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手,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2019-11-15     名校家長

文:逗號

有句話說得好:「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是的,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縱使千般萬般不舍,最終也要放手。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1、放手讓孩子去獨立

楊絳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確實,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精彩。

還記得那個叫魏永康的神童嗎?

13歲考上重點大學,是當時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按理來說,他的前途本是一片光明,但卻在20歲時被中科院退學,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獨立。

原來,魏永康的母親認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讀書才有出息,於是事事包辦,從不放手讓孩子獨立。

甚至直到高中母親還給他喂飯,大學還住進宿舍陪讀。

到了中科院,離開了母親,魏永康卻無法料理自己的生活,不會洗衣服,生活邋遢。

大冬天的時候,還經常穿著拖鞋,和一件單衣就出門閒逛。

被退學後,魏永康幾近奔潰,母親也十分悔恨,後悔自己當初不應該什麼都不讓他做,後悔忘了怎麼教自己的孩子獨立。

有人說:「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父母的事事包辦,換來的是自己成倍的艱辛和一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巨嬰。

把孩子養成了巨嬰,害的不僅是孩子,更苦了父母。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教會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個獨立的孩子,未來才會更加優秀。

2、放手讓孩子去吃苦

俗話說得好:「1次吃苦,勝過1萬次說教。」

確實,經歷苦難,可以讓孩子快速成長,甚至帶來脫胎換骨。

一個泰國的5歲男孩,早上起來不願意去上學,他的父母怎麼勸都不管用。

最後,男孩的媽媽幫孩子請了一天假,帶著他去撿垃圾。

一開始,孩子還因為不用上學而高興,但是沒過多久,孩子就喊累了。

但是這位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3.5公里,撿了一小袋空瓶子,換了2泰銖。

孩子累得實在是走不動,想坐公交車回家,結果因為錢不夠只能繼續走路。

路過冰淇淋店和餐廳,孩子一次次的停留,又不得不繼續前進。

最後,男孩對媽媽說:「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這位媽媽在文章最後表示: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需要讓他們感受幸福,也需要理解痛苦和疲憊,了解一切的來之不易。

有智慧的父母,都會放手讓孩子去吃苦。

學會吃苦,是對孩子心性的磨練,強大孩子的內在,從而助力人生起航。

為人父母,如果真愛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

讓孩子吃到該吃的苦,才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3、放手讓孩子做選擇

俗話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

但是,做父母的常常忘記這一點,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替孩子做選擇。

還記得那個叫沈巍的流浪漢嗎?

他飽讀群書,畢業後在上海市徐匯區審計局工作。

就這樣一個看似很「成功」的人,卻當了26年的流浪漢。

沈巍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航海專業的本科生。

但是在教育上,父親總是喜歡以愛的名義替你做選擇。

沈巍從小就喜歡畫畫,但父親不允許;上大學了本想報個自己喜歡的中文,但父親給他選了審計專業;大學畢業後,父親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審計工作。

他開始靠著撿垃圾來換取書讀,但被同事認為他腦子有病,就「被病假」在家休息了,一休息就是26年。

沈巍說:「這輩子,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遺憾。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和文化掛鉤,而不是數字。」

他的父親最終還是後悔了,在彌留之際懊悔地說:「兒子本可以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的。」

有多少父母像沈巍父親這樣,總是把對孩子的愛用錯地方,總是固執地替孩子去選擇,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了你好」。

但是,父母眼中最好的路,有時並不是孩子真正想要走的路。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路其實是他自己參與選擇的路。

好的教育,是要給孩子留有空間,留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在這過程中,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好的建議,幫助孩子更好的選擇正確的路。

4、放手讓孩子面對失敗

古人云:失敗乃成功之母。

失敗是挫折,是痛苦,但它又可以轉化為成功。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一定要放手讓孩子面對失敗,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失敗。

有位著名企業家,在談起對待孩子的失敗時,他說了這樣兩句話:

我的兒子遭遇失敗的時候,我會鼓勵他,但是更多的時候,我會袖手旁觀。

他不能總是依靠在我的身旁,我覺得應該讓他經受點挫折,讓他自己從失敗中走出來,這樣他才會真正具備克服困難的韌性和耐力。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有一次這個小男孩競選班幹部落選了,覺得十分沒面子。

於是,他便找到爸爸,一副很沮喪的樣子,說:「這次同學們肯定要笑話我了。」

看著兒子一臉沮喪的樣子他沒有理會,儘管他和兒子的老師是朋友,彼此很熟悉,完全能夠讓老師給孩子補個什麼職務,照顧他的「面子」。

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對兒子說:「想要做班幹部,想要有面子,你就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怒氣去贏得同學們的認可。」

小男孩聽了,久久不語。

後來,小男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這次競選失敗,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我知道應該怎麼做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會做得更好。這次失敗讓我成長很多。」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與失敗,這是很難避免的。

作為父母,就不要過分讓孩子依賴,立即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放手讓孩子面對失敗。

只有做到正視失敗,孩子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懂得放手,是父母成長的最高境界。

真正對孩子的愛,是懂得對他放手,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qqjbW4BMH2_cNUgZj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