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兒好漢!朱元璋:為什麼我的兒子個個都是奇葩?

2019-08-06     這不是歷史

作者:首陽君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皇帝朱元璋將各位王爺的罪證一一搜羅起來,集中編寫了一本《御製紀非錄》以警示他們改過自新。

到底各位皇子們犯下了什麼滔天大錯,值得朱元璋竟不在乎後世清名,鬧到如斯田地呢?

幸運的是,《紀非錄》完整的保留到了今天,讓我們得以一窺明初各王府中,最陰暗骯髒的一面。


1368年,南京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即位典禮,農家兒朱重八經過數十年的征戰,終於開創了大明王朝。

常言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朱元璋侄女都被破格封為公主。

皇子們更不必說,很快他們被分封到全國南北各地,開府領軍,成為當地權勢滔天的「藩王」。

朱元璋本有意讓親王們鎮守險要之地,「藩屏家邦,磐固社稷」,因而賜予就國的兒子們許多特權,比如王府護衛軍多則能有數萬。

不想從小生於富貴的這群皇子,卻不但不體諒父親的心意,還偏偏要反其道行之,做出種種傷天害理的暴行。

皇帝在宮中力倡節儉,器具多以黃銅替代真金使用。

但兒子們卻在地方上擾民胡鬧,毫無底線。



(明蜀王府舊照)


01、湘江風雨


潭王朱梓(1369-1390),朱元璋第8子,封地湖南長沙,後因胡惟庸之獄牽連到其岳丈,朱梓遂恐懼自焚而死。

因為清修《明史》中用「英敏好學,善屬文」來誇獎朱梓,我們很容易便會據此腦補出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形象。

可惜,腦補終究只是腦補。

《紀非錄》序言中,朱元璋就痛心疾首的指責道:「周齊潭魯擅敢如此非為,此數子將後必身亡國除!」可謂一語成讖。


(建於明朝的長沙「天心閣」舊照,1938年11月13日的大火將這座古城地面文物建築盡數焚毀)

到底真實的朱梓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做了什麼惡貫滿盈的事情,讓父親朱元璋如此憤慨呢?翻開《紀非錄》,只能說觸目驚心!

首先,這位潭王爺心理十分扭曲。

他命王府中的宮人、老婦們將人的大便做成丸子狀,然後強迫她們把這等排泄物當做美食一顆顆吃下去。

每吃一顆,朱梓都要發問一句:「好吃嗎?」宮人們身份低微,自是不敢逆王爺的意,只能忍著噁心回答:「好吃」。

「既然好吃,那你就再吃一顆吧,哈哈哈哈哈...」(才雲美好,復令吞之)

雖然古羅馬已經滅亡千餘年,但朱梓和當初的羅馬貴族卻是心靈相通,酷愛欣賞人獸搏鬥。

他下令用磚砌牆,「四面縱虎其中,令軍士於內搏殺」,儼然古羅馬斗獸場重現人間。


此外,朱梓對待不合己意的王府府官,更是毫不留情:典仗被「鐵骨朵」打死、典簿被用皮鞭抽了一千下而死、護衛指揮被繩子綁住腳,「倒懸井中」...

「德藝雙馨」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典故,看來還是因為兩者兼備的人實在太少。


02、禍起長安


除了太子朱標之外,朱元璋年紀最長的兒子便是朱樉,就藩西安開創秦王府。

作為馬皇后的次子,朱樉身份自是非同一般,就如秦王府大門上懸掛的「天下第一藩封」匾額,貴氣四溢。


馬皇后與太子朱標,一向以仁德寬大著稱於世,不過秦王絲毫沒有繼承母親與兄長的仁慈,卻在寬大方面「有過之無不及」,以至於都不在乎自己會戴綠帽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紀非錄》中收錄了當時秦王府發生的幾個案子...

「某年月日,秦王縱容元宮舊婢王婆子她兒子王二、王六任意出入秦府。」

「某年月日,秦王縱容範師婆出入宮內,以至其子范保保「假裝內官」在王府宿歇。」

「某年月日,秦王容留醫人趙小兒、劉鎖兒、杜虎兒在府內「夜宿看病」,「以至為非」。

「某年月日,秦王府打掃宮殿,搜出男子一人,在龍床上睡著。」

「某年月日,秦王喚瞎眼男子在宮門上唱詞。喚唱琵琶詞人汪德亨在宮內唱詞,過夜方出。」

隨便什麼男人,都可以輕而易舉進秦王府過夜。

而秦王對此不以為意,甚至主動邀請人家來......真想知道秦府王子們都長得像誰。


(倚天屠龍記中趙敏郡主的原型正是歷史上秦王朱樉的王妃,也就是王保保的妹妹)

除此以外,秦王還在各地尋訪美人,鬧出了不少笑話。

比如他嫌棄西安的女人腳大,特地差人「於蘇杭收買女子」。

還特別交代前去辦事的陳婆子和太監吳泰,買美女一定要買「似紙上畫的一般模樣女子」。

秦王審美要求這麼高,任務自然是很難完成,惱怒的朱樉便將辦事不力的吳泰的膝蓋剜去,將陳婆子直接在杭州打死。

獸慾難填的朱樉甚至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不僅「抬取寡婦入宮」,還在渭南縣和蒲城縣找了6名妓女入府伺候。


後來,秦王終於得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杭州美女王氏,便將王府內大小事務盡數交予這位美女裁決,這置王妃等於何地呢:在宮凡有事務便與商量,他說可行便行,不可行便不行......

《紀非錄》頒布4年後,1391年,秦王因為在藩國荒淫無度,被朱元璋召還京師,後因太子朱標求情才得以放還。

03、齊魯顏色


「指揮5人,千戶9人,百戶20人,鎮撫3人,知府1人,王府官2人,舍人12人,生員4人,軍人27人,校尉200人......」

這不是明朝哪個地方的官員名錄,而是被青州的齊王朱榑所殺害的受害者清單!

自從洪武十五年(1382年),齊王就藩青州之後,這座歷史名城就變成了人間煉獄。

與同母弟潭王朱梓一樣,齊王無比喜好血腥氣味,但他的殘暴遠非潭王能及。


(天下第一壽,乃當年衡王府府官為衡莊王祝壽所刻,是我國古代最大單字石刻)

上文所列的名單正是出自《紀非錄》,前後共有官吏及他們的家屬482人被齊王和他的手下殺害。

另外,齊王在封地還極盡勞民傷財之能事,「起蓋僧寺」「築土山」,山東與湖南相距四千里地,卻派人「往長沙放筏」,如朱元璋所寫「如此勞人,自古所無」!

甚至於,山東各地送交朝廷的文書,齊王都強令必須要他驗過之後,「方許入遞」。

包括山東州縣官學裡的生員,都免不了被齊王徵召入府當「使喚奴僕」。



(明代衡王府鐵鶴)


一同胡鬧的還有封地在山東兗州的魯王朱檀,這位王爺,更可以說是斯文喪盡,以至於發明了「用酒泡飯」的新進膳方法。

年紀輕輕沉迷煉丹,「服食龍虎固真等丹」,以至於中毒失明,不過20歲便「燥毒致死」。

朱元璋對朱檀這個兒子深惡痛絕,在他死後賜「荒」字為其諡號,稱魯荒王。

荒王墓已被考古發掘,現陪葬品陳列于山東省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墓中還出土了元朝魯國公主祥哥剌吉所收藏的宋代書畫。



(魯荒王「九旒冕」)


即便六百年之後的我們,看到這群天潢貴胄的所作所為,都不免一陣心驚,朱元璋當年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如他自己所說:「使吾垂老之年,皇皇於宵晝,驚懼不已」。

經歷過元末農民戰爭的朱元璋,深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潭、齊諸王「將所封軍民一概凌辱」,將來恐怕「有累於家邦」。

所以他將兒子們的罪行編為《紀非錄》一書,希望他們「朝暮熟讀,以革前非,早回天意,庶幾可免」。

不過,惡貫滿盈的諸王,就算是朝廷律法也視作無物,面對這一本薄薄的冊子,又有何懼呢?

終明之世,藩王為害地方之事,始終未能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7TruWwBJleJMoPM5P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