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方知父母恩,似乎對父母感恩這件事,在年少時我們總是無法體會,認為父母的養育理所應當,也會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為,傷害父母的情感,有時脫口而出的一句無心之言,很可能刺傷父母的心。
13歲的文澤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因為工傷常年臥病在床,母親為了支撐起家庭,白天做保潔,晚上還要夜市擺攤,一人打兩份工的媽媽,經常很晚才下班,缺乏陪伴的文澤,大多數時間是安靜的。
這天,媽媽剛下班,外面下起大雨,擔心兒子沒帶傘會淋濕,於是急匆匆衝到學校,眼看著同班的同學都走的差不多了,兒子從慢悠悠出來,看到媽媽在等他,不耐煩的說了句「你穿的這麼破爛,以後別來接我了,丟人!」說要轉身就走了,只留下媽媽一個人在雨中默默難過了很久。
其實,文澤的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孩子小,肯定會有攀比心理,但是這樣的行為恰恰說明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孩子,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
1.孩子的虛榮心
雖然自己的家庭沒辦法創造更好的條件,但是孩子總喜歡和同齡人攀比,小到文具書包,大到手機父母開的車,尤其自己提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孩子很可能通過偷,搶的方式拿到自己想要的,進而走上歪路。
2.心理容易產生自卑
家庭條件差的孩子,無形中會認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在學校里也會表現的不自信,在很多事情上都會容易自卑,而且這類孩子更加敏感,有的時候會格外的注重別人說話的字眼,認為別的同學可能會傷害自己,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孤僻和古怪,而且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時間長了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3.年齡小缺乏判斷力
因為家庭條件有限,所以孩子的眼光比較短淺,不管是在人際交往還是在做選擇的時候,他們很容易一時頭腦發熱,而做出缺乏判斷力的選擇,而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這些選擇很可能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出生在貧困家庭,但是長大成人後卻更加優秀,這就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否能成才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條件相對差一點的父母,要做到下面這三件事。
1.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很多父母由於生活壓力大,工作遇到一點不順心,就會回到家裡在孩子面前倒苦水,要麼說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要麼就說領導給自己穿小鞋,久而久之給孩子積壓了過多的負面情緒,當孩子犯錯之後,就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把所有的錯誤歸結於外界原因,而不考慮自己本身的行為。
2.讓孩子適當了解自己的工作
如果孩子一味抱怨家庭條件差,那麼不妨將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環境,讓孩子看看父母是如何辛苦的工作養家,一來可以讓孩子更了解為人父母的不易,二來可以激勵孩子更加努力的學習,將來有更多的人生選擇,不必像父母一樣辛苦的討生活。
3.適當的獎勵孩子
千萬不要認為家裡窮,孩子就應該每天慘兮兮的生活,越是家庭氛圍比較低潮的時候,家長越要鼓勵孩子,當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取得好成績,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一點獎勵,哪怕是孩子喜歡吃的某種零食,這在精神上都會讓孩子感覺到愉悅,而不會過分沉浸在消極的家庭氛圍中。
-----END------
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父母經常把錢掛在嘴邊,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認為金錢至上,從而放棄學習甚至以後的奮鬥,只有讓孩子看到父母都在為這個家庭而努力,用這種向上的精神去鼓舞孩子,整個家庭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孩子也會因為這樣正面的導向,而成長的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