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了倒刺,當心撕出甲溝炎

入秋後天氣乾燥,指甲旁的倒刺又悄悄「露頭」了。說到倒刺,那感覺真是讓人眉頭一皺,事兒不大,但不處理的話,剮到哪兒就是針扎般的疼。手欠點兒的人一狠心拔掉它,搞不好能「撕」出一道口子,流血不說,還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甚至引發甲溝炎等問題。

倒刺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倒刺的出現是因皮膚油脂少

一般來說,它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角質層過度乾燥,從皮膚表面剝離,最後形成了小刺樣的突起物。

人的皮膚最外層表面有一層角質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皮」。雖然是一層死的細胞,卻是構成皮膚天然防禦力的第一道屏障。我們都知道皮膚上有皮脂腺,它會分泌油脂,覆蓋在角質層表面,以減少角質層水分蒸發,起到保濕作用。只有含有足量水分的角質層,才能跟下方的皮膚細胞緊密貼合。

然而生活中有些情況,如使用肥皂、洗滌劑、鹼性物質及擦拭等,都會去除皮脂,使得角質層原有水分過度蒸發,缺水乾燥。尤其是北方秋冬季節氣候乾燥,更會加快皮膚水分蒸發。如果再加上外力逆向摩擦的誘因,如洗衣服、打球、赤手勞動等,必然容易出現皮膚角質層的斷裂和剝離,繼而產生倒刺。

Q

那為什麼倒刺容易出現在指甲根部,而不是手指上的其他部位呢?

答:這跟甲根周圍皮膚的特殊性有關。這部分皮膚沒有毛囊和汗腺,好處是這裡永遠不會長痘,壞處是這裡的角質層易變得乾燥。而且,這裡的皮膚相對於手指握持面的皮膚更為纖薄、張力也較大,面對外力摩擦時,角質層更容易斷裂。

指甲倒刺,泡軟後剪

長了倒刺,千萬不要粗暴地撕掉,否則容易皮膚撕裂、感染,嚴重者會導致甲溝炎。應該先用溫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等指甲及周圍皮膚變得柔軟後,再用小剪刀將凸出來的倒刺剪掉,然後抹護手霜。

日常護理時,每次洗完手使用護手霜,讓角質層保持濕潤狀態。並且注意塗抹均勻,尤其是指甲周圍要多抹抹,保證足夠濕潤。也可以用含維生素E的營養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關節,幫助去除倒刺、軟化粗皮。

飲食上,缺乏維生素A、E、鋅及硒也會導致肌膚乾燥,需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蛋、芝士中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可由乾果(特別是杏仁)、水果、綠色蔬菜等中獲取;海產、牛奶、蔬果則含有硒及鋅。

教你幾招預防甲溝炎

甲溝炎是什麼?

據《解放軍報》報道,甲溝炎是指(趾)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由細菌通過指(趾)甲旁皮膚的微創破損襲至皮下生長繁殖引起。在手指發生的甲溝炎多由刺傷、撕剝倒刺或修剪指甲過深等損傷引起;在足趾發生的甲溝炎多由嵌甲或鞋子過緊等引起。

如果患了甲溝炎,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進行診治。甲溝炎一般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急性甲溝炎也被稱為細菌性甲溝炎,通常由葡萄球菌引起,可先用抗生素治療,若效果不佳則宜將病甲拔去;慢性甲溝炎為真菌感染所致,多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治療時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製劑,效果不好時需配合口服抗真菌藥物。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甲溝炎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修剪指(趾)甲。

不宜剪得過短,每次修剪時應留下足夠指(趾)甲蓋住皮膚。出現倒刺時,應用指甲剪將其齊根剪掉,不要用手撕扯。

2.警惕各種小刺

木刺、竹刺、縫衣針、魚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傷甲溝的異物,參加勞動或忙於家務時應格外小心。

3.日常養護手指

做好手指養護,注意手部皮膚的潤膚保濕,做家務時最好戴手套,比如內襯是棉的橡膠手套。及時治療手足以及甲周淺表的刮傷、擦傷和裂口。

4.儘量拒絕美甲

儘可能不做美甲,因為美甲過程中需要整理甲上皮,而把甲上皮推後等操作可能引起甲上皮損傷。

來源:北京日報、人民網-科普中國、生命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hVvFW4BMH2_cNUgi5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