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工作者一線戰「疫」】衝鋒在前,防疫一線「最美的人」

2020-02-19   江蘇省科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抗疫戰場上,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科技報國的信念,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在前、精準出擊、勇立新功,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自己的貢獻。

馬利春:防疫一線的「當家人」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疫情當前,捨我其誰。」揚中市新壩鎮科協委員、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馬利春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疫情防控中,24小時待命是常態,哪裡來了緊急通知,哪裡就有她奔波的身影。

正月初三,三橋卡口工作人員為返揚人員測量體溫值守,上午9:00左右,卡口處返揚車輛驟增,原來安排的人手不夠,誰上?作為院部領頭雁、總協調的她衝鋒在前,協助測量體溫。卡口一天24小時三班倒,排班的同志對她說,平時你要當醫院的家,又要部署工作,太辛苦了,值守工作就交給我們吧!但她拒絕了,她說,不到一線,就無法了解三橋值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為提高工作效率,馬利春還利用點滴時間,抽空與院領導班子成員集中學習市防控指揮部文件,把握階段性防控要點,統籌安排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醫院工作做出具體分工與安排。平時工作中,只要有閒暇時間,她或奔赴卡口或隨訪一線,或到各工作現場與同事交流院內防控現狀,及時發現問題並即時整改。任務分工合理、工作目標明確,院內外防控有條不紊地推進。

陳超:抗擊新冠肺炎的「五大員」

  科普宣傳員、黨員、守門員、採購員、駕駛員,在抗疫戰爭中,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科協兼職副主席、南京夢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超就同時擁有這五種身份。

  2月10日上午,陳超來到洪藍街道上崗社區、和鳳鎮烏飛塘社區等地方,送去口罩、方便麵等防疫物資;中午,作為志願者,他又出現在晶橋鎮笪村值守點;下午,他來到區紅十字會捐款5000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陳超每天忙得像個「陀螺」,累計捐款捐物6萬多元。

  春節前夕,疫情日益嚴峻,看到少數村民防控意識不高,走親訪友、串門聊天,給村裡的防控工作帶來壓力,陳超主動報名要求參加村裡的疫情防控宣傳,向村民耐心講解疫情的相關知識和防護措施。經過科普宣傳、反覆勸說,村民的恐慌心理得以緩解,都自覺戴起口罩,減少外出活動。

  疫情的發展時刻牽動著陳超的心。他四處求購物資,當得知南京鼓樓醫院抗疫防護用品緊張,他第一時間聯繫貨源。陳超先後向醫院、機關單位、社區等捐贈價值近5萬元的口罩,向捐贈6000元現金,捐贈部分社區1萬多元物資。

薛克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揚州高郵市臨澤鎮小學學生人數多、分布廣,春節人員流動性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保障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臨澤鎮科協副主席、教育中心校校長薛克榮帶領全體教職工,通過開展系列防控宣傳工作,確保全體師生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學校成立以薛克榮為組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薛克榮及小組成員通過微信群、QQ群等線上方式,引導廣大師生正確認識疫情的預防、管控、科普宣傳、監管協調、輿情掌控工作。指導學生家庭每位成員掌握科學的防護知識,提醒師生員工減少外出,儘量不到密閉的公共場所,勤開窗通風,保持勤洗手的好習慣,出門必佩戴口罩,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

  特殊時期,面對多出來的假期,薛克榮要求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及時關心學生寒假生活,通過「不見面」的方式引導學生科學制定學習和體育鍛鍊計劃,提倡親子共讀。指導家長藉助省「名師空中課堂」以及揚州智慧學堂平台開設的各年級專題免費精品課程自主學習,讓學生們做到「停課不停學」。同時,安排班主任每日與重點學生聯繫,引導做好居家觀察、社區登記等工作。

  薛克榮說:「心中有國,時刻跟黨走;心中有校,隨時站好崗;心中有生,用心履好職。讓我們共同扛起臨澤育人職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者:吳宇 編輯:謝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