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陝西省教育廳發布《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做好陝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並就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工作進行了解讀,明確陝西民辦「幼升小」「小升初」進入搖號時代。
就家長關心的問題,華商報記者對《通知》及解讀進行了梳理,同時請教育專家、西安交大韓城學校總校長劉鵬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
公辦民辦同步招生
民辦搖不上很有可能錯失好的公辦學位
家長:如果民辦搖不上,孩子的上學問題該如何解決?
解答:這也是今年政策最大的變化。小學一般採取登記(報名)方式入學,初中一般採取登記(報名)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建設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平台,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報名、同步招生,意味著家長只能選擇民辦或者公辦。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幼升小、小升初),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電腦隨機錄取全程接受社會監督,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未被錄取的適齡兒童,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安排到對應學區公辦學校,若無空餘學位,統籌安排到其他公辦學校。
劉鵬說,根據這一規定,如果家長選擇報民辦學校,如果民辦沒搖上首先安排到對應學區的公辦學校,但如果公辦學校沒有空餘學位就只能安排到其他公辦學校,這樣一來,家長在選擇時就要慎重,防止民辦搖不上又錯失公辦學位。
年滿六周歲兒童應接受義務教育
嚴禁以「私塾」等形式替代
家長:把孩子送到私塾讀書,不去上小學了行不行?
解答:《通知》要求,凡當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切實履行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法定職責,落實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嚴禁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
免試就近入學
不得以各類競賽成績作為招生依據
家長:孩子還在學習奧數、奧語,有機構承諾可以通過「點考」等方式進入民辦學校,這種招生方式可行嗎?
解答:《通知》稱,義務教育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免試」是指全省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一律不得以面試、面談、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其中自然包括奧數班的選拔考試。
「就近」是指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總體目標,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科學劃定服務片區範圍(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在學區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審批地招生),確保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片區或學區確定後,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實行審批地招生
不得跨市域招生
家長:民辦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如果孩子戶口在未央區,可以報雁塔區的民辦學校嗎?
解答:《通知》明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提前申報招生計劃,由審批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並在審批地招生,審批地招生學位有餘額的,可以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劉鵬介紹,一般來說,小學的審批地在區縣,初中在市一級,也有個別學校為省、市一級直屬學校。按照《通知》的規定,如果民辦小學的審批地在區縣,就只能在本區招生;如果民辦初中的審批地在市一級,則在本市範圍內招生。學位有餘額的,可以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隨遷子女入學以公辦學校為主
學位不足政府買單上民辦
家長:隨遷子女入學一直矛盾突出,此前有將隨遷子女安排在較為偏遠的學校,本次發布的政策對此如何規定的?
解答:《通知》要求,要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落實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流入地參加中考政策。實行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的地方,要合理設置積分條件,確保符合國家《居住證暫行條例》基本要求的隨遷子女能夠應入盡入。要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安排隨遷子女就學,對於公辦學校學位不足的,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在民辦學校就讀。不得將隨遷子女集中在少數學校、班級。
隨遷子女回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讀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法予以統籌安排。
民辦學校中屬於政府購買服務的學位,按照公辦學校劃片辦法統一招生。很多家長對這一規定不太明了。劉鵬說,這是指一些民辦學校有公辦教師指標和政府投資的部分,就要留出一部分公辦學位按照公辦學校招生方式實行劃片招生。或者某民辦學校有多餘學位,政府替居民買單購買了多餘學位。
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或送教上門 殘疾兒童落實「一人一案」
家長: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有哪些規定?
解答:《通知》要求積極推進融合教育,依法保障能夠接受普通教育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就便隨班就讀。按照特殊教育和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相關規定,各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針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不同狀況,分別提出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或送教上門等教育安置意見,落實「一人一案」。
市級教育部門出台實施細則
明確招生程序
家長:有了總體政策,家長關心具體如何操作、什麼時候開始報名?
解答:《通知》稱,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市級統籌,以縣為主,屬地管理」的工作機制。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出台實施細則,指導縣(區)合理劃分學區,完善工作方案,明確招生程序。市級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方案報省教育廳備案後向社會公布。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同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負責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組織實施、信息公開、學籍管理和督查落實,嚴格控制「大校額」「大班額」。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對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實行督導。
不得以面談等名義選拔學生
嚴禁提前組織招生
家長:社會上還有一些培訓機構承諾提前招生,政策上是否有相關規定?
解答:《通知》明確禁止這類行為,特彆強調義務教育招生「九嚴禁」: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面談、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嚴禁無計劃、超計劃組織招生,招生結束後,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嚴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嚴禁任何學校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各種費用;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嚴禁初中學校對學生進行中考成績排名、宣傳中考狀元和升學率;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
違規違紀招生的民辦學校
嚴重者吊銷辦學許可證
家長:完全搖號後會不會依然有暗箱操作,如果發現違規招生行為怎麼辦?
解答: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建立招生範圍、招生計劃和招生結果公示制度,健全違規招生查處和責任追究機制,暢通舉報和申訴受理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有違規違紀招生行為的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等處罰,對於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依法依規給予減少下一年度招生計劃、停止當年招生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搖不搖?咋抉擇?
政策已經清晰,但不少小升初孩子的家長糾結才剛剛開始。
像去年那種情況,其實還好選擇。娃只要成績好,就敢報名校,畢竟還有一個面談環節。就算搖號和面談都沒能進到心儀的民辦學校,但只要符合條件,還可以回到學區公辦。
但今年,政策規定,未被民辦學校錄取的,由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安排到對應學區公辦學校,若無空餘學位,則統籌安排到其他公辦學校。
但凡好一點的公辦學校,怎麼可能有空餘學位呢?何況,今年還是公辦民辦同招,保不准有多少原來計劃報名幾所名校的,為了保險起見,都退而求其次會選擇質量尚可的學區公辦學校。
這種情況下,家長們可能得審慎考慮。某培訓機構負責人建議:如果學區公辦學校質量還不錯,果斷捨棄報民辦學校,只報學區公辦學校;如果學區公辦學校質量一般,孩子學習成績還不錯,就報名校;不管學區公辦學校質量如何,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不咋樣,最好不要報名校,因為入學後很快就會被邊緣化,反倒不利於孩子成長。 綜合
「家長圈」
希望搖號能讓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政策回不去以前,那更徹底的搖號是較好的方式,不能像現在這樣不尷不尬了。搖號可能對現在4年級以上拼了一段時間的好學生的家長有些衝擊,但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還是一種釋放。
說心裡話,孩子考上了心儀的學校,高興之餘還是擔憂,都是學霸的學校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好事情。真正的花季是讓孩子自由釋放的花季,12歲以前甚至15歲以前都應該是自然的花園,任何過多的雕飾都是多餘的。
我的孩子,小學六年,沒有上任何課外班,堅持讓孩子自由釋放,學校教的認真吸收了就足矣。這也許是搖號以後絕大多數孩子的福音。身心健康,能感受人生的幸福,能細細體會生命的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孩子們應該在戶外與同學們歡笑,與大自然擁抱。
希望搖號政策,能讓更多的12歲以下的孩子享受生命的本真,真正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學生圈」
運氣是「一陣子」努力要「一輩子」
搖號的運氣雖能用一陣子,但努力拚來的一身本領,才能夠支撐一輩子。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從此,我們的家將告別雞飛狗跳,回歸母慈子孝的歲月靜好。
人生很拼搏,搖號奈我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HkXHEBiuFnsJQVMv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