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現近80億!「拋售」內地後,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2020-07-27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套現近80億!「拋售」內地後,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文 | 文刀

圖 | 東方IC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李嘉誠又出手賣地了!

7月23日晚間,長實集團發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HLV及Chinex,作價78.47億元,向禹洲集團(01628-HK)及成都瑞卓置業合資公司出售了成都南城都匯項目。

眾所周知,李嘉誠在內地的生意經,離不開「囤地」二字,南城都匯項目也不例外。

2004年時,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進入成都,以21.35億元的價格拿下了南城都匯區域1036畝的土地,成交樓麵價高達1030元/㎡,是當年成都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地王」。

但在拿地的16年間,南城都匯的項目卻一拖再拖,屢屢被質疑存在「捂盤」行為,直到現在還剩兩棟樓沒有建完。

儘管如此,李嘉誠還是賺得盆滿缽滿。

2016年至今,成都房價起飛,南城都匯所在的高新區金融城成了如今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地價漲幅已然超過了10倍。

公告中也提到,通過此次交易,預計將獲得38.11億港元的收益。

然而,就在南城都匯被出售的同時,和記黃埔也傳出了擬定的撤離時間表,「7日之內全部撤離成都」。

南城都匯建了16年都沒有徹底建完,和記黃埔「跑」出成都卻只需要7天,令人啼笑皆非。

但也讓人想起了這幾年始終未曾平息的輿論:李嘉誠,真的要跑了?

01

頻頻拋售,李嘉誠「清倉」內地?

李嘉誠發跡於香港,但真正讓他封神的地方,是內地。

幾十年前,趁著香港回歸的良機,李嘉誠聞風而動,一路北上開疆拓土,成為對內地投資力度最大的香港富商,曾被冠以「愛國商人」的美稱。

當時,李嘉誠以白菜價格,在內地的諸多城市都拿下了土地,也曾在一線城市打造出長和系的地標性大盤,比如北京長安街上的東方廣場等。

但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物盡其用,事實上,大多數的土地都被擱置了。這些土地中,有的沒開發就被轉手賣給了下家,有的開發時間則超過了十年以上。

而這正是李嘉誠的一貫做法,通過囤積土地,坐等地價、房價一飛沖天,最後躺著把錢給賺了。比如這次被拋售的南城都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然,這種行為給李嘉誠引來了很多非議,也為後來的輿論討伐埋下了禍根。

從2013年起,李嘉誠一反常態,不囤地、改賣地,開始了連續七年的「拋售」內地地產項目:

2013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
2014年,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並賣掉了長園集團全部股權;
2016年,出售陸家嘴世紀匯廣場50%股權;
2019年,出售大連西港項目;
2020年,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
……

以大連西崗項目為例。2011年時,李嘉誠買這個項目花了19億元,到了2019年時,融創董事長孫宏斌接盤,花費了40億元。

8年時間項目價格翻了一倍,一買一賣,20億就進了李嘉誠的腰包。

而這種頻頻出售內地資產的行為,明顯對李嘉誠的形象造成了損傷,以至於後來每次賣資產、都會引發關於「李嘉誠跑了」的輿論,甚至官媒也曾多次發聲。

2015年時,人民日報就曾說「遇到困難不能共度難關,不必挽留」;2017年時,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發文直呼,《別讓李嘉誠跑了》……

那在喊了7年「李嘉誠跑了」後,他到底賣了多少土地?在內地還剩多少土地呢?

2015年時,李嘉誠第一次公開披露了長和系在內地的土地儲備:1580萬平方米。

據長實集團2019年報披露,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9200萬平方尺,其中400萬平方尺、8400萬平方尺及400萬平方尺分別位於香港、內地及海外。

8400萬內地的土地儲備數據,即約933.33萬平方米。

通過粗略的計算可得出,四年時間裡,李嘉誠已經拋售了約647萬平方米的內地土儲,約占2015年土儲總額的41%,形容為「清倉式」拋售也不為過。

儘管如此,在經歷了多次拋售後,據長實披露,李嘉誠目前在內地還擁有50多個房地產項目,分布於20多個城市。家大業大,可見一斑。

另外,李嘉誠不僅在拋售內地,還在不斷拋售自己的大本營香港:

2013年,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
2014年,賣掉亞洲貨櫃碼頭60%股權,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25%股份,賣掉和記港陸71.36%股權;
2015年,出售香港商業地產盈暉薈;
2017年,出售和記環球電訊、香港山頂道2塊豪宅地塊、香港中環中心75%權益、香港商業地產項目和富薈;
……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李嘉誠家族數次出售內地及中國香港物業,套現金額逾1150億港元。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有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在亞洲的資產占比已經下降至10%。

不僅如此,在2015年時,李嘉誠實控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進行了合併、業務重組,組成了新的長和公司;同時,李嘉誠將旗下的兩大上市公司註冊地址,由原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變更為蓋曼群島。

種種舉動,讓「李嘉誠要跑了」的輿論甚囂塵上。

02

「買下了半個英國」,李嘉誠賺了嗎?

頻繁出售內地、香港的項目進行套現,資產變成了巨額的資金,李嘉誠的下一站去哪兒了?

其實,李嘉誠正把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向國外,英國、紐西蘭、荷蘭、加拿大、愛爾蘭、德國等諸多國家,都留下了他的投資印記。

其中,又以李嘉誠對英國的投資最為引人注目。

在電力方面,李嘉誠先於2010年相繼收購了英國布里斯托Seabank Power發電廠50%的權益和英國電網EDF Energy的100%股權,後在2019年收購英國西北電力公司Electricity North West,如今,已經控制了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

除電力外,李嘉誠還收購了英國最大水務公司之一Northumbrian,為7%的英國人口供水;收購了英國配氣網絡威爾斯和西部公用事業公司Wales&WestUtilities(WWU),控制了英國30%的天然氣市場。

2015年1月,李嘉誠以接近千億的價格,收購了英國電信公司O2UK,這也是他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筆收購案。O2英國公司是英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自此,李嘉誠控制了英國超過40%的電信市場。

如今,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涵蓋供水、供電、天然氣輸送、鐵路、通訊、零售等多個領域,可見他下重注投資的,大多是和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國民支柱產業。

對於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力度,坊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投入資金已達12000億,一說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總資產已高達近4000億港元。

也難怪有一種說法稱,

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但李嘉誠對英國的投資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回報,反而,由於英國脫歐帶來的影響,導致局勢動盪、英鎊縮水,李嘉誠家族的財富總額持續縮水。

就在今年,李嘉誠的老對手、「四叔」李兆基彎道超車,拿下了李嘉誠穩坐21年的「香港首富」寶座。

儘管如此,李嘉誠對於英國的投資還在不斷加碼。

2019年下半年,李嘉誠斥資約39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了英國最大酒吧運營商greene king(格林王),它是英國最大的酒吧零售商和釀酒商,擁有超過2700家酒吧、餐廳、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15年前和記黃埔以1億英鎊的總價買下了的一塊地。多年來,這塊地遲遲沒有動工。

最近,這塊地的項目獲得倫敦區政府的規劃批准,李嘉誠準備再次耗資100億,在此興建「香港城」。

李嘉誠在特殊時期的舉動,頗為耐人尋味。

03

結束語

如果單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李嘉誠在內地獲得巨大的利潤後,拋售內地、、香港資產,轉而去歐洲下重注,無可厚非。

畢竟商人逐利,李嘉誠本人也曾說過:

「做生意有買有賣再正常不過,這些全是出於市場和經濟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但作為最知名的傳奇華人富商,這種行為,卻無形中傷透了國人的心。

如今,李嘉誠的一世英名,已經隨著頻頻拋售內地項目碎了一地,每每只要出售資產,總會被質疑「李嘉誠要跑了」。

那麼問題來了,「拋售」自己祖國的人,還能繼續做贏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