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再戰 省疾控中心退休員工謝淑雲被稱為疾控「超強大腦」

2020-03-23     浙江新聞

在武漢抗疫一線,有這樣一支「硬核」疾控人團隊——「國家省市新冠防控聯合專家組」。這支專家組,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和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成,由傳染病防控、流行病學、衛生應急等多領域的專家組成,是疫情防控科學決策的「超強大腦」。在疾病防控領域有著30多年工作經歷的謝淑雲,正是其中一員。

謝淑雲去年6月已退休。今年1月疫情爆發時,曾在武漢有過7年求學經歷的她,看到很多老同學戰鬥在抗疫一線,有些坐不住了。在得知國家需要現場流行病學專業人員時,她主動請纓。

2月6日下午,國家衛健委發函浙江省衛健委,要求謝淑雲馳援武漢。2月7日一早,她從杭州東站出發直奔武漢。

謝淑雲和她所在的聯合專家組,聚集的是一群「跟事實和數字較真」的人。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每一次流行病學專項調查中,每一篇疫情數據分析報告中,不斷揭示著冰冷、枯燥的數字背後的潛在信息,持續提供專業的研判建議和應對良策,讓疫情防控不再「霧裡看花」。

她曾調查過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患者劉女士出院已近20天,核酸檢測突然呈現陽性,且共同生活的母親剛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根據前期初步調查結果,推測可能是新冠肺炎治癒出院後「復陽」具有傳染性所致。

謝淑雲和其團隊一下子緊張了起來。若果真如此,將會給新冠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了弄清真相,謝淑雲和團隊成員立刻開展調查。經過深入細緻的摸排和多方求證,謝淑雲發現,原來由於早期武漢當地床位緊張,該病例出院前雖然兩次核酸檢測陰性但肺部病灶並沒有完全吸收,才導致出院後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產生所謂「復陽」情況;劉女士母親其實早在劉女士入院前就已經感染髮病,只是症狀輕、家人未及時發現。因此,這並不是一起由新冠肺炎「復陽」造成傳染的病例,謝淑雲和團隊成員長出了一口氣。

立即趕回辦公地,謝淑雲和團隊工作人員又緊張地投入到調查報告的撰寫,儘早把調查結果即事件的真相和有針對性的具體防控措施建議傳遞出去——這種「連軸轉」的工作模式已經成為他們的工作習慣。

白天的工作結束了,每一位專家組成員都會把當天做的數據分析或現場調查報告拿出來進行團隊討論,接受大家的評判,專家們戲稱為「拍磚」。當晚,當謝淑雲將自己負責的「復陽」病例及家庭內再發現病例的調查報告初稿在團隊中進行討論評判時,引起大家激烈的討論。專家們提出了調查環節中是否可能存在漏洞,如:劉女士在入院前留觀時,有沒有回過家,其父母是否出入過醫院、接觸過其他人?好在謝淑雲在調查時均已詢問過了。專家們又提出,現行出院標準是否需要調整?對出院患者的追蹤應該到什麼程度?如果患者體內已經產生抗體、是否就不存在傳染性、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去追蹤、反覆進行核酸檢測了?

同時,大家獻計獻策,善於製圖的專家幫助繪製了家庭成員暴露與發病示意圖,直觀地展示了病源引入後在家庭內傳播的關係……

「我們團隊的人,平時看起來都溫文爾雅,但是一到團隊討論的時候,各抒己見,有時爭得面紅耳赤。」謝淑雲說。即使不是自己手頭的項目,大家也毫不吝嗇發表自己的觀點,力求每一份報告、方案,每一條防控工作建議都能嚴謹、科學。截至目前,謝淑雲所在的聯合專家組,已經提交專報70餘篇,是名副其實的科學防控決策「超強大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DqjBHEBnkjnB-0zjX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