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機長》裡面飛機的擋風玻璃怎麼碎了

2020-01-03     中國數字科技館

去年《中國機長》上映時,

榕哥也跟熱度去看了片,

看得咱是心情激盪。

等平復了心情,榕哥又沉澱了沉澱,

今兒就和各位嘮嘮其中的科學。

視頻加載中...

榕哥觀點啊,影片可以給八分。

這簡直就是一部民航運行的

科普示範片

一開始就把空乘人員、機場地勤、空管的

專業和細緻周到展現得淋漓盡致。

忙碌有序,張弛有度。

要是科普影片能拍出這水準,

全民科學素養那不蹭蹭往上漲啊。

看過電影,

大家對機長和機組乘務組表示讚賞的同時,

恐怕也浮現出另一個疑問。

這空客的飛機也太不著調了吧,

擋風玻璃還能無緣無故地碎了。

地勤也沒看出來,

這咱要是趕上可咋整?

一般說呢來擋風玻璃碎裂有幾個原因,

比如螺栓固定太松或者太緊啊,

玻璃材質不達標啊,

或者由於玻璃加溫電路短路

導致發熱不均勻等。

當然撞鳥也是一種可能啊,

但那也就是撞一個窟窿。

擋風玻璃整片脫落可極為少見,

整個民航史上之前就發生過一次。

要知道,

破這麼大個口子會讓客艙瞬間失壓,

這可是在萬米高空,空氣稀薄,

人會很快失去意識。

所以在氧氣面罩落下時,

先自己戴好再去幫助別人

絕對不是開玩笑。

而氧氣面罩中提供的氧氣

也不是大氣中的,

而是儲存在氧氣罐里的。

換句話說,這東西沒多少,

只夠支撐12分鐘

即機長必須要在12分鐘內

從萬米降到3000米,

也就是人可以順利呼吸的高度。

咱可以算算啊,

12分鐘就是720秒,

差不多每秒要降10米。

這要是在其他地方還好點兒,

可當時在哪兒?青藏高原啊!

不僅要降高度,還得避免撞山。

戰鬥機當然沒問題,

3分鐘就能降到安全高度。

但客機還帶著100來號人呢,

這麼大分量,難度可想而知。

另外,機組人員還面臨著低溫的考驗,

零下四十度,那麼大的迎面風,

想想就後怕。

更別說一位還被吸到窗外了。

這飛機還能坐嗎?

其實為了保證安全,

民航機的飛行看似隨意,

卻是嚴格按照既定航線飛的。

就像開車上路不能胡開,

飛機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這裡有個細節,

就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

距最近的機場不能超過120分鐘

哪怕是跨大洋。

即飛機其實是沿著大陸邊緣在飛,

這樣才能保證

飛機在碰到意外有地方備降。

而這個標準從早期的30分鐘,

到45分鐘再到如今的120分鐘。

甚至已經有機型提出180分鐘了,

這顯然是技術改進的結果。

在民航機為何不配降落傘那期

榕哥也講到過業界對於民航安全的努力,

可以再去複習一下~

當然電影還是有些畫蛇添足的部分,

但是整體還算是瑕不掩瑜的。

中國機長,了不起!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Ehyam8BMH2_cNUgjq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