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9位死者國籍上做文章,把死亡當政治工具,這些西方記者欠大家一個道歉

2019-10-31     環球人物雜誌

CNN等媒體沒有關注偷渡問題真相,卻把不幸事件當作攻擊中國的政治道具。


|《環球人物》駐英國特派記者 強薇

《環球人物》記者 凌雲

這是一個包藏歹意甚至相當冷血的問題,得到了理直氣壯且毫不客氣的回敬。

10月23日,英國埃塞克斯郡發生了39人在冷凍貨櫃車中死亡事件,死者身份在調查中。兩天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記者在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為何在新中國成立70年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況下,還會有人逃往海外?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怒懟:「你提這個問題很不合時宜。我們正在與英國警方保持密切聯繫,英國警方表示正在核實遇難者身份,目前尚無法確認是否為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為這39個逝去的生命感到悲哀,當務之急是查明真相。「你剛才把它先入為主設定為中國,把它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繫在一起,這個出發點很有問題。你到底希望得到什麼答案?」

打臉西方媒體的消息接踵而來:多方信息源都在指向一個可能——這些遇難者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人。

缺了起碼的人道主義同情

在災難性事件的報道中,深切的同情心和人道主義關懷是媒體首先應該傳遞的,這是起碼的新聞倫理。而39人慘死在英國,首先激起的正是人們的同情和痛惜之心。正如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所說:「無論遇難者們來自哪裡,我們的心都與他們同在。」他呼籲世界各國攜手採取堅決措施,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10月23日凌晨,英國警方在埃塞克斯郡發現了一輛裝有39具遺體的貨車,但沒找到能證明死者有效身份的任何文件。警方逮捕了25歲的貨車司機——來自北愛爾蘭的莫里斯·羅賓遜。當地媒體報道稱遇難者是中國人。中國駐英使館立即派工作組前往現場,並與警方建立聯繫,但警方表示無法確定遇難者國籍。劉曉明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認定遇難者身份是「第一要務」,使館將給予英國警方必要的配合。「各國應該合作,追捕人口販運者並將其繩之以法。」

2019年10月23日,英國埃塞克斯郡一輛貨車貨櫃內發現有39具屍體,警方在現場調查。

埃塞克斯警方表示,遇難者身邊有一些衣物、手機等隨身物品,可作為辨認身份的依據,但這將是一個耗時的過程。警方已呼籲媒體和公眾不要過多關注遇難者的國籍,並鼓勵公眾提供線索。而CNN記者挖空心思拿遇難者的國籍大做文章,顯然違背了這種新聞倫理,某種程度上也可能讓自己掉進一個自挖的「坑」里。

就在CNN記者把這起悲劇當成政治道具來質問、質疑中國成就時,案件的「劇情」開始出現重大變化。先是一個越南家庭公布了他們26歲的女兒發送的信息,其中有「我快窒息了」「出國的路沒有成功」等內容,稱該女子可能是39名遇難者之一。接著,有越來越多的越南家庭發出了尋人信息,表示遇難者中可能有他們偷渡到英國途中失聯的親人。越南總理阮春福已要求越南外交部以及越南駐英使館與英方密切聯繫,配合展開對於這一事件的調查工作。越南駐英使館已請河靜省3名失蹤公民家庭提供相關信息以配合調查。

10月26日,貨車司機羅賓遜以誤殺罪等數項罪名被起訴,另有3名案件相關者被逮捕,遇難者遺體也被分批運往醫院進行屍檢。目前已知的情況是,這輛「死亡貨車」登記在保加利亞的一家公司名下,事發前其車廂部分——冷凍貨櫃從比利時澤布呂赫出發,在英國的普福里特港入境,而羅賓遜駕駛車頭部分從北愛爾蘭駛入埃塞克斯,在接駁上車廂後的數小時即被警察發現。但案件仍有很多疑點。除了遇難者的身份和死因外,他們何時登上貨車?這輛貨車進入英國前的路線是什麼?這種冷凍貨櫃的製冷模式開啟時,溫度最低可達零下25攝氏度,如果有人藏身在其中,很快就會被凍死。如果這是造成39人死亡的原因,那麼開啟製冷模式是有意為之還是過失?這一切都有待進一步的調查。


應該向西方國家追問

截至目前的消息,39名遇難者應該是有組織偷渡或非法移民活動的犧牲品。這樣的悲劇一直在西方國家不斷上演。

為何偷渡或非法移民問題難以解決?這確實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但西方媒體的提問對象應該是西方國家政府。愛爾蘭移民權益中心負責人口販運問題的圖蘭女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無論如何,這39名遇難者的生命不該如此結束。缺乏合法而安全的移民渠道是這類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歐洲國家應該反思當前的移民趨勢。「歐洲的人口趨老齡化,歐洲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歐洲各國政府必須承認對勞工的需要以及移民帶來的益處。很不幸,現在很多歐洲國家的趨勢是限制合法的移民通道,造成了更多的非法勞工和人口販運的增加。」山東大學移民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宋全成教授則表示,非法移民問題在西方包括英國長期存在,只是如今路線有了改變,以往走歐洲隧道,如今通過比利時的海港。「管制不嚴和法律漏洞,不斷地誘使非法移民進入英國。」

很多非法移民試圖從比利時的澤布呂赫乘貨運渡輪抵達英國。

英國邊境控制不嚴,國內沒有統一的身份證件,加上移民眾多,各族群都有自己的社區和團體,讓偷渡者來英國後比較容易生存,這都讓英國成了近年來偷渡者在歐洲的首選目的地。英國邊界和移民局首席檢察官博爾特稱,邊防人員尤其是東部海岸邊檢人員嚴重不足。此次出事的貨車,就是由東部的普福里特港入境的。英國當局此前還多次發出警告,經比利時進入英國的偷渡者日益增加,甚至點名普福里特港是偷渡主要口岸。目前,每天約有4000輛貨車通過普福里特港往返英國與歐洲大陸,但港口僅有600台監控攝像機。比利時港口雖有警犬、熱成像掃描儀、二氧化碳檢測設備等,但很少抽查貨櫃,僅約每400個檢查一個。此次悲劇發生後,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表示將考慮加強打擊偷渡和販運人口者,英國政府也表示,將額外招聘1400名邊境工作人員,加強對邊境的管理。

2015年7月30日,非法移民聚集在法國加萊的歐洲隧道終點站附近,試圖偷渡英國。

然而,單靠強化邊境控制,也可能造成非法移民採用更為危險的方法偷渡。宋全成說,歐洲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待非法移民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英國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需要非法移民補充低端勞動力的不足,社會容忍他們。經濟形勢不好時,非法移民又往往成為替罪羊,遭到極右翼政黨的打擊。近年來,歐洲尤其是西歐經濟缺乏動力,民粹主義高漲,反對難民、移民呼聲高漲。在這種背景下,英國已經加強了對移民的管控。在合法移民渠道不通暢的情況下,非法移民只能鋌而走險。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數據,2014年以來有12名非法移民進入英國後死亡,1名失蹤。今年7月,一名偷渡者藏身在由肯亞內羅畢飛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飛機起落架艙內,在飛機準備降落、起落架艙打開時從高空墜亡。英國公路運輸協會稱,如今「蛇頭」的手段日漸殘忍,曾有「蛇頭」將貨車的車門整塊卸下,讓偷渡者進入車廂後再焊接上,這樣車門上的查驗封條完好無損,可以混過邊檢。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車廂內一旦發生意外,偷渡者無法自救。偷渡者通常要支付1萬英鎊以上才能換來這些貨車中的一席之地。可能與此次案件相關聯的一越南家庭稱,他們為送親人出國花了3萬英鎊。

一些向德國尋求難民身份卻被拒絕的移民,在比利時邊境附近過著悽苦的生活,有的人鋌而走險,偷渡英國。英國廣播公司採訪了法國敦刻爾克附近的一處難民營,那裡不少人苦熬日子,只為等機會鑽進貨車偷渡英國。伊拉克人賽巴茲說,他和懷孕8個月的妻子一周前來到難民營。偷渡過程中,無論「蛇頭」提出什麼要求他們都必須接受。為躲避檢查,偷渡者被要求藏身在各種極端甚至威脅生命的地方,貨車還往往要繞道,使偷渡者被困的時間更長。一名試圖偷渡但失敗的庫爾德移民說:「有時我們很高興邊境檢查人員發現了我們,救了我們的命,但有時很難過,因為去不了英國了。」

2017年3月25日,英國警方在卡車裡發現3名來自東非的非法移民。

西媒長長的「烏龍史」

為何一旦發生偷渡慘案,西方媒體會迅速認定死者是中國人,甚至把攻擊目標對準中國?宋全成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一方面,10多年前確實發生過導致50多名中國偷渡客遇難的多佛慘案,當類似事件發生時,一些不了解中國的西方民眾容易聯想起此事。另一方面,CNN等西方媒體在抹黑中國方面是不遺餘力的,這也是多年來中西意識形態對立在媒體方面的突出表現。

其實,西方社會並不缺乏清醒的聲音,關鍵是CNN等媒體是否願意傾聽。圖蘭女士說,偷渡造成的慘案在西方一次次發生,根源是一樣的。人們總是有遷徙的需求——為了工作,為了得到保護,為了家庭團聚,為了擺脫貧困。移民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在邊境上築起高牆,只會帶來更多悲劇——無論是慘死在英國的貨車中,還是淹死在地中海,或者是兒童被迫在美墨邊境與家人分離。「沒有安全而合法的渠道來到歐洲,人們就會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冒生命危險,而人口販運者則從中牟利。讓人們安全地移民是打擊偷渡的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經濟和民生的改善,則是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治本之道。在這方面,中國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也成為最好的例子。宋全成說,如今,中國人出國經商、旅遊、學習越來越方便,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很多國家給予中國公民免簽待遇。「即便確實有移民需求的中國公民,也主要選擇的是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渠道。」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求來華經商、工作、定居的外國人不斷增加,加強對境內外國人的移民管理成為中國新的挑戰。

看不到這種客觀變化,只能說明CNN等西方媒體在「選擇性失明」。其實,這也是西方媒體的老毛病了。今年1月22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突然發布一條消息,標題赫然寫著《中國政府免除喀麥隆52億美元的債務》。實際情況是,中國取消了喀麥隆415億非洲法郎到期債務,約合7800萬美元。52億與7800萬,相差何其遠。事實上,減免非洲貧困國家債務早已被納入《聯合國千年目標全球行動》框架,目的是為了全面處理髮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使之能夠長期持續負擔。《華爾街日報》對基本情況不作進一步核實,就拋出這樣的「烏龍」文章,無非是想攻擊中國在非洲「大手大腳」。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失實新聞截圖。

今年8月28日,香港警方舉行記者會,澄清外媒一則「警方向示威者投擲汽油彈」的失實報道。警方展示的外媒新聞頁面中雖然截掉了一半媒體標誌,但從圖標配色、形狀來看,與CNN高度相似。從報道的原始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汽油彈是從示威者投向警方防線的,卻遭到媒體惡意刪改。警方表示,涉事媒體已承認錯誤,並向警方致歉。

香港警方公布的原始視頻顯示,汽油彈是由示威者投向警方防線。

其實,這種「指鹿為馬」「移花接木」的老把戲,CNN等西方媒體已經玩了很多年。2008年3月,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發生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公安、武警,對在拉薩街頭打砸搶燒的不法分子進行依法打擊,迅速平息了事態,維護了社會穩定。但一些西方媒體在報道事件時,卻完全違背了客觀公正原則。CNN網站上用了一張不完整的圖片,兩輛軍車正向兩名平民駛來。但完整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有10多名暴徒在向軍車投擲石塊。這部分內容顯然被故意剪裁了。BBC網站刊登的一張照片說明是「拉薩目前有大量軍隊」,照片實際內容是西藏當地公安武警協助醫護人員將騷亂中受傷的人員送進救護車,車上還有大大的紅十字標誌。德國《柏林晨報》網站刊登一張照片,說明是「警察在抓捕藏人」,實際內容是西藏公安武警正解救被襲擊的傷員。德國RTL電視台網站刊出一幅4名警察揮舞棍棒追打遊行者的照片,說明為「中國警察在西藏鎮壓抗議者」,實際上這是尼泊爾警察在加德滿都驅散示威者。

這些嚴重失實報道都成為媒體同行的笑柄。有人說,一些西方媒體涉華報道出現長長的「烏龍史」,是因為他們一頭鑽進了烏雲里,撲騰於迷茫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C_6Im4BMH2_cNUgRW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