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廁改「改」出文明新生活
廁所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今年以來,我縣把農村廁所改造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來抓,以全縣11個鄉鎮22個行政村為試點,梯次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
走進平城鎮楊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房,這些外觀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住房,內里也在發生著變化。這些住戶中間有108戶的廁所進行了改造,任學斌就是其中之一。新改建的廁所雖然使用剛半個月,但是任學斌已經明顯感覺到改廁帶來的好處。
採訪 平城鎮楊寨村村民 任學斌:通過這個廁所改革了以後,現在有了這個排氣筒,坐便封閉也嚴了,進去以後,臭味沒有了,蒼蠅乾脆斷絕了。
平城鎮楊寨村作為省級文明村、省級衛生村、國家級綠色村莊,一直以來,村莊建設都走在全縣前列,但是廁所問題卻一直是村裡的老大難問題。此次作為改廁示範村之一,楊寨村在宣傳力度、技術把關上下足力氣,首批改廁的265戶中已有108戶開始投入使用,不僅改變了群眾的認識,也加速了村裡的規劃。
採訪 平城鎮楊寨村村民 蘇秀玲:以前我也不知道好不好,也沒有見過改這個廁所,後來我去看了看人家改的很好,衛生也好,我說咱也弄上個吧。
採訪 平城鎮楊寨村黨支部書記 趙永強:使村裡的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統一建一個大型化糞池,把老百姓的糞進行二次利用回收,以後發酵,發酵以後通過有機處理,轉化成有機肥,就更好地能服務咱的農業。
今年以來,我縣選擇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農林文旅康試點村、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村莊先行先試,通過多方努力,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 「一村一策、一戶一檔」和「分戶改造、集中處理」的改廁方案,確定了「拆除院外旱廁+建集中連片聯戶廁式」、「院內旱廁通風改良+建費污集中處理站」的改廁模式。目前,我縣在11個鄉鎮、22個村莊改建的3000座廁所,已有400多座投入使用,不僅極大改觀了農村人居環境,也對促進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全域旅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採訪 縣農委人居辦副主任 秦竹青:農村改廁工作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五大專項行動其中的重要一環,在我縣已經開始啟動,可以說,改廁的成功關係到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質量,也會對我們全域旅遊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來源:陵川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