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喪事要簡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不理智。」70多歲熊記亮正在舞台上表演。這一幕發生在11月22日晚上,上百位村民在瀏陽市鎮頭鎮金牌村第二黨支部屋場,觀看由鎮婦聯組織的以「移風易俗 、五治工作」為主題的專場文藝晚會,熊老自編自演的移風易俗節目,受到在場群眾的熱烈支持和點贊。
宣教--有聲引導,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
「『五治』包括什麼內容?『治風』指什麼?」在活動現場,志願宣講員向在座的群眾提問,引來群眾積極舉手搶答,「我知道,我知道!」一個小女孩高興的舉起了手,主持人把話筒交給她時,她很自信的回答出了正確答案,獲得一份小禮品。「這種文藝晚會真好,既能拿到獎品又能學到知識!」雙橋村的一位村民說道。
一位小朋友正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有關移風易俗的問題
鎮頭鎮通過精心設計編排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文藝晚會,藉助屋場、黨小組為單位,採用情景劇、小品、快板等多種形式的節目,把推進移風易俗與推動「五治工作」結合起來,在各村進行展示,推進移風易俗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在甘棠村、北星村等村已開展了6場文藝晚會,場場爆滿,獲得群眾的一致點贊。
歡樂瀏陽河文藝晚會上編排的「移風易俗潤民心」節目
舉措--群眾自治,自上而下樹新風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沒什麼值得表揚啦!」雙橋村番官組劉建國對村黨總支書記羅伏中謙虛的說。
2019年8月劉建國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需要村委會主動上門做工作,力排眾議決定簡辦喪事。「雖然我家裡條件還不錯,但也不能鋪張浪費,父親在世時,也專門叮囑了我們不要大操大辦。」劉建國一家自覺用行動支持移風易俗只是鎮頭鎮村民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縮影,在鎮頭,移風易俗已深入人心。宣傳車、「村村響」廣播不定期向村民們宣傳移風易俗,同時發揮黨員引領和美家美婦的力量,積極上戶進行宣講,開展宣講會10餘次,簽訂移風易俗倡議書1000份。「大事文明辦,小事不再辦;請客控規模,送禮看標準;婚事要新辦,喪事簡辦好;自覺守規矩,共建新鎮頭」。如今在鎮頭鎮,倡議書上的話變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口頭禪。
轉變--示範引領,弘揚文明和諧正氣
「父親生前說過要嚴格按照他的遺囑辦事,我們必須遵守。」羅志兵說道。2019年10月份,躍龍村羊家組羅運海老人因病不幸逝世,在病危時期寫下一封手寫遺囑,在遺囑中表明將遺體火化後,不要將骨灰帶回,叮囑家人一切要響應政府移風易俗號召,要求嚴格按遺囑,喪事一切從簡,簡單弔唁即可。「以前是觀念比較舊,想不開,現在要適應新時代要求啦!」羅志兵的親友都認可這件事。躍龍村村委會也會羅老的行為點贊,並把遺囑放在村部,勉勵更多的村民向其學習。
自瀏陽市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以來,鎮頭鎮積極響應迅速發力,打造移風易俗「鎮頭經驗」。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確定整治重點。成立了22個紅白理事會,全面排查婚喪大操大辦、風氣不正等方面的問題。發動社會志願者積極宣傳,線上線下共同推進移風易俗宣傳。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移風易俗工作是一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長期工程。下一步,鎮頭鎮將繼續藉助「美家美婦」的力量,開展各種形式的移風易俗宣傳活動,讓綠色健康、勤儉樸實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美談,讓遵守公序良俗、弘揚厚德家風成為文明新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0xr2W4BMH2_cNUgX1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