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深山中隱匿了一座教堂,中式風格混搭法蘭西風情!

2019-05-05     二哥說道

四川成都金堂舒家灣村,有一座木石結構的西洋建築,在擁有眾多紅磚灰瓦村舍的村落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這座天主教堂,被認為是川西地區最早的天主堂之一,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因戰亂被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法國人司鐸花費萬兩白銀重建。如今,這座中西合璧的建築,為研究當時該區域的清代建築及宗教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中西風格融合

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車行進在山脊上,兩邊都是連綿的丘陵,成都到金堂下高速後,前往舒家灣天主教堂還有十多公里,一路上的景致,很難讓人聯想到那座由藍白黃等彩色構成的西式建築。進入舒家灣村,山路越來越抖,路的盡頭就是這座聳立山頂的教堂。教堂兩邊是橘園,公路還在繼續修建,四周零星散落了一些院落,要麼泥牆灰瓦、要麼紅磚黑瓦,這座教堂的出現,多少有些魔幻。

根據現場文物資料顯示:這座建築2012年被列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教堂整個建築平面呈「亞」字形,座西北向南,占地面積約1650平方米。

教堂的正面是一道石牌坊,是最具辨識度的標誌。石牌坊為三層三開間的中西合璧石質建築,有三道圓拱門,圓形石柱上,雕刻著半圓形花邊,石柱頂端有一些蝶形圖案,裝飾雖然繁複,但左右兩邊始終保持著對稱。石牌坊頂端為三角形,上面有一個圓球,最後以十字架結頂。

在石牌坊兩側,就是東西兩個廂房,懸山式頂、隔扇式壁、木格花窗……將整個畫風又拉回了清代。兩翼的中式建築通過一道石牆連接,毫無違和感。在中式建築的牆壁上,還有碑帽為「二龍戲珠」碑刻。不過,上面的文字已經難以辨認。後側的山坡上,還存有一座四合院落,懸山式門樓、筒瓦蓋頂。

1997年8月,教堂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教堂內部,頂部懸掛著一口法國製造的銅鐘,上鑄花卉、十字架等紋飾,兩面都是雕花木格窗,光線從外面投射進來,顯得格外肅靜。

正對面則是彩色玻璃窗,紅藍黃綠,在光照下格外顯眼。但天花板頂上的壁畫上又是中式畫風,裝點著花鳥蟲魚各種圖案。

室內則是由石板鋪成,柱礎上有雲紋和蓮花瓣,檐柱上還彩繪了不少花果、雲氣、蝙蝠等紋飾。這些雕刻精美的東西文化元素,在教堂內部融為一體。

看守教堂的老張說,雖然教堂藏在深山之中,但因為前些年有人拍了教堂的照片傳播出去,周末也有人前來造訪,最多的時候會有二三十人。

東西文化的交流

為研究清代建築提供資料

面朝沱江,這座教堂建築顯得格外突出。不過,由於山路遙遠,很多成都人還不知道舒家灣村有著這麼一座建築。「以前都是坐船到山下,然後走上來。」吳大娘說,山下就是一個碼頭。

在被問到道路如此不暢,修建怎麼完成的問題時,村裡吳大娘指著山上的紅砂岩說,「大多是就地取材。」她聽家裡老人說,當時修建的磚都是在附近燒制,石頭也是從岩壁上鑿下來的,費了不少人力物力。

村裡老張說,這座教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因戰亂被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法國人司鐸花費萬兩白銀重建。

作為文物保護單位,舒家灣天主教堂石牌坊、禮拜堂及東西廂房等保存基本完好,石牌坊融合中國精湛石雕技藝與西方教堂立面於一體,各種人物、鳥獸、花草、山水及雲紋等細膩精巧,栩栩如生,均屬鬼斧神工精雕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而整個建築本身,為研究這一區域的清代建築及宗教歷史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也成為了當地的一處人文旅遊景點。

自駕車成都出發走滬蓉高速—成巴高速金堂下高速,到金堂舒家灣天主教堂約69公里。時間約1小時30分。

來源:四川自駕游攻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unVEGwBmyVoG_1ZDi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