人員返穗。
「這個數字在全國和全省都並不高,廣州以及來穗大省的交通普遍恢復得比較好,不少務工者能夠自行抵達。」李漢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市區兩級人社部門重點解決急缺用工企業和對口幫扶地區務工者的點對點返程需求。
廣州南站正在熱鬧起來,這座華南最大的高速鐵路樞紐節後到發量一度同比下降八成。
萬餘名通過專車、專列、專機抵穗的務工者只是返工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節前有1040萬名外省務工者返鄉,預計節後返崗人數達960萬。
2月24日,湖南省岳陽市的小伙郭松終於回到廣州。20日夜裡,他從村裡騎行40公里前往岳陽火車站,途中爆胎令他錯過次日中午的列車,無奈改簽22日岳陽開往長沙的車票,打算上車後補票至廣州。
然而疫情期間,列車限流,郭松在長沙站被請下了車,只能改乘24日的列車回到廣州。
郭松抵達的這天,廣州地鐵在春節以來客流量首度突破200萬人次,這位平日裡天天擠三號線的白領感到一絲陌生,「人少了,城市都變了」。平日裡,這一全國最繁忙的城市軌道系統日均客流量超過900萬人次。
而過年沒回家的劉安培,則是從廣州市海珠區康樂村,前往番禺區植村尋找工作。
2月25日,植村剛開放外地人入村,只要提交穗康碼(類似「健康碼」)和手機移動軌跡,即使是42打頭的湖北籍身份證,也可以辦理出入證。
在村口等老闆出來接人時,這名湖北天門人打電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找到了工作,「到這邊聽到鎖邊機的聲音時,我激動得都想哭了」。
這位年近四十歲的製衣「老兵」終於結束了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春節假期。
關乎全球的產業鏈保衛戰
疫情期間,顯示器製造巨頭樂金顯示(LG Display)廣州工廠的午飯時間從11點延續至中午1點半,工人們分5批次就餐,原先十幾個人共用的吸煙亭也改為單人單間。安全科長盧政運時常在廠區內轉悠,打散湊在一團的工人,「節後重逢,大家都想聊聊天」。
不足五平方公里的樂金顯示產業園裡,聚集了兩萬多名工人、三十多家協力廠和世界級的平板顯示產業鏈,傳導著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冷暖。
儘管80%的原料由產業園區內自給,但仍有關鍵原料依賴進口。2月13日,7.2噸進口光阻劑飛抵白雲機場並迅速通關,這批由海運改為空運抵達的光阻劑足以令樂金工廠數周無虞——疫情全球蔓延,分工細密的面板產業鏈已經拉響警報。
由於製程特殊,面板產線不能間斷。樂金園區內七成員工沒有返鄉過年,返工壓力較輕。
不過,2月中旬韓國確診病例激增,這家韓資企業位於韓國龜尾市的OLED模組工廠一度關閉。與此同時,2019年9月投入運營的OLED廣州產線進入了量產前夕的關鍵階段。
3月5日,最後一批OLED產線的核心設備搬入廣州工廠,早前抵穗的韓國專家也在多方協調下,通過核酸試劑檢測的方法解除隔離,投入到量產籌備工作中。
反轉的疫情帶動口罩在中韓兩國間往來。2月4日,樂金顯示將韓國總部寄來的口罩分出1萬個捐贈給了黃埔區。一個月後,黃埔區向樂金總部回贈了1萬個口罩,還附贈了一批額溫槍。
東風日產與疫區湖北聯繫緊密。
由於中方股東為駐鄂央企東風集團,這家總部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的汽車製造商牽動著168家湖北供應商。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湖北地區的復工政策依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當地復工日期繼續延後,將對後續供應鏈造成較大影響。」
2月17日,東風日產花都工廠復工首日,廣州市、區兩級領導到訪調研,協助解決防護物資缺口,協調珠三角各地允許該廠湖北牌照車輛通行。
「本次疫情對汽車製造業影響最大,預計一季度廣州市汽車產量將比原計劃減少25萬輛,影響產值約300億。」3月6日,廣州市工信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透露,廣州市將從鼓勵新車生產消費、增加中小客車指標數量、刺激汽車消費等方面支持汽車產業發展,其中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於3月3日落地。
新一輪汽車刺激計劃已在中國第三大汽車生產基地打響,製造和商貿始終是這座城市賴以立本的根基,也是廣州在關鍵時刻強力輸出的底氣。
終於復工的中大商圈
如果說黃埔區的企業群是廣州復工第一戰,那麼海珠區的中大商圈可謂是最後一役。
海珠區是商都廣州新舊交融的縮影,這裡既有科技企業集聚的中央商務區,也有上萬家寄居於城中村裡的服裝作坊;國際范的廣交會展館四周,散布著121個專業批發市場,其中有59個都坐落在中大紡織商圈。
三十萬人在商圈內外謀生,交易著全國超六成的服裝面料、流水過億的檔口老闆和最低時薪的服裝工人一同蟄伏於此,等待覆工核准的抵達。
廣州市登記在冊的五十餘萬湖北籍外來人口中,每十個就有一個活躍在中大商圈。商圈內的熱乾麵館和隨處可見的溫州菜、湖南菜和潮汕菜餐廳,折射出這裡的人口構成和疫情風險。
「如果5.2萬湖北籍從業人員一下子返回,整個廣州的防疫將會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和風險。」2月17日,海珠區副區長孫偉在第13場廣州市疫情防控保障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中大紡織商圈的復工時間取決於湖北的疫情發展。
服裝廠老闆劉陽在延遲復工的等待中度日如年。他的工廠專注春裝,節前客戶下訂的120萬元春裝只完成了20萬的量,布市不開張,工人回不來,「這一季春天是肯定錯過了」。
2月11日,他借用朋友的直播帳號,希望銷售積壓下的5000條牛仔褲,5個小時賣出171條,「反正廠子也開不了,就當娛樂了」。
「中大商圈的復工時間備受關注,儘管開市時間難以確定,但我們儘可能地實時向公眾更新有關商圈復市的最新進展。」海珠區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鬍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全球服裝業者的注視下,牽頭復工核准的海珠區科工商信局也「壓力山大」。2月28日,該局通知稱「中大紡織商圈可有序做好復工復產的前期準備」。
通知要求,商圈內的檔口、企業接入釘釘提交復工申請,數以十萬計的員工將通過釘釘和通信數據生成健康碼。龐大的中大商圈將頭一次有機會摸清楚圈內的人口底數。
3月9日,廣州復工一月之際,中大商圈迎來分批覆市,商家被要求從8:45至10:30分三批錯峰入市,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至下午5點。
「復工頭一天的客商沒有想像得多。」廣州輕紡交易園的檔口老闆李筱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主要還是跟客戶溝通訂單,上游的布料生產和下游的服裝廠商復工率都不高,發貨和物流也還有障礙。
年前,這位90後年輕老闆剛承包了一個檔口,每日的流水比往日下降了近一半,園區免租兩個月的政策讓她鬆了一口氣。復工第二天,線下客商依舊不多,她站在直播鏡頭前,勸說潛在客戶下單新研發的流行配色,「這款顏色一定能抓住春天」。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Qzpz3AB3uTiws8KIM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