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是福建地級市,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

2019-05-09     旭東讀史

莆田是福建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1][2],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之一。

莆田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里[1],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達290.0萬人[3]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東面台灣海峽與台灣隔海相望,北依福 州,南接泉州。

莆田是著名的僑鄉,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僑胞150萬人,分布在8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華僑31.43萬人、華人118.57萬人;莆田市累計批准僑資企業1518家,合同總投資75.77億美元,合同利用僑資70.02億美元,占莆田市全部利用外資75%以上。[4]

莆田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5]

2018年11月,莆田入選「2018中國地級小康城市100強」,排第66名。

莆田市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分別是:才子服飾、雪津啤酒、閩中有機食品、天下農莊大米、卡朱米羽絨服、三棵樹塗料、保蘭德箱包、華昌首飾、沃特運動鞋、國聖醬菜、雲敦襯衫、金威世家男裝、東奕機械。中國名牌產品:才子襯衫、東南香大米、保蘭德皮包、天下農莊大米。

2018年,莆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2.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7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179.9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946.23億元,增長8.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2%。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7325元,比上年增長8.1%。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48.60億元,增長18.2%。全年莆田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

2018年,莆田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25.91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97億元,增長3.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9.27億元,可比增長0.5%。全市稅收收入(不含海關代征)185.62億元,增長13.0%。

2018年,莆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4元,比上年增長8.8%;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1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69元,比上年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808元,比上年增長8.0%。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82元,增長6.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271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3]

第一產業

2018年,莆田市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2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2.5%。糧食種植面積45.31萬畝,比上年增加0.41萬畝,其中稻穀面積28.17萬畝,減少0.8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8.46萬畝,增加0.2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9.42萬畝,增加1.21萬畝。

2018年,莆田市糧食產量18.26萬噸,比上年增加0.41萬噸,增長2.3%。其中,稻穀產量12.19萬噸,減少0.10萬噸,下降0.8%。

2018年,莆田市肉蛋奶總產量13.51萬噸,比上年下降4.4%。肉類總產量10.50萬噸,下降4.8%。其中,豬肉產量6.68萬噸,下降13.0%;禽肉產量3.72萬噸,增長14.2%;牛肉產量0.02萬噸,增長5.0%;羊肉產量0.08萬噸,增長8.2%。年末生豬存欄38.58萬頭,下降23.5%;生豬出欄83.45萬頭,下降12.0%。牛奶產量0.24萬噸,增長5.7%。

2018年,莆田市水產品產量93.87萬噸,比上年增長4.2%。其中,淡水產品產量2.73萬噸,增長5.9%;海洋捕撈10.48萬噸,下降0.6%;海水養殖80.66萬噸,增長4.7%。[3]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莆田市全部工業增加值934.96億元,比上年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7.5%;國有企業下降32.1%,集體企業增長28.7%,股份制企業增長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6.6%;私營企業增長6.5%。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7.5%,重工業增長13.2%。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9.6%,製造業增長8.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7%。工業產品銷售率99.00%,比上年增加0.04個百分點。

2018年,莆田市規模以上工業的33個行業大類中有11個增加值增速在兩位數。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2.3%,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增長10.8%,紡織業增長32.4%。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6.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1%。高技術製造業增長2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9%。裝備製造業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1.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下降88.4%;國有企業下降73.2%,集體企業增長50.0%,股份制企業下降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1%;私營企業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3.03%,比上年下降0.51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7.83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

建築業

2018年,莆田市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0.79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16.95億元,增長9.4%。[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莆田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6%。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7.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0.1%,其中,工業投資下降0.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8.9%。民間投資增長27.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3.1%。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全年到位資金比上年下降7.7%。其中,國家預算資金下降43.4%,國內貸款下降12.0%,利用外資下降100.0%,自籌資金下降2.3%,其他資金與上年持平。

2018年,莆田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58.22億元,下降7.9%。其中,住宅投資268.19億元,下降0.8%;辦公樓投資11.43億元,下降45.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9.79億元,下降36.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5.5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6.51萬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積66.81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3.79萬平方米。

2018年,莆田市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214套(戶),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916套。

2018年,69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3.8億元。全年建成或部分建成11個項目,新開工11個項目。[3]

國內貿易

2018年,莆田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3.42億元,比上年增長9.8%。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703.35億元,增長10.5%;餐飲收入額60.07億元,增長2.4%。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9%,糧油食品類增長19.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7%,金銀珠寶類增長10.3%,家具類增長18.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0%,化妝品類增長120.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4.7%,日用品類增長14.4%,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增長8.3%,汽車類增長6.4%,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24.7%,通訊器材類增長42.9%。[3]

對外經濟

2018年,莆田市進出口總額370.70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出口224.36億元,增長8.0%;進口146.34億元,下降8.4%。進出口順差78.02億元。新設(含增資5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項目42個,比上年增長35.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4471萬元。[3]

旅遊業

2018年,莆田市接待入境遊客46.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3%。其中,接待外國人7.04萬人次,下降0.8%;台灣同胞30.07萬人次,增長0.7%;港澳同胞9.74萬人次,增長22.5%。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12億美元,增長0.4%。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347.19萬人次,增長19.7%;國內旅遊收入323.68億元,增長35.8%。旅遊總收入350.97億元,增長31.9%。[3]

金融

截至2018年底,莆田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03.12億元,增速與上年持平;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857.51億元,增長3.4%。全年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19.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3%。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餘額713.2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3%。全年內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8.64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13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2.51億元(壽險保費收入33.59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8.92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U-DGwBmyVoG_1ZMs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