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薈:帶你看看老汕頭火柴殼「火花上」的潮汕食材

2020-03-19     大潮汕灣視點

原創 :孫躍宏 ,來源:火花收藏鑑賞

主題:牛肉、粿條、獅頭鵝、鴨、筍、海鮮

【汕頭由來】秦時,汕頭屬南海郡揭陽縣。現市區北片古為濱海沖積地,宋代時砂尾(今金砂鄉)已形成聚落,南片的濠江古為潮陽縣建制的招收都,宋時增設了砂浦都,此時招收、砂浦仍然屬潮陽縣管轄。元代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明嘉靖年間市區北片脫離揭陽,屬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清康熙年間建沙汕頭炮台,雍正年間簡稱汕頭。

潮汕美食薈:帶你看看老汕頭火柴殼「火花上」的潮汕食材


【潮汕美食】潮菜源於秦漢、興於唐、盛於明清,以食材鮮、刀工精、烹飪手法多而著稱。兼各地華僑往來,得吸收海內外精華,越發發揚光大。雖歸之於粵菜,實則與閩南菜有更大淵源。潮菜頗多獨特做法,種類繁多,食不厭精,由漢唐以降,將最初的「蠻俗」飲食漸而升華為精細菜系。家常菜四大種類為:滷水、生腌、小炒、魚飯(打冷),各具特色,各種配菜、小吃更是品種繁多、口味各異。經不斷發展,逐漸分為潮汕本土、香港和泰國三大流派。


【潮汕牛肉】潮汕養殖業不發達,大多是從雲貴、越南、泰國一帶運來的放養黃牛,水牛肉質次之。提到潮汕牛肉,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牛肉丸,殊不知牛肉丸只能算是牛肉大餐的一道配菜。丸分為肉丸和筋丸,肉丸細膩、筋丸更香。潮汕牛肉丸清末民初時源於客家丸,任何帶餡料、切花、切片、切丁的都不地道,影響口感。牛肉火鍋近幾年則開遍大江南北,原料、刀工、涮工、蘸料缺一不可。而且牛肉多吃不膩、容易消化吸收。關於潮汕牛肉火鍋的起源未查到準確說法,於民間的興起似乎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




【潮汕粿條】潮汕是水稻種植區,南宋時開始種植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潮汕著名美食學家張新民曾根據潮州府的《秋八月觀神之八》,推斷出明代就已經出現粿條這種食物,而最早的粿條是作為祭祀品使用的。到了今天,揭陽地區的人們逢年過節都還是習慣將粿條作為不可或缺的祭祀食品。與之相關的廣東河粉,1860年左右源自廣州沙河,所以又叫沙河粉。粿條和河粉原料都是大米,區別在於河粉添加了薯粉或生粉,略透明、韌性好,而粿條則米香味濃、易斷。粿條或炒或煮均可,和各種食材都能兼容;據說腸粉是源自廣州,但潮汕的腸粉因為採用了粿條、餡料也有改良,口感已經非廣州腸粉可比。





(粿條) (腸粉)

【潮汕獅頭鵝】原產廣東饒平縣浮濱鄉,有兩百多年歷史。多分布於澄海、潮安、汕頭市郊。因其頭部頂端和兩側具有較大黑肉瘤,形似獅頭,故稱獅頭鵝。成年公鵝體重10~12公斤,母鵝9~10公斤,記載最重公鵝達18公斤。潮汕滷鵝有近百年的歷史,其滷製技法獨特,並以此為基礎形成著名的潮式滷味。潮汕人吃滷鵝,講究「一皮二肉三香四滑」。逢重要傳統節日,滷鵝店必定提前收到大量訂單,均整隻出售,各戶祭拜後分親朋享用。




(滷鵝) (滷鵝翅)

【潮汕鴨】潮汕地區大多數婦女不用下地勞作,有更加充足的時間進行養豬、養鴨等副業生產。潮汕地區多水田,河網密布,非常適合鴨子覓食、生長。鴨子是雜食性禽類,能採食水稻害蟲和稻田有害植物,促進稻苗生長發育,達到增產目的。潮汕較有名的鴨子菜肴有潮陽熏鴨和揭陽桐坑筍鴨。熏鴨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將鴨腌制入味後、用榨汁後的甘蔗渣熏制,氣味獨特。桐坑筍鴨湯配上桐坑粿條,也是一個響噹噹的飲食品牌,鮮、香、爽。



(潮陽熏鴨) (筍鴨煲湯)

【潮汕筍】揭陽埔田,是獲得國家認證的「竹神故里」,埔田筍有「嶺南山珍」美稱,2001年10月揭東縣被評為「中國竹筍之鄉」。潮汕地區盛產竹筍,潮州江東筍、新宮筍、鳳山筍、上埔紅塗筍、潮陽青山筍等均較有名。筍粿這種潮州民間小食便是以竹筍為主要原料。筍飯、筍餃、筍鴨、竹筍炒粿條都是潮汕人日常喜愛的美食。




(筍鴨) (筍餃)

【潮汕海鮮】靠海吃海,潮汕人「吃海」的確吃出了名堂。潮汕飲食四大種類里,和海鮮相關的就占了三項。潮菜清淡,追求新鮮食材本身的味道,而潮汕人料理海鮮的方式正說明了這一點:清蒸、白灼、清炒、豆醬燜、清湯火鍋、煮粥......至於打冷,只是加了點鹽;生腌,無非醬油、辣椒、蒜頭和芫荽,為的是鎖住食材的鮮味。


(海瓜子) (潮汕打冷)


(腌血蛤)


歡迎到汕頭。歡迎品嘗潮之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TRK8nABnkjnB-0zDU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