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8.9,這部電影,用時間開了個玩笑

2019-08-28     影視地平線

我們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正如我們無法逆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倘若真有返老還童的本領,那,人生又該如何書寫?是不是所有的過往與當下,都統統會成為了時間長河裡的沙粒?

忘了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看的《班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了,初印象,大概只是停留在比較奇幻的故事架構上,雖然,故事內容的根本,還是立足現實,但因為違反生命常理的人物設定,還是給我帶來了不少心靈上的衝擊,不過,當我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早已經擺脫了故事表面的敘述,繼而更加深入品咂著故事的核心價值。

人物自傳形式的電影故事結構,卻採用插敘的敘述方式,完整的勾勒出了一個年齡與身體不相符的逆生長故事,而最值得讚賞的是,故事的著眼點,並不在新奇的捕捉上,而是利用這種違反生物常識的成長軌跡,反向的窺探著每個人的人生,從而,在不斷錯過中,體會著生老病死與迎來送往的感悟。

我們總是在身體強壯的年紀,擁有著並不成熟的心智,可是,在年老體衰的時候,卻參透生活般寵辱不驚,於是,我們渴望著心智與身體正比的發展,所以,《班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正好滿足了人們這種蠢蠢欲動的渴求心理。

可是,反過來的人生髮展,就真的沒有遺憾了嗎?的確,我們都想越活越年輕,可是,在電影中展示的,卻完全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軌跡,班傑明的成長路上,始終處在孑然一身的狀態,孤獨伴隨左右,他從來沒有因為身體與心智的並行,而給人生增色許多。

到最後,我們才猛然明白,無論人生的成長是否能夠倒轉,生老病死終究有序,而我們,只是時間長河裡孤獨的行者,一生修行,平靜放手。

1

作為《班傑明·巴頓奇事》的導演,大衛·芬奇這次的風格沒有那麼緊張暴力,整部電影格調稍顯舒緩,而且,在主題的探討上,他也摒棄了以往深入徹底的社會道德層面,這種轉變的拍攝風格,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奇幻的題材,現實的落腳點,情感上的挑逗,都讓《班傑明·巴頓奇事》顯得與眾不同。

電影是從回憶入手的,當行將就木的黛西躺在病床上時,她讓自己的女兒給她閱讀著那本不知道看過多少遍的日記,而所有故事的發生,都從日記上的文字拉回到了過去的時光,這種插敘的敘述手法,可以說在電影中貫穿始終,可能,會讓人在觀看的時候稍顯凌亂,不過,其內核卻勾勒著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戰勝利慶祝的夜晚,醫院裡的一個孕婦生了一個怪胎,自己也難產死了,嬰兒的父親沒有遵守好好照看嬰兒的約定,慌亂中,將嬰兒丟棄在某所房子的台階前,幸好,一個黑人婦女奎妮收留了這個怪胎,故事也從這裡開始了。

和大多數美國電影一樣,但凡有黑人出現,總會是一種善良的救世主形象,畢竟,美國社會中缺少什麼,就總在強調什麼,《班傑明·巴頓奇事》在這點上,也不免落入俗套,不過,奎妮的出現,卻是班傑明人生髮展的重要見證人,一個垂垂老去的軀體中裝著一顆嬰兒的靈魂,當肉體和靈魂出現脫軌狀態時,他的成長軌跡便完全與常人相反。

班傑明在幼兒時期,和奎妮居住在收養老人的房子裡,他的童年,原本應該是充滿童真與樂趣的,可惜,因為身體的老化,他只能坐在輪椅上,然後和其他和自己長得一樣的老人們待在一起,過著被人照顧的悠閒日子,還得見證著一個個生命的離去,而生離死別的過程,總是很容易讓一個人很快成熟起來。

電影用這種逆向的成長過程,讓班傑明用孩童的眼光窺探生死,卻用老人的眼光窺探青春,身體里住著的錯位靈魂,接觸著本不該這個年齡段接觸的東西,熒幕外的我們,也在試圖了解著班傑明的人生,可是,最終發現,其實,無論身體和靈魂是否錯位,我們總在不斷錯過,又總在不斷失去。

這部電影中,對於愛情的描述是比較突出的,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一部講述愛情的電影,因為,故事中的班傑明,一大半的時間都在流浪,幼兒時期,因為身體的衰老,於是,只能讓自己的心四處流浪,成年後,身體慢慢強壯,於是,他開始讓自己的肉體流浪。

雖然,很多人說,班傑明有點像阿甘,我倒認為,班傑明是阿甘的另一個反面,阿甘不用主動爭取總會有好運跟上,可是,班傑明卻一直在為自己爭取著,爭取著讓這種錯位的成長慢慢回到正軌上來,可惜,事與願違,他就像是時間流逝中的棄兒

2

「我們認識嗎?我現在覺得,就像我曾有過一生,但我現在已經記不清它的樣子了」這是班傑明身體回到少年後喃喃自語的一句話,此時的班傑明,如同出生時的那樣,周遭熟悉的一切記憶,慢慢的都歸為零,而所有經歷過的或是還想經歷的事情,在這一剎那,毫無保留的還給了時間,人生終究歸於平靜。

開始與結尾成為一體,首尾一相連,起始亦是終。

所以,我並沒有為黛西和班傑明的愛情而感動,卻會為身體里住著一個老人靈魂的失憶少年而流淚,正如電影開頭的那個倒流的時鐘,人們渴望著時光倒流,班傑明卻希望時間正常行走,這樣,少年時可以盡情玩樂,青年時可以揮灑熱血,中年時可以追逐夢想,老年時可以享受安逸,只是,這一切,都在錯位的成長中,一次次的錯過,錯過,也許就真的錯過了。

生活中,有的人渴望快點長大,有的人希望慢慢變老,可是,這些終究無法一下子實現,於是,當這部電影出現的時候,或許,我們剛開始會羨慕班傑明的逆生長,可是,越往後看,就越覺得,其實,生命有序還是挺好的,至少,我們可以在既定的年齡段做著既定的事情,不至於,因為身體與靈魂的錯位,而讓自己始終處在流浪狀態。

電影利用時間給我們開了個玩笑,卻讓我們隨著班傑明的逆生長,過了一把不一樣的倒轉人生,然後,通過熒幕內外生活的對比,慢慢感悟著生活的饋贈,慢慢體會著人生的發展,當結尾處,湧入房間的洪水,朝著那個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的倒走時鐘衝去時,我想,最初設計這個時鐘的人,只是想讓時間倒流,並沒有想讓成長倒流。

在《班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肉體和靈魂總是不融合的孤獨,也許,我們和班傑明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細想一下,我們不也是總在失去與錯過嗎?

趁著年輕時,享受激情,趁著年老時,晾曬回憶,在最好的年紀儘量選擇正確的事情,不用後悔,不用悲傷,更不用渴望時間的倒流,因為,我們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孤兒,那就好好享受人生的過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PM_4GwBJleJMoPMhm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