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濟寧訊(通訊員 周慧喆)眼下正值春耕時節,曲阜市「萬名幹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審時度勢,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農業生產,圍繞幫扶村集體經濟增收、服務村民農業生產,迅速掀起「時不我待抓春耕、復工復產並馬行」的生產高潮。
飛地經濟優勢顯
吳村鎮叢莊村果蔬生態種植基地,一片熱鬧的景象。建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員正在大棚穿來走去,巧施水肥,掐尖去蔓,調理網紋瓜秧苗。簇簇綠葉鮮嫩透亮,撒歡瘋長。
2019年,吳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統籌8個幫扶村的項目資金和村集體資金共計380萬元,在吳村鎮叢莊村集中建設了占地30畝的18個冬暖式鋼結構大棚,準備規模種植「驪珠」葡萄苗。葡萄苗要到今年5月份才可以進行移植。為了不讓土地空閒,吳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同吳村鎮黨委共同決議,先在棚內種植網紋瓜。這種瓜口感脆甜爽口,香甜怡人,易於管理,市場銷售前景好。目前,已種植網紋瓜瓜苗60000棵。今年5月份網紋瓜就可以成熟上市,預計每棵可產3斤網紋瓜。按照每斤3元計算,預計可為8個幫扶村集體經濟帶來約20萬元的收益。
「大棚要選擇陽光充足的位置,蔬菜的生長更多時候都需要充足光照條件,這樣會讓蔬菜更好地生長。然後要注意對土壤的選擇,不同的蔬菜所需要的土質也會有所不同。」 吳村鎮叢莊村特邀技術員孔令坤介紹到。前來取經的陵城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魏偉邊聽邊記,向技術人員詳細了解了大棚的前景、建設大棚的材質要求以及噴滴灌溉各種設施的設計製造安裝等。
在看到「飛地經濟」的優勢後,陵城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規劃在區位優勢明顯、種植基礎較好的陵城鎮小南莊村集中流轉土地80畝,整合鄉村振興幫扶資金500萬元,連片建設25個高標準冬暖式鋼結構蔬菜大棚,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預計可為10個幫扶村集體經濟累計帶來約60萬元收入。
資源共享行動快
河東村是石門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幫扶村之一。2019年,服務隊利用幫扶資金和村集體資金200餘萬元扶持河東村義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建立了高標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了鋼構倉庫、配套烘乾中心,購置了播種機械、麵粉加工設備,構建起了機械播種、植保、灌溉、烘乾、儲藏、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完整閉環的服務平台。
「沒想到用機械進行噴藥,速度這麼快,四畝地一會就噴完了。」見到石門山鎮河東村義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地隙噴藥機正在進行植保作業,西焦村村民孔令水說。疫情期間,石門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了解到幫扶村大片麥地急需進行植保,但是苦於村莊之間封閉,再加上村民出門作業要定時段,農業生產恢復進度緩慢。
在加快復工復產的形勢下,石門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積極協調義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機械資源,優先到幫扶村開展服務作業,並以低於市場10%左右的價格服務,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目前,已到石門山鎮林家窪、朱家莊、楊家窪、北村等12個幫扶村開展深耕1200畝、植保10000畝。
曲阜市尼山鎮宮樓村107楊樹苗林里,散聚的人群正認真聽著高級農藝師豐宗鵬、於金寶的講解。「楊樹腐爛病防治方法一是用刀刮除病斑,應刮至健部;二是在樹幹下部塗上白塗劑,運用生石灰、食鹽、水,按照1:0.3:10的比例配製。」豐宗鵬說。
「感謝尼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及時為我們邀請農業專家。」宮樓村黨支部書記盧正忠說。
尼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有3名隊員來自農業系統。他們積極利用派出單位的優勢,多次邀請農業系統的專家先後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為12個幫扶村提供農業技術諮詢,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目前已為幫扶村的130餘戶種養大戶、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線上培訓12次,現場培訓及技術推廣業務2次,培訓人員達1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