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核心觀點:
組串式逆變器占比大幅提升,1500V 與超配提升電站發電綜合效率
我國光伏逆變器分為集中式、集散式、組串式以及微型光伏逆變器。 與集中式逆變器相比,組串式逆變器能夠實現單個組件串最大功率跟蹤功 能,近年來占比提升明顯,除應用於分布式電站外,也開始規模化應用在 集中式電站,2018 年占比已達到 60.4%。逆變器核心指標為各類綜合效 率指標,2018 年我國各類逆變器中國效率已超過 98%。伴隨 1500V 光伏 系統的推廣以及容配比提高,應用相應 1500V 光伏逆變器進一步降低電站 系統成本、提升發電效率。
龍頭企業地位穩固,二線品牌快速突圍
2013 年以來,華為、陽光電源以及德國 SMA 穩居全球逆變器前三行 業,三者市占率合計超過 40%;同時,包括固德威、科士達在內國內知名 逆變器品牌快速成長,出貨量以及全球市占率穩步提升。2018 年全年國 內逆變器廠商出貨量合計達到 66.5GW,全球市占率超過 60%,多家企業 出貨量達到 3-5GW 水平。
國產品牌競爭力提升,加速拓展全球市場
受 2018 年國內「531」光伏新政影響,光伏系統成本快速下降,加速 海外光伏裝機市場快速發展,2018 年全年海外光伏市場裝機占比超過 60%,較 2017 年同比提升超過 10pcts。我國光伏逆變器企業通過加強海 外逆變器銷售渠道、布局海外產能等方式快速拓展海外市場,憑藉性價比 優勢,在拉美、印度等新興市場取得較高市占率水平,出貨量在歐美等市 場持續增長。
報告內容:
1、逆變器:全面提升系統端綜合效率
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大腦,將組件所發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並跟 蹤光伏陣列的最大輸出功率,將其能量以最小的變換損耗、最佳的電能質量饋 入電網。除了負責將太陽能電池板所發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光伏逆變器還對 整個電站系統的運行狀態起監控、調節和記錄的作用。
提升 MPPT 跟蹤效果,組串式逆變器占比最高。目前市場主流逆變器類型 包括集中式逆變器、集散式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和微型逆變器。集散式逆變 器相比集中式提高 MPPT 跟蹤效果,相比組串式逆變器解決方案擁有較低建設 成本,其市占率近年來有所提升,但綜合看,組串式逆變器占比仍為最高,2018 年達到 60.4%。根據中國光伏行業預測,至2025年,集散式逆變器占比將保 持小幅提升,組串式逆變器仍將為國內逆變器主要產品類型。
2018年平均中國效率已達到 98.3%,長期看仍有提升空間。除MPPT效 率,包括歐洲效率、中國效率在內的加權綜合效率是衡量逆變器工作效率的核 心指標。2018 年,我國集中式逆變器中國效率已達到 98.3%,根據 CPIA 預測, 2019-2021 年,各類逆變器仍將按照平均每年 0.05~0.1pcts 的速度提升。
1500V系統進一步提升光伏電站系統效率。2014 年,First solar 首次提出1500V光伏電站;次年,國內光伏逆變器龍頭推出首款1500V逆變器,由於 1500V 系統需要相匹配的設備與系統標準及配套零部件,因此 1500V 系統推出 後的幾年在國內未形成規模化應用。平價上網進程的加速以及後續競價與平價 上網項目的推出,促使電站開發商進一步加強對度電成本的關注。採用 1500V 系 統可將光伏組件的串聯數量提升約 1.5 倍,降低約 1/3 電纜成本與1/3匯流箱成 本,對應單瓦造價約 0.05 元;同時,通過降低支架、樁基、施工安裝的成本, 進一步降低單瓦造價約0.05元。另外,採用光伏組件與逆變器 1.2:1.0 容配比 配置,發電量可直接提升 20%,大幅提高了項目收益。
逆變器環節價格波動性低於其他環節,「531」光伏新政大幅降價後,價 格趨於穩定。由於光伏行業發展初期,逆變器進入壁壘低,大量廠家湧入逆變 器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價格下降。經歷了 2011 年-2012 年(外資企業退出市場)、2013-2014 年(內資品牌價格戰爭奪市場)兩輪行 業洗牌,逆變器價格趨於穩定。以最具代表性的集中式逆變器為例,其價格變 動幅度在 2014 年之後逐漸縮小。
2018年,受「531」光伏新政影響,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大幅下降,相 比中游其他環節價格平均降幅超過 30%,逆變器環節價格下跌幅度相對溫和, 參考我國逆變器出口價格數據,2018 年 Q4 逆變器出口單瓦均價較2018年 Q2 降幅約 6%,降幅低於電池組件等環節。
我們認為,逆變器本身占系統成本低(2018 年底集中式逆變器價格為 0.13 元/瓦),占電站系統成本比重僅 3%,而對整個發電系統運行至關重要,我們 預計未來逆變器價格將保持整體平穩狀態。
2、競爭格局分層明顯:一線龍頭地位穩固,二三 線企業競爭激烈
國內企業取代歐美企業成為全球龍頭。逆變器行業早期企業集中在歐美國 家,2008 年,德國企業 SMA 在逆變器行業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市占率達到32%, 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為奧地利公司 Fronius 以及加拿大公司 Xantres(後被施 耐德收購)。2012 年開始,我國國內光伏市場逐漸啟動,由於逆變器與電力 電子產品具有技術同源性,2013年我國逆變器廠家達到 300 多家。經歷了 一輪以價格戰為主導的行業洗牌,至 2016 年底經常參與集中式逆變器招標 的企業不超過 10 家,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且我國逆變器廠家在全球範圍 內競爭力提升明顯。
2016-2018年三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前三甲排名穩定,由華為、陽光電源以及 SMA 占據,CR3 三年保持在45%以上。從行業集中度來看, 全球前十名的逆變器廠商合計市占率均超過 70%。2018 年受國內光伏「531」 光伏新政影響,前三名中的陽光與華為全球市占率略有下滑,但兩者合計仍 達到 37%,三年間前十榜單中中國逆變器公司的市占率已經接近 50%。
根據 365 光伏公布的2019年全球光伏逆變器 20 強榜單,2018 年國內逆 變器總出貨量達到 63.6GW,參考 2018 年 GTM 統計的全球逆變器出貨量總量, 則國內廠商市占率已接近 60%,其中已入圍 GTM 全球前十的五家光伏逆變器 企業出貨量達到 44.2GW,其餘逆變器廠商合計出貨量達到 19.4GW。二線國 內廠商快速成長,不斷擠壓海外逆變器廠商市場份額。
分析 2016-2018 年國內逆變器企業主要出貨量數據,我們發現:
1)位列前二的華為以及陽光電源與行業內其他競爭者出貨量方面距離已經 明顯拉開,龍頭地位穩固;
2)以錦浪科技、固德威以及科士達等為代表的二線逆變器趁勢而起,出貨 量快速增長,行業地位快速提升。
從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可以看到,一線龍頭陽光電源 2014-2018 年營收規模與毛利率水平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與行業內其餘企業拉開較大距離。 2018 年,受國內「531」光伏新政影響,逆變器環節價格亦有所下降,從而 拉低公司毛利率水平,但綜合看,公司逆變器業務毛利率仍維持 30%以上水 平,保持行業較高盈利能力。
3、發展趨勢:全球化背景下逆變器廠商加快海外 市場布局
光伏市場全球化趨勢持續推進。2018 年 5 月 31 日,國家能源局發暫停 發放 2018 年以及以後年度光伏新增建設指標,國內需求驟降,產業鏈各環 節價格平均跌幅超過 30%,直接拉動全球光伏系統成本下降。
根據 INREA 統計,截至 2017年底,全球已有超過 67 個國家在可再生 能源建設引入市場化競價模式,包括歐洲、美國以及中東等地區多個國家光 伏電站中標電價已低於當地火電電價,海外市場光伏裝機需求快速增長。根 據 IHS統計,2018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 105GW,除中國市場受到「531」 光伏新政擾動,新增裝機 44GW(同比-17.0%),包括美國、印度以及歐洲 在內的主要光伏市場均實現增長。
2019 年年初至今,我國光伏組件海外出口維持高位,印證海外需求 高景氣度。2019年1 月我國光伏組件單月出口規模達到5.1GW,1-5 月累 計出口達到26GW,同比增幅超過80%。我們預計全年組件出口有望突破60GW,考慮截止2018 年底我國光伏企業海外電池片、組件已分別達到16GW、19GW,我們預計海外市場2019 年新增裝機有望突破80GW,海 外需求持續旺盛,按照全球新增裝機120GW 測算,2019 年海外市場占比 超過60%。
優秀逆變器廠商加速全球化布局。對比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逆變器環 節外資品牌仍有較高市占率水平,參考 2018 年 GTM 全球逆變器出貨量數 據,外資品牌占比仍接近 40%。對比同時期我國逆變器出口價格以及 BNEF 全球逆變器產品報價,考慮我國逆變器產品在技術與轉換效率方面已日趨成 熟,我國逆變器企業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
新興市場快速增長,傳統市場持續加強。不同市場對逆變器產品的類 型和品牌偏好不同,印度市場偏好集中式逆變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市 場則更偏好組串式逆變器。整體看,組串式逆變器持續增長,根據 GTM 統 計,2018 年組串式逆變器出貨量首次超過集中式逆變器,達到 52GW。
國內廠商積極拓展逆變器市場。2011 年,華為進入光伏逆變器環節, 專注組串式逆變器領域, 2018 年全球出貨量超過 18GW,產品銷往全球多 個國家與地區。為進一步加強海外市場布局,上能電氣、陽光電源先後在印 度布局 GW 級別逆變器產能,其中陽光電源3GW印度逆變器產能於 2018 年下半年順利投產,未來支撐公司海外業務高速增長。
我國逆變器廠商在新興市場表現出色,在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場市占 率超過 48.3%,在印度市場,陽光電源、錦浪科技等國內廠商成為當地主流 的光伏逆變器供應商。
外資品牌進入業務調整期,國內企業有望迎來成長新機遇。近年來包 括施耐德、SMA 在內的老牌逆變器廠商受國內逆變器品牌競爭影響,老牌廠 商紛紛調整經營策略。施耐德宣布退出公共事業規模光伏逆變器,轉向住宅 和工商業產品,SMA中國區域管理團隊啟動 MBO,ABB 將逆變器業務出售 給義大利 Fimer集團。
逆變器需求直接受下游光伏裝機帶動。根據 GTM Research 統計, 2016-2018 年,全年逆變器廠商出貨量與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基本保持持平,2018年全球逆變器出貨量達到 106GW。我們認為,長期看,逆變器市場需 求將伴隨全球光伏需求保持穩定增長,國內企業憑藉性價比優勢,積極出海 拓展海外市場。
4、投資建議
光伏逆變器需求穩健增長,國產品牌競爭力與市占率水平快速提升。 我們認為,行業龍頭憑藉全球化渠道與產能布局、規模化成本優勢牢據行業 前三地位,二線品牌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國內逆變器品牌影 響力與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建議關注陽光電源(全球逆變器龍頭)、良信 電器(逆變器低壓電器供應商)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光大證券;分析師:殷磊、馬瑞山、唐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