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重啟武漢的英雄——記「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貴州護理隊

2020-03-23     黔中平壩

開欄的話:

  總有一些時刻,註定會錄入歷史捲軸。

  2020年,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關頭,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貴州收到一張特殊的考卷:全力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統籌好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

  即日起,多彩貴州網將陸續推出「打贏兩場戰役群英譜」系列報道,為您講述「兩場戰役」中的感人故事。

  本網記者 李思瑾


  這是一支由69家縣級醫院護理人員組成的醫療隊。

  2月4日,他們馳援武漢;3月18日,他們回到貴陽。

  44天,北半球從寒冬到暖春;44天,武漢城從大雪紛飛到芳草萋萋。

  「回憶起這一個多月發生的點滴,就像發生在幾天前。」貴州護理隊(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劉輝說,他們剛去的時候,武漢人用帶有詩意的語言表示感謝:「貴州醫生們來了,帶著遠方茅台酒的芳香」;他們離開的時候,武漢人樸實地說道:「等疫情結束了,我要去貴州感謝你,我也要請你到武漢來,吃小龍蝦、熱乾麵。」

  「從歌頌感謝到樸實的邀約,是一種轉變。」劉輝說,「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已然把貴州醫護當作了家人。」

醫護人員與患者齊聲喊「武漢加油」

  接管方艙:灰暗中仍有堅持的力量

  2月4日,貴州護理隊(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那天,武漢新增病例近2000例。

  「壓力,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劉輝看著隊員們年輕朝氣的面孔,想起出發前「保證『零感染』,將隊員們一個不少帶回來」的承諾,「心裡的弦一下子繃緊了。」

  武漢天河機場的航班幾乎都停飛了,偌大的停機坪夜風很大很涼。出站前,隊員們透過航站樓的落地玻璃窗,看到送他們來的航班起飛消失在蒼茫夜色中,感覺自己像特種兵,被空投到未知的戰場。

  前往駐地酒店的路上,道路兩旁居民樓窗戶透出的微微光亮,又仿佛在告訴醫療隊,市民在等待救助,城市在等待覆蘇。

護士劉文與「雲彩哥」「短袖哥」

  經一天的任務分配和院感培訓後,2月6日晚,護理隊正式接管江漢方艙醫院一樓西區,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輕症男性患者。

  和普通醫院不同,方艙里每個艙有20多個床位,加之空曠、開闊、空調關閉,艙內溫度很低。大多數患者的第一反應是:「啊,原來裡面會住這麼多人。」

  不少患者難以接受,在大廳內遊走、找醫護抱怨:「以前住院最多是6人間,這兒條件太差!」「在這樣的環境,病情會不會加重,會不會交叉感染?」「我家人也感染了,他們在哪兒?能治好麼?」

  「手忙腳亂,大腦和身體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隊員李春紅說,除了為病人進行體溫、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徵監測,他們還要搬氧氣罐、鋪床鋪,更要耐心解釋,安撫病人情緒。

  適應新環境需要過程,不管對於病患還是醫護。第一周是最難熬的,每天去方艙的路上,隊員們都會一起輕聲哼唱《我和我的祖國》,為彼此加油鼓勁。

  護理隊年齡最小的隊員叫潘仕聘,今年23歲。這位參加臨床工作還不到3年的姑娘說,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讀書時背過的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默念著這句話,疫情籠罩的灰暗中,她有了堅持的力量。

  艙區日常:醫護與患者讓彼此「開心」

  剛開始,方艙里的患者們大都不愛說話。

  且不說方艙的環境低於患者對「醫院」的預估值,他們聽聞日漸增多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想著病情未知的家人,或是體溫計上數值遲遲未降,乾咳至渾身乏力吞咽發疼……一丁點壞消息都會讓他們的希望之光黯淡。

  不少患者問:「我還能治好麼?」「武漢,還有沒有未來?」

  「這時候不能以簡單的『能治好』『有未來』來回應他們。」隊員帥應鳳發現,患者心理上的創傷要遠多於身體上的不適,「我們既要救治他們,更要為他們帶來快樂和希望。」

  「嘿,帥哥,吃藥啦。」「嘿,帥哥,今天感覺怎麼樣。」西區43號艙,帥應鳳總是以輕鬆的口氣和患者們打招呼。

  患者聽到清脆的聲音,抬頭看向她,她伸手將藥遞過去,拍拍患者的肩說,「加油!加油!」

  穿上防護服的帥應鳳並不是很靈活,像電影《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有點笨拙,但很溫暖。患者一愣,隨即笑了:「謝謝你。」

「今天好麼?」「今天很好!」

  「謝什麼,你叫帥哥,我叫帥應鳳,我們是一家人。」為了營造輕鬆的氛圍,帥應鳳總是想方設法逗笑大家,還不忘補一句,「不用擔心,別的方艙,也有和我們一樣的醫護人員會照顧好你的家人。」

  到後來,帥應鳳一喊「帥哥」,43號艙的21位患者,都會齊齊地看向她笑,他們還會因此起『爭執』:「小帥是在叫我,不是叫你。」

  「我們和患者成為了彼此的『開心果』。」和帥應鳳喊「帥哥」不同,隊員劉文喜歡給患者們起「花名」。

  「他像夏天的陽光,開朗活潑,不怕冷,喜歡穿短袖,我就叫他「短袖哥」;他像天上的白雲,笑容溫暖,愛助人,我就叫他『雲彩哥』。看到他們,我就像看到自家的弟弟,『小瑞瑞』為我們唱歌,『小甫』在我們防護服上畫畫……」劉文挨個講著方艙里的故事。

  患者們也在想方設法逗醫護人員開心。有一天,「雲彩哥」問劉文:「你有什麼願望,我幫你實現。」

醫療隊員與患者在方艙內「比心」

  「我的願望就是,你們健健康康的。」劉文想了想,「疫情不結束,我就不回家。我是護士,也是戰士。」

  看著守護自己的「護士」和「戰士」一臉認真的樣子,「雲彩哥」拿起筆,寫下一首打油詩:「戰士無懼亦無悔,病毒不倒吾不退,待到病毒消亡時,英雄開心把家回。」

  告別武漢:心中從此有了兩份牽掛

  住在江漢方艙醫院一樓西區的病人越來越少了。

  3月9日,江漢方艙休艙,剩餘的少數病人轉移到定點醫院治療。

  「這一次特殊武漢行,沒有看到嚮往已久的黃鶴樓、長江大橋,卻收穫了一大幫家人。」劉文說,出發時,她想念貴州的家人;離開時,她牽掛武漢的「家人」。

  劉文和隊友們最牽掛的,是弟弟「小瑞瑞」。3月4日,「小瑞瑞」出院那天說:「告訴你們一件事,剛進方艙的時候,母親因為新冠肺炎去世了,我好難過,幸好有你們陪伴。」他頓了頓,「你別告訴其他病友,不能破壞他們的希望。」

  至今,隊員們每天都會和「小瑞瑞」聊天以及視頻。「他出院回家後面對空蕩蕩的屋子,獨自整理母親的遺物絕對很傷感,我們要陪他走過這一段路。」

  隊員們說,回憶起在方艙的「家人」,有些記得住名字,有些還不知道名字。

江漢方艙醫院一樓西區的歡樂

  「他們給我家人般的溫暖。」隊員曾洪梅在方艙的最後一個夜班,所轄病區忽然停電幾分鐘,來電後,曾洪梅見患者們都睡了,不忍心開燈影響大家睡眠,就輕手輕腳地挪到旁邊艙附近,借路燈的微光寫護理記錄。

  突然,一束光照亮了她的記錄本,抬頭一看,一位患者正用手機為她打光,輕聲說:「別傷著眼睛。」

  「他們有著家人般的依賴。」隊員雍朝斌在酒店調休的一天,收到一名患者發的信息,「你今天沒在方艙麼?雖然我看不到你的臉,但我記得你的名字。一整天,我都在防護服上找你的名字。」

  「我們之間有很多不舍。」隊員帥應鳳因感冒發燒在酒店休養了幾日,她給一位患者說:「你等我回來再出院,我送你。」還沒等到她回方艙工作,患者就出院了,並通過簡訊表達歉意:「對不起,我失約了,按規定我必須要離開。」

  「其實,是我失約了。」帥應鳳說,「但下一次,我不會失約,我們在微信群里約好了,明年回武漢相聚。那時,他們看得到我們每個人的臉,我們也要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我們看過武漢生病的樣子,還沒看過她繁盛的樣子。」隊員潘仕聘說,大家都在期待,與武漢「家人」下一次相聚,「健健康康地相聚!」

  辛勤的付出,患者的認可,讓貴州護理隊(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成為貴州省唯一一支獲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的隊伍。

  • 時間:2020/03/23
  • 來源:多彩貴州網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GCuEHEBrZ4kL1Vi0l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