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舊帳,是該算算了

2019-08-10     獨立魚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霓虹國與泡菜國掐起來了!

近期,日本政府對韓國實施了經濟制裁,限制半導體材料對韓國的出口。


對於三星、LG等韓國科技公司來說,此舉無疑是一擊重創。

一石激起千層浪。

日韓兩國的社會各界都迅速力挺自家立場,向對方展開了輿論攻勢。


臉書、推特等國際社交媒體,更是成為了兩國網友罵戰的前線。

看著雙方隔空互懟的陣仗,吃瓜的中國網民們不由得想勸兩句:

你們不要再打了啦!


客觀來看,日本與韓國的矛盾,由來已久,至今仍是一筆糊塗帳。

兩個民族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歷史,要從百年之前說起——


《合併韓國一百年》

シリーズ 日本と朝鮮半島



這是一檔由NHK電視台製作的五集紀錄片。



一直以來,NHK被公認是日本最客觀務實的媒體之一。


其製作發行的紀錄片,能夠儘可能做到客觀公正。

既能勇敢揭露731部隊、慰安婦等日本政府至今羞於承認的史實



也能以中立的角度,觀察其他國家的社會現狀。



這部《合併韓國一百年》雖然涉及日本侵略韓國的戰爭史,但節目同樣沒有做自我美化或刻意避嫌。

而且播出的時間是2010年,正是在1910年日本侵占韓國一百周年

傷害了別人就要勇於承認與自我反省。

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雖然此次故事的主角是日韓,但一切的起因,源於中國


19世紀末期,清朝日漸式微。


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的日本,對這個地大物博的鄰國虎視眈眈。



而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的覆滅,更使得日本野心進一步膨脹。


若要侵略中國大陸,就必須先拿下一塊關鍵的跳板——朝鮮半島。



朝鮮的李氏皇室察覺到了日方的陰謀。

為了自保,他們不再尋求清朝的庇護,轉而與俄國合作。



彼時的日本雖足以稱霸東亞,但也不敢貿然與老牌帝國主義沙俄對抗。


因此他們採用連環計,逐步瓦解沙俄遠東的影響力。

首先是內部攻破。


日本政府派兵攻占了朝鮮皇宮,當著國王的面殺死了力爭與俄國合作的皇妃

此舉給出的信息很明確,想要跟俄國合作,得先交命。

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朝鮮自然不敢再輕舉妄動。


再來是外部清掃。

1904年,日本與沙俄在旅順的正面衝突中獲得勝利,成功將俄軍趕出遠東。

奪得了朝鮮半島的實際控制權。



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以特使身份來到朝鮮,與李氏皇室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條約規定,日本特使有權力任免朝鮮政府主要官吏,制定修繕相關法律,並解散所有朝鮮軍隊,以日本駐軍取而代之。

政法軍三權被剝奪,朝鮮完全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為了防止復辟事件發生,伊藤博文將李氏皇室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他安排皇太子留學日本。

名義上是學習先進文化,實則將其作為人質



高宗唯一的女兒德惠翁主,也被強行帶走,嫁給了一位日本貴族

在電影《德惠翁主》中,孫藝珍曾成功塑造過這位在時代浪潮中顛沛流離的女性。



可控制皇室容易,平定民憤難。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爾濱接見俄國財政大臣之時,被朝鮮義士安重根刺殺。



一聲槍響,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卻並未能左右朝鮮的結局。



1910年,日本全面攻占朝鮮。


大量軍隊從本土調遣而來,進駐半島與滿洲。


在日本軍警的殘酷統治之下,中朝兩國人民們紛紛揭竿而起。


從北京的五四運動,到首爾的三一運動,大大小小的抗日遊行與集會呈星火燎原之勢,將獨立自由的思想輻射至東亞全境。



自知無力鎮壓兩國民眾的日本政府,決定改變策略。


他們將一直以來的武斷統治,逐漸過渡為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大力培養「對日合作者」

所謂的「對日合作者」,是指在朝鮮經濟、教育、宗教等領域的親日派。

嚯,這不就是「韓奸」嗎?

第二步,是幫助朝鮮人民建設工廠、學校等基礎設施,推進半島的現代化進程。


這項決議看上去還不錯,似乎是在為民眾謀求切實的利益。


但這不過是給點甜頭嘗嘗而已,刻意美化自己的形象

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於促成最後一步:


在朝鮮全面推行皇民化政策



皇民化,顧名思義,就是將所有朝鮮人民都轉化為天皇子民。


傀儡政府允諾會給予朝鮮人與日本人同等的社會地位。

當然,這不過是張空頭支票罷了。


而作為代價,朝鮮人民必須視日語為母語,全盤接受日本文化,甚至要將自己的朝鮮名改為日本名



此政策表面上是宣揚朝日平等,實質上是妄圖徹底抹殺朝鮮的民族精神


丟失的國土還能重新奪回,消散的民族精神就很難再恢復了。


朝鮮義士們的反抗活動,在這段時期達到高潮。

他們明白,若此刻還不行動,國將不國。


為了懲戒親日派,無數的熱血青年加入暗殺小隊,追殺社會各界的「韓奸」。


《暗殺》


為了捍衛本國語言,朝鮮本土的語言學家們,在日軍的追捕之下收集各地方言,編纂朝鮮語詞典。

這些歷史細節都在電影中得到過還原。


《詞典》


可惜轟轟烈烈的抗日運動還未持續多久,戰爭就爆發了。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


1939年,日軍與蘇軍展開正面對抗。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連綿不斷的戰事,讓東亞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在中國與朝鮮的日占區,大批女性平民被日軍擄走,淪為慰安婦


《鬼鄉》


男性則被運往各大工廠、工事,成為比奴隸還低賤的勞工


《軍艦島》


由於日軍強征慰安婦與勞工的現象,在中國、東南亞地區都有出現過,並不能作為日韓關係的代表性元素。


因此NHK此次選取了一個更冷門、更黑暗的群體加以介紹——

志願兵



在姜帝圭導演的戰爭大作《登陸之日》中,由張東健飾演的朝鮮長跑運動員就是個典型案例。

他先被征入日軍,隨後又被蘇軍納入麾下,最後在幫助德軍守衛諾曼第時被盟軍俘獲。



如此跌宕起伏的劇情,絕非編劇杜撰,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1937年,為了補充兵力空缺,駐朝日軍創設了朝鮮人志願兵制度


日軍當然知道沒有朝鮮群眾會自願為侵略者服役,他們只是打著募集志願兵的旗號四處抓壯丁。

名為志願,實則強制。



整個二戰期間,有二十多萬朝鮮人被日軍強征,發配到亞洲戰場各處。


志願兵的生活,朝不保夕。


準確來說,他們不是士兵,而是炮灰



他們會被發配至條件最艱苦,戰事最激烈的地區。

如瘧疾叢生的南亞叢林,或寸草不生的蒙古荒原。


所負責的行動,也皆為偵查、突襲、排雷這樣的高風險任務。


還記得大名鼎鼎的「神風特攻隊」麼?


太平洋戰爭末期,窮途末路的日軍徵召了一批駕駛飛機對美軍艦船進行自殺式襲擊。


美國人不懂這些日本人為什麼可以做到如此不要命。


其實,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朝鮮志願兵。

不是不要命,而是他們的命,並不在自己手裡。



比自殺式襲擊更令人痛苦的是。

在進軍延邊地區時,朝鮮志願兵還必須將槍口對準自己的朝鮮族同胞們。

那樣的極端條件下,很多事情,是生不由己。


二戰期間,有數萬名朝鮮志願兵死在了不屬於自己的戰場上



其中不少人因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我了結



戰爭結束後,韓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訴,要求其對被強征的志願兵們做出賠償。



可身為戰敗國的日本直接無視了這一要求。

因為他們正忙著銷毀勞工與慰安婦的證據呢。



1965年,日韓兩國在美國的調和下共同簽訂了《日韓基本條約》。


象徵著兩國在戰爭結束幾十年後實現邦交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在之後的幾年中,日本向韓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幫助後者發展經濟。


然而,這些資金卻幾乎未用於對殖民時期的受害者進行賠償。

而是統統被韓國資本家們裝進了口袋裡。



很多韓國群眾為此展開遊行、演講等社會活動,以申訴自己的合法權益。

戰時日本傷害了他們;

戰後國家背叛了他們。

這怎能令人不憤怒。



然而問題在於。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殖民時期勞工賠償的問題,兩國在恢復邦交的同時還簽訂了《日韓請求權協定》。


根據條約規定,日方將向韓方提供數億美元的巨額賠償金。


當這些賠償金支付完畢後,韓方便不能再提出任何索賠主張。


但正如前面說到的,這些賠償金並沒有用於賠償真正的受害者。

每年仍有大量戰時受害民眾站出來要求索賠。

社會呼聲越來越高,但韓國政府卻並不想自己背鍋。

於是在去年,韓國最高法院認定《日韓請求權協定》並不妨礙個人索賠請求權,一些尚未拿到賠款的普通民眾依舊有權利向日方提出申訴。

若日方不接受申訴,韓方將凍結相關在韓日企的資產。

簡單來講就是:

日方覺得自己已經一次性賠償了數億美元,而且韓方當時也對此認可,這碼事就這麼過了。

所以今天還有部分普通民眾沒有拿到賠款,應該找韓國政府,而不是找日本。

他們拿不到賠款,是韓國政府自己沒處理好。

而韓方則拋開條約談歷史,認為既然當初你犯下滔天罪行,就應當繼續承擔賠償責任。

這些索賠的人,仍要由日方負責。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安倍政府認定韓方背信棄義,撕毀條約


文在寅政府則指責日方裝聾作啞,罔顧歷史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站在絕對中立的視角,評判兩國的糾紛。


因為我們的民族,也曾經歷過那段屈辱可怕的歷史。

歷史遺留問題如何化解,民間矛盾與憤怒如何疏化,是一個仍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努力、雙方共同討論和協商的問題。

未來東亞三國的關係如何走向,魚叔不妄加揣度。


但對於已經發生的歷史真相,每個人都有權知曉。


無論是加害方還是受害方,都應當正視事實,才能有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


才有可能,攜手共同推進和平。


「什麼是和平?」


面對刺殺了伊藤博文的朝鮮義士安重根,審判長如是問道。


「所有國家都能獨立自主,才是和平!」



和平無法靠乞求得來,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實力去爭取。


因此,我們在對敢於揭露歷史的真相的NHK電視台,表達認可的同時;

也應該對外部的軍國主義與內部的極端民族主義保持高度警惕。


至今仍有不少日本右翼分子,會用類似的藉口為侵略戰爭辯解


更重要的是,銘記歷史。



追尋和平的路途道阻且長,但請別忘記啟程的地方。

願黎明將至,不負黑暗中的掙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2yBo2wBvvf6VcSZII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