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警示:這種「玩具」太危險,已致多人受傷

2020-06-13     壽光日報

原標題:中消協發布警示:這種「玩具」太危險,已致多人受傷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電動平衡車」的新產品十分流行,小區里、公園中甚至道路旁都不時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價格大多在幾百元到一兩千元不等,格外受到青少年追捧,還有家長買來給孩子當玩具。同時,因不當使用而引發的事故也屢見不鮮。日前, 中消協發布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

經不住7歲女兒的請求,消費者張先生春節前從網上給女兒買了輛銷量不錯的電動平衡車。疫情期間女兒不時在小區廣場騎行玩耍,然而不久意外發生,孩子突然從平衡車上摔了出去,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給孩子造成了極大傷害。

其實,隨著電動平衡車的熱銷,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投訴和消息報道時有發生,但其風險尚未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特別是未引起廣大未成年人家長的足夠關注。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從網上購買了幾款熱銷的電動平衡車,邀請有關專家對這類產品進行了分析點評。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不明確,消費者缺乏正確使用依據

據專家介紹,目前備受青少年追捧的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的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兒童玩具,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

根據某搜索平台的搜索數據顯示,家長們往往把電動平衡車當做玩具來選擇,或者是當做可以鍛鍊孩子運動能力的運動器械來選購。電動平衡車的產品說明書則一般將電動平衡車描述為「運動娛樂工具」,有的平衡車將騎行者的使用年齡界定為「5至12周歲」。而在購物網站上,電動平衡車的銷售頁面多以青少年為人物主角兒,甚至直接將產品描述為「智能兒童」平衡車,這些都會誤導家長們將這類產品理解為「玩具」。

購物網站電動平衡車宣傳圖片

兒童玩具專家介紹,如果平衡車速度過快,消費者尤其是兒童很難平穩掌控,極易因失去重心而導致摔傷。

張先生女兒受傷住院後,醫生說孩子的傷勢相當於從三層樓的高度摔下來。該醫生還表示由於電動平衡車速度很快,兒童在騎行時發生事故導致住院的病例很多,且大都傷情嚴重。

二、電動平衡車作為載人移動器具,在道路上行駛存在極大交通安全隱患

按照《電動平衡車通用技術條件》(GB/T34667-2017)的定義,電動平衡車是「配備有可充電的電驅動系統,以自主或人工操控模式來保持動態平衡的輪式載人移動平台」,該標準是按照代步工具或者載人工具進行技術規範的。

但在道路交通安全專家看來,電動平衡車沒有駕駛資質要求、沒有方向盤和手動剎車、行駛時速高噪音小、剎車距離普遍過大等,消費者在道路上使用,不僅增加了自身安全風險,也給其他駕駛員和行人帶來了安全隱患,因此,作為交通工具目前不被交管部門認可。

現實中,因電動平衡車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多有報道。

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發生一起計程車與騎著電動平衡車的8歲男孩相撞事故,送到醫院後,男孩已無生命體徵。據計程車後方的轎車駕駛員稱,計程車行駛至丁字路口時,男孩沿斑馬線騎著平衡車進入輔道,隨後兩者相撞,「男孩被撞飛了幾米遠,後來又遭到了碾壓」。

2019年8月,山西一名男孩在馬路上騎電動平衡車時突然摔倒,趴在了電動平衡車上,隨後電動平衡車失去控制,帶著孩子駛向馬路中央,所幸後面的摩托車和轎車及時剎車,才沒有發生意外。

男孩騎電動平衡車突然撞向行駛車輛(圖片來自網絡)

三、經營者風險提示不顯著,消費者防護意識不足

電動平衡車經營者在銷售時,為了推銷其產品往往只注重宣傳產品的便利和優勢,而對產品的風險警示和防護提示不足,很多消費者都反映他們在購買電動平衡車時,經營者一直宣稱該產品容易操作、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些產品在廣告中展示的騎行人員也沒有佩戴任何安全護具,這就很容易讓消費者忽視安全風險,忽略佩戴安全護具。

據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官網披露,2020年5月的一個晚上,該醫院綜合外科朱醫生在值班期間接待了4位由於玩電動平衡車導致摔傷來急診的孩子。他們年齡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也才10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騎行時都沒有佩戴任何護具。

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強化對電動平衡車市場監督,中消協發布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

1.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不建議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

2.電動平衡車非交通工具,切勿在道路上騎行。

3.謹慎控制騎行速度,安全防護不容忽視。

來源:新華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wLrnIBnkjnB-0zYN4W.html




拆除!啟用!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