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象表明,美國經濟的「利己主義」正隨著疫情在美國大幅蔓延而使其陷入更深困境。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日前稱,美國目前確實有原本被診斷為患流感、實際卻是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情況。這意味著,美國承認公布的疫情數據造假。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國會、最高法院主治醫師布萊恩·莫納漢預測,美國將有大約7千萬至1.5億人感染新冠病毒,這幾乎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一半。這就意味著,美國需要包括口罩在內的源源不斷的醫療防護用品、藥品、洗護用品等。以口罩為例,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稍早前預計,如果新冠肺炎在美國更大規模爆發,美國將需要35億隻口罩。目前來看,實際美國需要的口罩數量或遠不止這些。
不過,美國卻出現了口罩告急的現象。無奈之下,據媒體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前報道,美國衛生部向俄羅斯求購口罩被拒絕。美方被拒後稱俄羅斯經濟的心胸太狹隘。不過,一些網友紛紛吐槽,美國經濟似乎可以回看一下自己之前是如何做的呢?而這僅僅是美國向全世界求購口罩等防護用品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美國經濟「利己主義」正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註解。
也恰恰是在美國經濟這一關鍵時刻,美國連續想到中國製造的口罩以及中國製造的許多醫療防護用品。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媒體3月13日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中國醫療產品給予更多關稅排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將把中國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聽診器套以及一次性鞋套靴套在內的產品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
BWC中文網觀察團注意到,這一消息也是繼稍早前USTR文件顯示,批准將口罩、消毒濕巾和檢查手套等數十種從中國進口的醫療產品排除在關稅清單外後,美國求購口罩迫切目標的進一步細化。更加表示,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求購口罩被拒後,再次求購。顯然,此時,口罩正在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大軟肋。因為在美國大規模擴散病毒面前,口罩作為直接的防護用品,甚至可以關聯到美國整個經濟社會能否做到有效應對風險的作用。口罩不是萬能的,但在美國疫情大幅爆發的情況下,沒有口罩卻是萬萬不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急需大量口罩的情況下,該國的「利己主義」商家們卻第一時間嗅到了商機,開始大肆哄抬物價,而美國聯邦對此現象卻顯得無能為力,甚至只能袖手旁觀。這也是美國經濟無力應對疫情的一個跡象。
例如,在德克薩斯州一家醫療器械商店,一隻N95口罩的售價在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元)之間。不僅如此,還有一些醫療防護用品的價格被美國一些商家們哄抬到高達2000%的價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因口罩價格暴漲,甚至無力負擔,而怨聲載道,Zerohedge稱,一些美國商家正在發著無恥供求規律的財。有美國人稱,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可悲了。事實上,這也正是美國等西方經濟體背後始終貫穿著資本和逐利影子的一個縮影。
再結合美國急切希望在中國購買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的現象上,就進一步佐證了,BWC中文網獨家提出的觀點,中國口罩正在成為美國的硬通貨。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前,中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占全球近半產能規模。而目前,中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16億隻,這一產能的提高僅僅用了9天時間。全世界也見證了中國速度和中國製造的價值所在。
分析認為,此時,美國人正在對包括中國製造的口罩在內的許多中國商品望眼欲穿。亦如華爾街日報數周前報道稱,對中國製造的商品的隱形依賴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戰略軟肋。而彭博社也曾報道,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俄羅斯、印度、韓國等國宣布禁止在疫情期間出口口罩、醫用手套等醫療物資的情況下,截至目前,中國多個醫療生產企業已接到大量出口訂單。這再一次證明,中國製造強大的生產能力和不可替代的價值,特別是當美國在俄羅斯等地求購口罩被拒後,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消費者都離不開中國製造。
緊缺口罩的美國就像裸泳的人
亦如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