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五行快速掌握法

2020-06-08     橘落淮南終成枳

原標題:天干地支五行快速掌握法

天干地支,在古代來說是一種用於曆法,計算時間,方位的計算工具。與阿拉伯數字和字母相對比,我國古代的天干地支的算法要準確得多。首先我們要知道,天干地支的來源是天文曆法,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所以,我們要想了解天干地支,就要了解天文觀測的歷史和技術發展的過程。

天干地支,可簡稱為干支,是古人用於記憶時間:年月日時、方位、天象觀測的方式。年月日時為時間,方位為空間。所以,干支是代表時空體系的符號。那麼,天干地支都包含哪些?

先來說說「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古代的紀年曆法,是使用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相組合,分為六十個紀年單位,組成干支紀年法。要是從天干陰陽學說起,單數即為陽性,雙數即為陰性。那麼十天干中的陽性為甲、丙、戊、庚、壬。陰性為乙、丁、己、辛、癸。

接下來我們再從五行學說來看一下

甲乙:屬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

丙丁:屬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

戊己:屬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

庚辛:屬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

壬癸:屬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

干五行生剋關係:

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

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

壬癸水生甲乙木,春夏土秋冬順生。

甲乙木克戊己土,丙丁火克壬癸水,

戊己土克甲乙木,庚辛金克甲乙木,

壬癸水克丙丁火,春土冬夏秋隔克。

要是按照天乾的方位來說, 甲乙為東方,丙丁為南方,戊己為中央,庚辛為西方,壬癸為北方。 而這些天干之間也是有著相生相剋的規律,天干之間的相生關係為,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而相剋的關係為,甲庚沖,乙辛沖,壬丙沖,癸丁沖。

以我們透過四季分析,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為四季之自然變化,前文講述五行之時亦有說明,所以天干亦是如此,春天萬物復甦木旺之時,東方甲乙木則為四季之首,此為生髮之勢。

丙丁南方火則為夏季,夏火炎炎,陽氣至勝,而為火屬,戊己中央土,列其四方之中央之位,存與四季之末,作為調和之用,秋天庚辛金,北方壬癸水而為少陰、太陰成其自然循序之過程,而陰陽區分隔位而成既:(木)甲陽乙陰、(火)丙陽丁陰、(土)戊陽己陰、(金)庚陽辛陰、(水)壬陽癸陰之數,五行次第相生。

說完十天干,再來說一說十二地支。按照天干陰陽學說: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陽為子、寅、辰、午、申、戍。陰為丑、卯、巳、未、酉、亥。

我們再根據五行學說來看一下 地行五行:

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己午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 陰金, 子亥 屬 水,子為 陽水 ,亥為 陰水 ; 辰戍丑未: 土,辰戍屬陽土,丑未屬陰土。

地支方位:

寅卯辰:東方。

巳午未:南方。

申酉戍:西方。

亥子丑:北方。

地支季節:

寅卯辰:春季

巳午未:夏季

申酉戍:秋季

亥子丑:冬季

十二地支也被稱為地支生肖,分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狗,亥豬。另外,十二地支也代表的十二個月。先後順序為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戍,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

地支還代表每天的十二個時辰,子時為23時至01時,丑時為01時至03時,寅時為03時至05時,卯時為05時至07時,辰時為07時至09時,巳時為09時至11時,午時為11時至13時,未時為13時至15時,申時為15時至17時,酉時為17時至19時,戌時為19時至21時,亥時為21時至23時。

還有就是地支六衝,六衝分為六組,彼此方位相對,互相衝突。互相衝突的地支為子午相衝,丑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辰戍相衝,巳亥相衝。而十二地支也分成六組,兩兩相合後會化成另一個五行。這個組合為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戍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為土。另外,在十二地支中,每隔三位的地支也會相合,合化出一個新的五行,稱為地支三合,紫微斗數中又叫 「三方四正」。三位地支相合為申子辰合化水,亥卯未合化木,寅午戍合化火,巳酉丑合化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9e2kXIBfGB4SiUwyg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