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已經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大量垃圾,數千顆已廢棄衛星就這麼丟在墓地軌道上。隨著未來低地軌道上通訊星座的建立,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會成倍增長。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4期 軌道碎片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大量軌道垃圾會與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的機率就增加了。在距離地球上空2000公里高度,有著數不清的軌道垃圾。這些軌道垃圾的直徑不等,數量可能達到百萬計,還有3000多顆報廢的衛星。這些太空碎片的移動速度很快,每秒可達到7公里以上,如果其中一個體積較大的碎片撞上另一個大碎片,就會分裂成更多小碎片,進一步加劇了太空飛行器失靈的風險。由於軌道速度太快,這些太空碎片中的任何一快撞擊太空飛行器,都會造成破壞,導致衛星失靈或者當場報廢。
為了清除軌道垃圾,歐洲航天局研發了一款太空垃圾機器人,從工作原理上看,通過一定的方式清除太空垃圾,代號為ClearSpace-1的太空任務預計很快落實,歐洲空間局花費1.33億美元來建造軌道機器人。從捕獲方式上看,清理機器人能夠用四個懸臂抓住已廢棄的衛星,並與其一起墜入地球大氣層,這是一種自毀式太空垃圾清理,衛星本身也無法自保。雖說這種方式清理的效率很低,移除太空碎片需要很多時間,類似於從蘇必利爾湖中一天倒掉一桶水,我們需要數萬年才能到干。
顯然科學家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歐洲航天局工作人員指出,自毀式機器人是個前期項目,太空垃圾機器人項目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升級,比如可一次清理多個垃圾,提高效率。地球上的太空碎片已經把地球圍了個嚴嚴實實,清理工作已迫在眉睫,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已經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大量垃圾,數千顆已廢棄衛星就這麼丟在墓地軌道上。隨著未來低地軌道上通訊星座的建立,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會成倍增長。
歐洲準備發射太空垃圾機器人清除空間碎片並非第一個吃螃蟹,因為類似的軌道清理機器人也在其他國家出現。但歐洲在這方面行動比較快,2013年,歐洲航天局在織女星運載火箭Vega上搭載了重0.1噸的有效載荷,為空間機器人捕獲軌道垃圾進行測試。重0.1噸的有效載荷其實就是一個人造垃圾,歐空局預計在2025年發射升空ClearSpace-1太空機器人,該機器人將嘗試拖拽住這塊太空垃圾,與其一同受控再入地球大氣層。研發一款太空垃圾機器人很有必要,不僅能及時清理軌道碎片,還能為人類未來發射更多的衛星提供軌道位置。
ClearSpace-1太空機器人只是一個測試項目,不代表今後清理軌道垃圾就會用到,一次只能清理一塊太空垃圾,顯然這不是最經濟的一種方式。有人提議可以向太空發射小型衛星星座,通過雷射器回收太空碎片,給太空碎片一個動量,讓其受控墜入大氣層。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