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戰爭就會有勝負,往往勝利都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從而才有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話語出現,勝利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那麼不用說,輸的一方所付出的代價肯定會更大吧,在古代中就有這麼一位將軍,雖然沒打過勝仗,但是每次戰敗他都能斬殺敵軍一位至關重要的軍事將領,雖然戰爭是戰敗了,但是他算是戰勝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而他就是黃祖,而在戰場當中經常失敗,但是卻連連重創了孫堅父子二人,可是讓他們恨得牙痒痒的,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江夏和江東兩個地區相鄰,二者本是鄰居,但是這兩個鄰居卻有點不友善了摩擦不斷,感覺隨時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戰勝似的,這不這次戰爭真的發生了,那是因為孫堅帶領著將士討伐董卓返回江東的時候,遭到了黃祖的埋伏,這個埋伏可是讓孫堅付出了血的代價,那就是黃祖拿弓箭將孫堅一箭給射殺了,從此戰爭一觸即發。
孫堅被射殺之後他的兒子孫策接手了他父親的職位,但是殺父之仇怎能不報,於是就帶兵兵臨城下,黃祖自知不敵於是就拒不應戰,無奈之下孫策只能下令攻城了,畢竟是黃祖的地盤怎麼能輕易的讓你們功下呢,我正面打不過我防守怎麼會打不過呢!於是一攻一防的局面出現了,由於孫策被氣的失去理智,他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城沒功下不說,而切還將自己的表哥的姓名給搭上了,說來也奇怪,竟然也是被箭給射殺的,你說氣不氣,自己的父親哥哥都是被黃祖用弓箭給射殺的。
就這樣孫策含恨而終,到死也沒報了這兩箭之仇,雖然孫策死了但是這仇不能不報吧,於是孫權就挑起了大梁,上任後的孫權命周瑜前去攻打,周瑜可是組織多謀,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給他們來個移形換影,那就是先假冒敵軍去突襲黃祖,果不其然偷襲成功,但是黃祖可不是一些酒囊飯袋,哪那麼容易就能將他打敗。
反應過後的黃祖調整狀態設置埋伏,等待周瑜的到來,沒多久周瑜就摔著大軍過來了,而黃祖等的就是這個時機,既然魚都上鉤了現在不收線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於是他就用石頭和火把攻擊周瑜,周瑜的船艦士兵們可是損失慘重,孫權看了之後認為這次報仇又要泡湯了,打算撤兵的時候周瑜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打算派一支敢死隊前去干擾敵軍,給後面的大軍開闢出一條路,說干就干。
於是凌統與董襲二人臨危受命,摔著敢死隊前去衝鋒,就是憑著這種不怕死死的精神,成功的衝到了敵軍面前,仇人見面那可是分為眼紅,就這樣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由於黃祖的不敵就打算撤軍逃跑,而孫權好不溶於有了斬殺他的機會能這麼輕易的放過嗎,那肯定是不會的,孫權帶著追兵前去追殺,最後不負眾望終於將黃祖斬於馬下,報了當初的兩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