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繼「恆大冠軍無用論」後又一奇葩言論:中超外援也有害?

2020-01-12     黑色柳丁

近日,中國足協高層因語出驚人接連刷屏,先是表示「恆大拿那麼多冠軍有什麼用?9連冠10連冠中國足球也上不去啊」,接著又是足協秘書長劉奕公開稱「恆大買入孔卡等高水平的外援,導致2012年後中國球員進球數急速下降,直接結果就是國家隊水平的急劇下滑。」 足協高層的這些奇葩言論引起不少熱議,在圈內專家眼裡既不專業也無邏輯,甚至有打壓「恆大」之嫌。

青訓的鍋讓俱樂部來背?這邏輯厲害了!

《體壇周報》記者梁宏業在微博上評論道:「足代會上有人叫囂你恆大對中國足球沒什麼貢獻,討論國足不行說孔卡來了國家隊成績明顯下降,滿滿的要斗死恆大。我也不是恆大球迷,但我看得見恆大做實事,能出成績。」同時,梁宏業也對劉奕的言論進行了反駁。他表示:」這個秘書長居然能用外援多推理出國家隊水平下降。以前都說國家隊不行是青訓不好,現在不說青訓不好說外援多,為什麼?因為青訓不好主要責任在足協啊,足協現在把責任推給俱樂部就說是外援搞的。新換屆的足協還得換。」

眾所周知,劉奕曾是國內的知名足球經紀人,擔任過孫繼海、李章洙、米倫等人的經紀人。不過,他在業界的口碑並不算好,當年因將米倫「一女二嫁」,鬧得滿城風雨。了解劉奕的人,對其評價是:他是個聰明人,但首先是個商人。

不管劉奕之前做了什麼,但他如今的身份是足協秘書長,他要為中國足球負責。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曾說過中國足球水平不行,其實是青訓不行。「青訓是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源。青訓是中國足球改革的基礎,也是中國足球發展和振興的戰略基石,事關中國足球的未來。」

而青訓體系的搭建工作,正屬於足協的工作範疇。過去這些年,中國足球的青訓停滯不前,足球人口基數一直下降。據新華社報道,在中國足協註冊的1991-1998年齡段青少年球員總數僅為7276人。其中,91、92年齡段球員註冊人數僅為355人和380人,武磊正是這1/355。從武磊這一代開始,中國足球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自2006年之後,中國國青隊也再無世青賽參賽資格。

青訓落後誰該負責,反正恆大、魯能等中超豪門俱樂部是絕對背不了這個鍋的。魯能青訓從1999年開始,今年已整整20年,其整體青訓實力應該是國內最強。恆大足校雖然僅僅成立7年,但投入超26億,在中國、西班牙開設兩大基地,實施了「精英生、全免費」的培訓機制,創辦了馬德里足球冠軍賽,以賽帶練,加快培養小孩子。相比於中超大多數俱樂部包括國安、上港等等「買買買」後備隊伍,恆大、魯能已經走前了一大步。

國家隊成績不佳怪恆大?該問責的是足協!

國足興衰,家家俱樂部有責,冠軍更應首當其衝。但有一個事實是,成年國家隊成績下滑,早在2004年便已開始,他們連續四屆世預賽失利。而恆大是在2010年才進入中國足球。16年的12強賽上,正是恆大國腳黃博文一腳勁射才送中國隊晉級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12強賽,那場比賽國足首發陣容中有5名恆大國腳。此後,國足主場1比0力克韓國隊,首發陣容中仍有5人來自恆大。過去10年,中國男足低谷中少有的閃光點,大都是恆大國腳的身影。

國家隊成績不好,首當其衝應該是問責中國足協,而不是俱樂部。但如今,足協部分領導卻把中國足球停滯不前的黑鍋甩給了俱樂部。在中國足球的發展問題上,足協書記與足協主席、秘書長觀點不一,隨著對足球糾偏方向的爭論不休,中國足協會不會陷入新一輪的瞎折騰?

在陳戌源離開上港,上任足協主席之初,全國球迷對其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幫助中國足球走出泥潭。但陳戌源與劉奕領導的足協班子,卻將一次次將中國足球帶進輿論的漩渦之中,表現有些令人失望。中國足球已經經不起再窮折騰,需要的是團結而不是偏見和狹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QDnm8BUQOea5Owvy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